智能车载监控行车记录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6182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车载监控行车记录仪,包括行车记录仪本体和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安装在行车记录仪本体下端的一侧,底座内部安装的缓冲垫片与压簧可以增强整体的减震性,防止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发生颠簸,造成行车记录仪记录不清晰,当连接柱通过安插座插入底座内腔进行连接时,固定螺母进行贯穿固定,防止安装后行车记录仪本体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发生晃动偏移,当行车记录仪本体不使用时,人员可以将防护盖下压,使第二吸铁石吸紧铁片进行密封,防止显示屏的表面沾染上灰尘,需要使用时,人员将防护盖掀起,使背面的第一吸铁石吸住合页,吸紧后防护盖与框板呈一条竖直线,可以便于人员看清整个显示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车载监控行车记录仪
本技术涉及行车记录仪
,具体为一种智能车载监控行车记录仪。
技术介绍
智能车载监控行车记录仪即记录车辆行驶途中的影像及声音等相关资讯的仪器,安装行车记录仪后,能够记录汽车行驶全过程的视频图像和声音,可为交通事故提供证据。现如今市面上大多数的智能车载监控行车记录仪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稳定性和固定效果不理想,容易造成记录仪记录不清晰,且在关闭不使用时防护效果不理想,容易使灰尘落到屏幕表面,影响观看效果。针对上述提出的问题,为提高智能车载监控行车记录仪的稳定性、固定效果和防护效果。为此,提出了一种智能车载监控行车记录仪。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车载监控行车记录仪,提高了智能车载监控行车记录仪的稳定性、固定效果和防护效果,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车载监控行车记录仪,包括行车记录仪本体和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安装在行车记录仪本体下端的一侧,所述行车记录仪本体包括外壳、托板、防护盖和框板,外壳的下端安装有托板,外壳的前端面安装有防护盖,外壳的前侧表面与防护盖的下侧安装有框板;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板、连接柱、调节转钮、底座和吸盘,外壳与托板的下端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一端安装有连接柱,调节转钮通过支撑板与连接柱进行贯穿,连接柱的一侧安装有底座,底座的一端底面安装有吸盘。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盖包括合页、第一吸铁石、密封条和第二吸铁石,防护盖的一侧与外壳的上端面安装有合页,合页的一侧与防护盖上端面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吸铁石,防护盖的内面四周安装有密封条,防护盖内面的上侧安装有第二吸铁石。进一步地,所述框板包括显示屏和铁片,框板的内侧安装有显示屏,框板的下侧外表面安装有铁片。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固定件、缓冲垫片和压簧,固定件通过底座进行贯穿,底座的内腔安装有缓冲垫片,缓冲垫片的一侧安装有压簧。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包括安插座和固定螺母,底座的内腔与缓冲垫片的另一侧安装有安插座,固定螺母通过底座与安插座贯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吸盘与底座的底面为一种橡胶材料制成的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车载监控行车记录仪,吸盘与底座的底面为橡胶材料制成,具有较好的摩擦力和缓冲效果,底座内部安装的缓冲垫片与压簧可以增强整体的减震性,防止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发生颠簸,造成行车记录仪记录不清晰,从而提高了整体的稳定性。2、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车载监控行车记录仪,行车记录仪本体通过支撑机构与吸盘进行固定安装,当连接柱通过安插座插入底座内腔进行连接时,固定螺母进行贯穿固定,防止安装后行车记录仪本体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发生晃动偏移,提高了安装时的固定效果。3、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车载监控行车记录仪,当行车记录仪本体不使用时,人员可以将防护盖下压,使第二吸铁石吸紧铁片进行密封,防止显示屏的表面沾染上灰尘,需要使用时,人员将防护盖掀起,使背面的第一吸铁石吸住合页,吸紧后防护盖与框板呈一条竖直线,可以便于人员看清整个显示屏,从而使整体的防护性得到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行车记录仪本体与支撑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防护盖与框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底座内部截面图。