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扁带光缆分线器及其壳体座。其中,在壳体座内有空腔,以容纳单芯护套端部、裸纤、裸扁带、扁带护套端部和胶;在内腔的一端有凹槽,以导入扁带护套;另一端有含数个导向槽的开口,以导入单芯护套。其特征是:所述凹槽及开口将壳体座的内腔与外界相连;所述凹槽的尺寸保证所述扁带护套可通过凹槽伸入壳体座的内腔;所述开口的导向槽尺寸保证所述单芯护套可通过导向槽伸入壳体座的内腔。分线器则由上述壳体座配合壳体盖、扁带缆、扁带护套、单芯护套及胶等组装而成。本分线器解决了原分线器容易折断并导致断纤的问题,保护了光纤,增强了可靠性。(*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扁带光缆分线器,它是将扁带光缆分离成单芯光缆的部件。本技术还涉及上述扁带光缆分线器的壳体座。扁带光缆分线器是扁带连接器的主要部件之一,其功能是将扁带光缆分离成单芯光缆,并通过它的保护作用使连接器可承受一定的拉力。现有的扁带光缆连接器一般都包括一个壳体座和一个壳体盖,其中壳体座上有供裸扁带伸入的小缝;在组装后的连接器中,扁带缆的扁带护套并不伸入壳体座内腔中,因而扁带护套不会被内腔中的胶固定,至多在其端部用热缩管包住,其牢固性和抗拉强度常常不能满足要求。另外,现有的设计中,为了避免扁带缆在壳体座外面断纤,在壳体座扁带缆一侧设有尾翼。但实践证明,尾翼自身极易折断,从而导致断纤。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扁带光缆连接器,以避免光纤因受外力作用而断纤,增加产品的可靠性。本技术实现上述目的的方案包括一种扁带光缆分线器和一种扁带光缆分线器壳体座。其中,扁带光缆分线器包括扁带护套、单芯护套、裸扁带、芳纶丝、壳体座及壳体盖,在壳体座内腔中有胶将单芯护套、裸纤、裸扁带、芳纶丝、扁带护套粘接于腔内,其特征是所述壳体座一端有可容纳一根扁带护套的凹槽,另一端有可容纳数根单芯护套的开口,所述凹槽及开口将壳体座的内腔与外界相连;所述扁带护套和单芯护套分别通过凹槽及开口导向槽伸入壳体座的内腔,且被内腔中的胶粘接在其中,所述裸扁带通过扁带护套进入壳体座后分成单根裸纤分别由单芯护套导出。扁带光缆分线器壳体座则包括一个容纳裸纤、裸扁带、芳纶丝和胶的空腔,一个可容纳一根扁带护套的凹槽和数个(4、6、8、12)导向槽开口。其特征是所述凹槽将壳体座的内腔与外界相连,其尺寸保证所述扁带护套可通过凹槽伸入壳体座的内腔;所述开口含数个导向槽将壳体座内腔与外界相连;所述导向槽的尺寸保证所述单芯护套可通过并与壳体座内腔相连。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方案,将扁带护套和单芯护套一直延伸至分线器内腔用胶固定,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只固定裸扁带而不固定其护套的缺点,抗拉强度大大增强。由于扁带护套没有悬空在扁带护套的侧边,所以就不需要尾翼,而且不易断纤(护套在这里替代了尾翼,其内部含有芳纶丝比尾翼更不易折断)。附图说明图1是原有分线器示意图。图2是原有分线器壳体座主视图。图3是原有分线器壳体座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分线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分线器壳体座主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一分线器壳体座右视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二分线器壳体座主视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二分线器壳体座右视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三分线器壳体座主视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三分线器壳体座右视图。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为了便于比较,图1、2、3分别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分线器及其壳体座的情况,其中图1省去了壳体盖。扁带光缆主要由裸纤7、裸扁带2芳纶丝8和护套1组成。在该分线器中,裸纤7的端部和裸扁带2的端部被胶固定于壳体座4内,但护套1在壳体座外,有时用热缩管固定,但其固定效果不佳,容易脱出。