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顶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6060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注塑模具顶出装置,它包括前模、后模,后模由后模架和后模架底板围合而成,并在所围合的内部设置顶推机构,后模架朝前模接触端面配置凸模块和卸料板,卸料板铺设在后模架上,使凸模块伸出卸料板;顶推机构包括伸出后模架、固定连接卸料板的顶针导杆,顶针导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推板,并在第一推板与后模架底板之间设置弹簧,顶推机构还包括配置行位油缸,行位油缸的推杆穿出第一推板并连接第二推板,第二推板朝前模向上配置若干可穿出卸料板的顶针,顶针的杆壁上设置有撑头,使顶针穿出卸料板后,撑头能够支撑卸料板;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注塑模具顶出装置,旨在脱模过程时,采用双向施力,提高脱模速度和脱模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模具顶出装置
本申请涉及注塑模具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顶出装置。
技术介绍
在使用模具制造产品时,向动模和定模形成的腔内注入溶料,待溶料冷却后形成产品,待塑胶材料冷却固化,打开模具将固化的塑胶产品顶出,以获得成型产品的加工方法。由于注塑成型加工方法具有成型费用低、成型周期短、成型过程简单和易于成型形状复杂的塑胶产品等特点,因此在塑胶产品应用领域应用极为广泛。目前在注塑模具设计方面,产品从扣位脱出均是通过顶针推出实现的,而顶针与工件为点接触,虽然可通过增加顶针数量解决点接触的问题,但单向施加推力,不仅脱模效率低,而且塑胶产品极易在此脱模过程中受到损坏,无法保证出模质量,对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注塑模具顶出装置,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注塑模具顶出装置,旨在脱模过程时,采用双向施力,提高脱模速度和脱模质量。根据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顶出装置,它包括前模、后模,所述后模由后模架和后模架底板围合而成,并在所围合的内部设置顶推机构,所述后模架朝前模接触端面配置一凸模块和一卸料板,所述的卸料板铺设在所述后模架上,并使所述凸模块伸出所述卸料板;所述的顶推机构包括伸出后模架、固定连接卸料板中部的顶针导杆,所述顶针导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推板,并在第一推板与后模架底板之间设置弹簧,所述的顶推机构还包括配置在弹簧两侧的行位油缸,所述行位油缸的推杆穿出所述第一推板并连接第二推板,所述第二推板朝前模向上配置若干可穿出卸料板的顶针,所述顶针的杆壁上设置有撑头,使所述顶针穿出卸料板后,所述撑头能够支撑所述卸料板。进一步的,所述前模包括前模架、前模架底板以及浇注组件,所述浇注组件穿过前模架底板伸入前模架内,其具有浇注口以及与浇注口连通的两竖直流道,在两流道之间沿长度方向配置第一加热模块,所述第一加热模块与控制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前模架内部接近浇注组件沿流道长度方向开设环槽,在所述环槽内设置第二加热模块,所述第二加热模块与控制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加热模块为螺旋加热管。进一步的,所述的前模上还设置有定位口,所述的后模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口配合的导柱。依据上述实施例的顶出装置,可以得知,本申请先将卸料板推出,然后在行位油缸和弹簧的作用下进行双向施力,提高塑料产品的脱模速度和脱模质量;同时,本申请还将浇注组件设计为两道竖直的流道,在两流道中部设置第一加热模块,在两流道两侧设置第二加热模块,使得在将胚料灌入时,能够避免胚料凝固成型,影响后续注塑。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顶出装置顶料过程的剖面视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浇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准备注入溶液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的附图标记:100、前模;101、前模架;102、浇注组件;103、浇注口;104、流道;105、第一加热模块;106、环槽;107、第二加热模块;108、型腔;109、定位口;110、前模架底板;200、后模;201、后模架;202、后模架底板;203、凸模块;204、顶推机构;205、卸料板;206、导柱;207、顶针导杆;208、第一推板;209、弹簧;210、顶针;211、第二推板;212、行位油缸;213、撑头;300、塑胶产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顶出装置,如图1-图4所示,它包括前模100、后模200,所述前模100由前模架101、浇注组件102以及前模架底板110组成,所述后模200由后模架201和后模架底板202围合而成,并在所围合的内部设置顶推机构204;所述后模架201朝前模100接触端面配置一凸模块203和一卸料板205,所述的卸料板205铺设在所述后模架201上,并使所述凸模块203伸出所述卸料板205。