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压模具的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5754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冲压模具的冷却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冲压模具在冲压完成以后,冲压件需要额外设备进行降温,这样就无法对冲压件起到及时降温的问题,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上模具连接在固定底座上,固定底座设置在支撑横板的底板上,固定底座的侧壁设置有红外发射器,支撑横板通过升降杆与支撑底座进行连接,下模具设置在支撑底座的上板上,下模具的上端中部开设有成模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在冲压模具上增设有冷却装置,并设置有智能控制开关,该冷却装置的设置,可以确保在冲模成功以后,即可进行冷却,从而避免额外增加冷却设备,这样不但可以达到高效生产的效果,而且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在实际的应用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冲压模具的冷却装置
本技术涉及冲压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冲压模具的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冲压模具,是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冲压模具的形式很多,冲模也依工作性质,模具构造,模具材料三方面来分类。根据工艺性质分类:a、冲裁模沿封闭或敞开的轮廓线使材料产生分离的模具。如落料模、冲孔模、切断模、切口模、切边模、剖切模等;b、弯曲模使板料毛坯或其他坯料沿着直线(弯曲线)产生弯曲变形,从而获得一定角度和形状的工件的模具;c、拉深模是把板料毛坯制成开口空心件,或使空心件进一步改变形状和尺寸的模具;d、成形模是将毛坯或半成品工件按图凸、凹模的形状直接复制成形,而材料本身仅产生局部塑性变形的模具。如胀形模、缩口模、扩口模、起伏成形模、翻边模、整形模等;e、铆合模是借用外力使参与的零件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式连接或搭接在一起,进而形成一个整体。但是现有的冲压模具在冲压完成以后,冲压件需要额外设备进行降温,这样就无法对冲压件起到及时降温,这样无形中降低了生产效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中,提出了一种冲压模具的冷却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冲压模具的冷却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冲压模具在冲压完成以后,冲压件需要额外设备进行降温,这样就无法对冲压件起到及时降温的问题。(2)技术方案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冲压模具的冷却装置,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连接在固定底座上,固定底座设置在支撑横板的底板上,所述固定底座的侧壁设置有红外发射器,所述支撑横板通过升降杆与支撑底座进行连接,所述下模具设置在支撑底座的上板上,下模具的上端中部开设有成模孔,所述下模具上位于成模孔的边缘设置有挡板,所述支撑底座的侧壁设置有储液罐,储液罐的上端贯通设置有出液管,出液管的出液口连通有喷头,所述出液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储液罐侧壁贯通设置有进液管,进液管的进液口与外界增压液源贯通设置,所述进液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进一步地,所述红外发射器镶嵌在固定底座内。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具和成模孔匹配设置,且上模具可滑动设置在成模孔内。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具的高度与成模孔的深度一致。进一步地,所述挡板的高度高于红外发射器到上模具顶部的高度。进一步地,所述喷头到成模孔的距离大于挡板到成模孔的距离。(3)有益效果:本技术中,通过在冲压模具上增设有冷却装置,并设置有智能控制开关,该冷却装置的设置,可以确保在冲模成功以后,即可进行冷却,从而避免额外增加冷却设备,这样不但可以达到高效生产的效果,而且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在实际的应用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支撑横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冷却机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支撑底座1、升降杆2、支撑横板3、固定底座4、上模具5、红外发射器6、下模具7、挡板8、喷头9、出液管10、第一电磁阀11、储液罐12、进液管