尾翼49用于防止断纤,但实践上,该尾翼49往往最易折断,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实施例一见图4、5、6,所示为一种用于四芯扁带光缆的分线器,包括扁带护套1、裸扁带2、芳纶丝8、单芯护套6、壳体座4及壳体盖(图中未示出壳体盖),在壳体座内腔中有胶3将单芯护套6、裸纤7、裸扁带2、芳纶丝8、扁带护套1粘接于腔内,其特征是所述壳体座4一端(图中右端)有可容纳一根扁带护套1的凹槽41,另一端有可容纳数根(4、6、8、12)单芯护套的开口;所述凹槽41和开口分别将壳体座4的内腔与外界相连;所述扁带护套1通过凹槽41伸入壳体座4的内腔,且被内腔中的胶3粘接在其中;所述单芯护套6则通过开口所含的导向槽42进入壳体座4的内腔。这样,扁带光缆上的所有组件及另一端的单芯护套6都伸入到壳体内部且被胶3粘紧。为了更进一步加强抗拉强度,在扁带护套1上还设有套圈5,该套圈5套于扁带护套1上,并和扁带护套1一同被胶3粘接于壳体座的腔内;所述套圈5的外径大于凹槽41的截面尺寸,这样它就不会从凹槽41处脱出。在所述凹槽41与壳体座内腔交界处还设有伸向内腔的突起43。在组装成分线器后,该突起43形成一个“倒钩”,顶住套圈5,使带有套圈5的扁带护套1更不易从中间脱出,同时也增强了该部位的机械强度。在壳体座的另一端(图中左端),扁带光缆被分成多个单芯光缆,每根单芯光缆被固定于导向槽42内。而其导向护边44的内侧则设计为弧线形,以保护单芯光缆不受应力。为了制成上述分线器,本例中的扁带光缆分线器壳体座4包括一个容纳单芯护套6、裸纤7、裸扁带2、芳纶丝8扁带护套1和胶3的空腔,其特征是所述壳体座4一端有可容纳一根扁带护套1的凹槽41,另一端有可容纳数根单芯护套的开口。所述凹槽41将壳体座4的内腔与外界相连;其尺寸保证所述扁带护套1可通过凹槽41伸入壳体座4的内腔。所述开口含数个导向槽42将壳体座内腔4与外界相连;所述导向槽42的尺寸保证所述单芯护套6可通过并与壳体座内腔4相连。显然,这些技术特征是与分线器本身的技术特征相对应的。实施例二见图7、8,所示为用于六芯扁带光缆的分线器壳体座4的示意图(由该壳体座组成的分线器结构图略)。除其左端导向槽42的数量改为六个,右端凹槽41的尺寸改为六芯扁带光缆尺寸外,其它与实施例一相同。由此组成的分线器与实施例前的区别也如前所述,故不再描述。实施例三见图9、10,所示为用于八芯扁带光缆的分线器壳体座4的示意图(省略其他视图)。其与实施例一、二不同之处有二第一、将左端导向槽42的数量改为八个;第二、右端凹槽41的尺寸改为适合八芯扁带光缆的尺寸,由于分线器壳体座较宽,为确保该部位的机械强度在所述凹槽41与壳体座内腔交界处没有伸向内腔的突起,而是将凹槽41向壳体座内腔延伸45,在组装成分线器后,该凹槽的尺寸小于套圈5的尺寸,使带有套圈5的光缆护套1同样不易从中间脱出。权利要求1.一种扁带光缆分线器,包括扁带护套(1)、裸扁带(2)、壳体座(4)、单芯护套(6)及壳体盖,在壳体座内腔中有胶(3)将单芯护套(6)、裸纤(7)、裸扁带(2)、芳纶丝(8)、扁带护套(1)粘接于腔内,其特征是所述壳体座(4)一端有可容纳一根扁带护套(1)的凹槽(41),另一端有可容纳数根单芯护套的开口,所述凹槽(41)将壳体座(4)的内腔与外界相连;所述扁带护套(1)、单芯护套(6)分别通过壳体座两端的凹槽(41)和开口伸入壳体座(4)的内腔,且被内腔中的胶(3)粘接在其中。2.一种扁带光缆分线器壳体座,包括一个容纳裸纤(7)、裸扁带(2)和胶(3)的空腔,内腔一端有一个可容纳一根扁带护套(1)的凹槽(41),另一端有一个可容纳数根单芯护套(6)的开口,其特征是所述凹槽(41)将壳体座(4)的内腔与外界相连;其尺寸保证所述扁带护套(1)可通过凹槽(41)伸入壳体座(4)的内腔,所述开口内有导向槽(42),其尺寸保证单芯护套(6)可通过并与内腔相连。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带光缆分线器,其特征是还设有套圈(5),该套圈(5)套于扁带护套(1)上,并和扁带护套(1)一同被胶(3)粘接于壳体座的腔内;所述套圈(5)的外径大于凹槽(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扁带光缆分线器,包括扁带护套(1)、裸扁带(2)、壳体座(4)、单芯护套(6)及壳体盖,在壳体座内腔中有胶(3)将单芯护套(6)、裸纤(7)、裸扁带(2)、芳纶丝(8)、扁带护套(1)粘接于腔内,其特征是:所述壳体座(4)一端有可容纳一根扁带护套(1)的凹槽(41),另一端有可容纳数根单芯护套的开口,所述凹槽(41)将壳体座(4)的内腔与外界相连;所述扁带护套(1)、单芯护套(6)分别通过壳体座两端的凹槽(41)和开口伸入壳体座(4)的内腔,且被内腔中的胶(3)粘接在其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致民,林升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中和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