所述的顶推机构204包括伸出后模架201、并固定连接卸料板205中部的顶针导杆207,所述顶针导杆207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推板208,并在第一推板208与后模架底板202之间设置弹簧209,此处结构的设计为对塑胶产品300的下施力点;所述的顶推机构204还包括配置在弹簧209两侧的行位油缸212,所述行位油缸212的推杆穿出所述第一推板208并连接第二推板211,所述第二推板211朝前模100向上配置若干可穿出卸料板205的顶针210,所述顶针210的杆壁上设置有撑头213,使所述顶针210穿出卸料板205后,所述的撑头213能够支撑所述卸料板205,此处结构的设计为对塑胶产品300的上施力点。具体工作过程为:当溶料冷却成产品固化以后,开启前模100,然后启动行位油缸212,推杆推动第二推板211上移,由于塑胶产品300粘连在卸料板205上,所以当顶针210上推时,会将卸料板205和顶针导杆207同步上移,当弹簧209从压缩变为拉伸状态时,会对卸料板205提供一个向下的拉力,而顶针210推动塑胶产品300会提供一个向上的推力,随着推力和拉力的不断增大,使得塑胶产品300慢慢与卸料板205分离,由此可以得知,通过面接触的下拉力与顶针210的点接触上推力,使得塑胶产品300能够快速的分离,能够有效避免在脱模过程中受到损坏,以此提高脱模质量。在上述实施例中,为防止胚料溶液在注入过程中凝固,本申请设计了两组加热模块,其中:第一加热模块105配置在浇注组件102内,在第一加热模块105的两侧设置有连通浇注口103的竖直流道104,从附图的截面上来看,第一加热模块105和流道104平行且均沿长度方向设置;其中:第二加热模块107配置在前模架101开设的环槽106内,该环槽106位于浇注组件102的流道两侧,同样沿流道104的长度方向设置。在第一加热模块105和第二加热模块107的作用下,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加热效果,避免在流道104中凝固,同时,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加热模块105和第二加热模块107均连接控制器(未图示),第二加热模块107采用螺旋加热管加热效果最优。优选的,所述的前模100上还设置有定位口109,所述的后模200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口109配合的导柱206。以上应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塑模具顶出装置,它包括前模、后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由后模架和后模架底板围合而成,并在所围合的内部设置顶推机构,所述后模架朝前模接触端面配置一凸模块和一卸料板,所述的卸料板铺设在所述后模架上,并使所述凸模块伸出所述卸料板;所述的顶推机构包括伸出后模架、固定连接卸料板中部的顶针导杆,所述顶针导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推板,并在第一推板与后模架底板之间设置弹簧,所述的顶推机构还包括配置在弹簧两侧的行位油缸,所述行位油缸的推杆穿出所述第一推板并连接第二推板,所述第二推板朝前模向上配置若干可穿出卸料板的顶针,所述顶针的杆壁上设置有撑头,使所述顶针穿出卸料板后,所述撑头能够支撑所述卸料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顶出装置,它包括前模、后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由后模架和后模架底板围合而成,并在所围合的内部设置顶推机构,所述后模架朝前模接触端面配置一凸模块和一卸料板,所述的卸料板铺设在所述后模架上,并使所述凸模块伸出所述卸料板;所述的顶推机构包括伸出后模架、固定连接卸料板中部的顶针导杆,所述顶针导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推板,并在第一推板与后模架底板之间设置弹簧,所述的顶推机构还包括配置在弹簧两侧的行位油缸,所述行位油缸的推杆穿出所述第一推板并连接第二推板,所述第二推板朝前模向上配置若干可穿出卸料板的顶针,所述顶针的杆壁上设置有撑头,使所述顶针穿出卸料板后,所述撑头能够支撑所述卸料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顶出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新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宇阳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