13、第二电磁阀14、成模孔1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2、3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一种冲压模具的冷却装置,包括上模具5和下模具7,上模具5连接在固定底座4上,固定底座4设置在支撑横板3的底板上,固定底座4的侧壁设置有红外发射器6,红外发射器6与外界控制器进行电性连接,通过红外发射器6给外界控制器传输信号,实现对第一电磁阀11和第二电磁阀14的控制,当红外发射器6被堵住时,则控制第一电磁阀11和第二电磁阀14打开,进行冷却降温,当红外发射器6不被堵住时,则控制第一电磁阀11和第二电磁阀14的关闭,支撑横板3通过升降杆2与支撑底座1进行连接,下模具7设置在支撑底座1的上板上,下模具7的上端中部开设有成模孔15,成模孔15的设置,用于与上模具5匹配作用,实现冲模的效果,下模具7上位于成模孔15的边缘设置有挡板8,挡板8的设置,用于实现对红外发射器6的阻挡的作用,支撑底座1的侧壁设置有储液罐12,储液罐12的设置,用于短暂的存在冷却液体,储液罐12的上端贯通设置有出液管10,出液管10的出液口连通有喷头9,喷头9的设置,在冷却过程中,保证冷却液以雾状形式扩散,出液管10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1,第一电磁阀11用于控制出液管10的关与通,储液罐12侧壁贯通设置有进液管13,进液管13的进液口与外界增压液源贯通设置,外界增压液源的设置,可以保证冷却液始终存在有压力,进液管13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14,第二电磁阀14用于控制进液管13的开与关,本实施例中,第一电磁阀11和第二电磁阀14均与外界控制器进行电性连接,以保证外界控制器对第一电磁阀11和第二电磁阀14的控制。本实施例中,红外发射器6镶嵌在固定底座4内,避免突出固定底座4外,从而造成一定的损坏。本实施例中,上模具5和成模孔15匹配设置,且上模具5可滑动设置在成模孔15内。本实施例中,上模具5的高度与成模孔15的深度一致,设置也保证对红外发射器6的保护。本实施例中,挡板8的高度高于红外发射器6到上模具5顶部的高度,这样设置,可以起到更好的阻挡作用。本实施例中,喷头9到成模孔15的距离大于挡板8到成模孔15的距离,避免上模具5在向下冲孔时,对喷头9造成损伤。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中,通过在冲压模具上增设有冷却装置,并设置有智能控制开关,该冷却装置的设置,可以确保在冲模成功以后,即可进行冷却,从而避免额外增加冷却设备,这样不但可以达到高效生产的效果,而且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在实际的应用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本技术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技术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冲压模具的冷却装置,包括上模具(5)和下模具(7),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5)连接在固定底座(4)上,固定底座(4)设置在支撑横板(3)的底板上,所述固定底座(4)的侧壁设置有红外发射器(6),所述支撑横板(3)通过升降杆(2)与支撑底座(1)进行连接,所述下模具(7)设置在支撑底座(1)的上板上,下模具(7)的上端中部开设有成模孔(15),所述下模具(7)上位于成模孔(15)的边缘设置有挡板(8),所述支撑底座(1)的侧壁设置有储液罐(12),储液罐(12)的上端贯通设置有出液管(10),出液管(10)的出液口连通有喷头(9),所述出液管(10)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1),所述储液罐(12)侧壁贯通设置有进液管(13),进液管(13)的进液口与外界增压液源贯通设置,所述进液管(13)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压模具的冷却装置,包括上模具(5)和下模具(7),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5)连接在固定底座(4)上,固定底座(4)设置在支撑横板(3)的底板上,所述固定底座(4)的侧壁设置有红外发射器(6),所述支撑横板(3)通过升降杆(2)与支撑底座(1)进行连接,所述下模具(7)设置在支撑底座(1)的上板上,下模具(7)的上端中部开设有成模孔(15),所述下模具(7)上位于成模孔(15)的边缘设置有挡板(8),所述支撑底座(1)的侧壁设置有储液罐(12),储液罐(12)的上端贯通设置有出液管(10),出液管(10)的出液口连通有喷头(9),所述出液管(10)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1),所述储液罐(12)侧壁贯通设置有进液管(13),进液管(13)的进液口与外界增压液源贯通设置,所述进液管(13)上设置有第二电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治尧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中挖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