图中:1、行车记录仪本体;11、外壳;12、托板;13、防护盖;131、合页;132、第一吸铁石;133、密封条;134、第二吸铁石;14、框板;141、显示屏;142、铁片;2、支撑机构;21、支撑板;22、连接柱;23、调节转钮;24、底座;241、固定件;2411、安插座;2412、固定螺母;242、缓冲垫片;243、压簧;25、吸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一种智能车载监控行车记录仪,包括行车记录仪本体1和支撑机构2,支撑机构2安装在行车记录仪本体1下端的一侧,行车记录仪本体1包括外壳11、托板12、防护盖13和框板14,外壳11的下端安装有托板12,外壳11的前端面安装有防护盖13,外壳11的前侧表面与防护盖13的下侧安装有框板14,支撑机构2包括;支撑板21、连接柱22、调节转钮23、底座24和吸盘25,外壳11与托板12的下端安装有支撑板21,支撑板21的一端安装有连接柱22,调节转钮23通过支撑板21与连接柱22进行贯穿,连接柱22的一侧安装有底座24,底座24的一端底面安装有吸盘25。请参阅图2-4,防护盖13包括合页131、第一吸铁石132、密封条133和第二吸铁石134,防护盖13的一侧与外壳11的上端面安装有合页131,合页131的一侧与防护盖13上端面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吸铁石132,防护盖13的内面四周安装有密封条133,防护盖13内面的上侧安装有第二吸铁石134,框板14包括显示屏141和铁片142,框板14的内侧安装有显示屏141,框板14的下侧外表面安装有铁片142,当行车记录仪本体1不使用时,人员可以将防护盖13下压,使第二吸铁石134吸紧铁片142进行密封,防止显示屏141的表面沾染上灰尘,需要使用时,人员将防护盖13掀起,使背面的第一吸铁石132石吸住合页131,吸紧后防护盖13与框板14呈一条竖直线,可以便于人员看清整个显示屏141,从而使整体的防护性得到提高,底座24包括固定件241、缓冲垫片242和压簧243,固定件241通过底座24进行贯穿,底座24的内腔安装有缓冲垫片242,缓冲垫片242的一侧安装有压簧243,固定件241包括安插座2411和固定螺母2412,底座24的内腔与缓冲垫片242的另一侧安装有安插座2411,固定螺母2412通过底座24与安插座2411贯穿连接,行车记录仪本体1通过支撑机构2与吸盘25进行固定安装,当连接柱22通过安插座2411插入底座24内腔进行连接时,固定螺母2412进行贯穿固定,防止安装后行车记录仪本体1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发生晃动偏移,提高了安装时的固定效果,吸盘25与底座24的底面为一种橡胶材料制成的构件,具有较好的摩擦力和缓冲效果,底座24内部安装的缓冲垫片242与压簧243可以增强整体的减震性,防止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发生颠簸,造成行车记录仪记录不清晰,从而提高了整体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车载监控行车记录仪,吸盘25与底座24的底面为橡胶材料制成,具有较好的摩擦力和缓冲效果,底座24内部安装的缓冲垫片242与压簧243可以增强整体的减震性,防止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发生颠簸,造成行车记录仪记录不清晰,从而提高了整体的稳定性,行车记录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车载监控行车记录仪,包括行车记录仪本体(1)和支撑机构(2),支撑机构(2)安装在行车记录仪本体(1)下端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记录仪本体(1)包括外壳(11)、托板(12)、防护盖(13)和框板(14),外壳(11)的下端安装有托板(12),外壳(11)的前端面安装有防护盖(13),外壳(11)的前侧表面与防护盖(13)的下侧安装有框板(14);/n所述支撑机构(2)包括;支撑板(21)、连接柱(22)、调节转钮(23)、底座(24)和吸盘(25),外壳(11)与托板(12)的下端安装有支撑板(21),支撑板(21)的一端安装有连接柱(22),调节转钮(23)通过支撑板(21)与连接柱(22)进行贯穿,连接柱(22)的一侧安装有底座(24),底座(24)的一端底面安装有吸盘(2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车载监控行车记录仪,包括行车记录仪本体(1)和支撑机构(2),支撑机构(2)安装在行车记录仪本体(1)下端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记录仪本体(1)包括外壳(11)、托板(12)、防护盖(13)和框板(14),外壳(11)的下端安装有托板(12),外壳(11)的前端面安装有防护盖(13),外壳(11)的前侧表面与防护盖(13)的下侧安装有框板(14);
所述支撑机构(2)包括;支撑板(21)、连接柱(22)、调节转钮(23)、底座(24)和吸盘(25),外壳(11)与托板(12)的下端安装有支撑板(21),支撑板(21)的一端安装有连接柱(22),调节转钮(23)通过支撑板(21)与连接柱(22)进行贯穿,连接柱(22)的一侧安装有底座(24),底座(24)的一端底面安装有吸盘(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车载监控行车记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盖(13)包括合页(131)、第一吸铁石(132)、密封条(133)和第二吸铁石(134),防护盖(13)的一侧与外壳(11)的上端面安装有合页(131),合页(131)的一侧与防护盖(13)上端面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吸铁石(132),防护盖(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锐斯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