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U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51760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2 15: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U盘,包括两端贯通的外壳、套设于所述外壳并可相对所述外壳滑动的U盘本体和贯穿所述外壳并与U盘本体活动连接的滑动柱,所述U盘本体包括中壳和分别设于所述中壳两端的U盘接口,所述外壳包括贯穿其一侧的通槽,所述中壳包括贯穿其一侧并与所述通槽配合设置的滑槽,所述滑动柱一端同时穿过所述通槽和所述滑槽与两所述U盘接口固定连接用于驱动两所述U盘接口相对所述中壳两端伸缩,所述多功能U盘还包括固定于所述中壳表面的壳体和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磁铁,所述滑动柱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多功能U盘通用性好,且不易丢失。

Multifunctional U disk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multifunctional U disk, including both ends of the outer shell and sheathed on the housing and the housing relative to the U disk body and sliding through the shell and sliding column is connected with a U disk body activity, U disk interface the U disk body comprises a shell and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in the in the shell, wherein the shell comprises a through groove through the side of the shell, including through the side and the slot is matched with the chute, the sliding column is also through the slot and the sliding slot and the two U disk interface is fixedly connected to drive two the U disk interface relative to the shell in both ends of the telescopic, the multifunctional U disk also includes fix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shell and shell are accommodated in the shell of the magnet, the other end of the sliding column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shell.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multifunctional U disk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versatility and easy lo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U盘
,尤其涉及到一种多功能U盘
技术介绍
随着数码产品的飞速发展,各种图像及视频文件的分辨率逐渐升高,从而对数据存储的要求也不断提升。由于诸多型号手机的内存有限,需要对手机的内存进行扩充,人们通常采用U盘对手机内存进行容量扩充以弥补手机内存的不足。相关技术中的U盘由于体积过小且不能与手机或电子设备相吸附固定,易使经常忘记携带,甚至容易导致U盘丢失,数据安全完全没有保障。且相关技术中的U盘的接口单一,只能供同一类型接口的手机使用,通用性差。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多功能U盘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用性好、且不易丢失的多功能U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U盘,包括两端贯通的外壳、套设于所述外壳内并可相对所述外壳滑动的U盘本体和贯穿所述外壳并与所述U盘本体活动连接的滑动柱,所述U盘本体包括中壳、收容于所述中壳内的连接部和分别设于所述连接部两端的U盘接口,所述外壳包括贯穿其一侧的通槽,所述中壳包括贯穿其一侧并与所述通槽配合设置的滑槽,所述滑动柱一端同时穿过所述通槽和所述滑槽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连接部相对所述中壳两端伸缩,从而使所述U盘接口相对所述中壳两端伸缩,所述多功能U盘还包括固定于所述中壳表面的壳体和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磁铁,所述滑动柱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多功能U盘还包括固定柱和与所述固定柱一端活动铰接的圆环,所述固定柱另一端穿过所述外壳并与所述中壳固定连接。优选的,两所述U盘接口分别为USB接口与Lighting接口。优选的,所述滑动柱设有螺纹,所述连接部设有与所述螺纹配合设置的螺纹孔,所述滑动柱与所述螺纹孔配合连接。优选的,所述多功能U盘还包括一盖板,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壳体。优选的,所述壳体和所述盖板均呈圆盘状。优选的,所述滑动柱贯穿所述壳体且与所述壳体同圆心设置。优选的,所述磁铁呈圆环状,且所述磁铁环绕所述滑动柱设置。优选的,所述磁铁胶粘于所述壳体。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与所述滑动柱固定连接的固定部和环绕所述固定部设置的活动部。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多功能U盘具有两不同类型的所述U盘接口和用以切换两所述U盘接口的所述滑动柱,采用所述滑动柱根据需要切换所述U盘接口,使所述多功能U盘可与不同型号的移动设备配套使用,通用性好。同时,所述多功能U盘具有磁吸附功能,可将所述多功能U盘吸附于移动设备,避免所述多功能U盘的丢失,且方便携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多功能U盘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多功能U盘的立体结构分解图;图3为图1中所示外壳的立体图;图4为图1中所示U盘本体的立体结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同时参照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技术多功能U盘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多功能U盘的立体结构分解图。所述多功能U盘100包括外壳1、套设于所述外壳1并可相对所述外壳1滑动的U盘本体2、贯穿所述外壳1并与所述U盘本体2活动连接的滑动柱3、贯穿所述外壳1并固定于所述的U盘本体2的固定柱4、壳体5、盖设于所述壳体5的盖板6、收容于所述壳体5内的磁铁7和与所述固定柱4相连接的圆环8。请结合参照图3,为图1中所示外壳的立体图。所述外壳1的两端相互贯通,所述外壳1包括贯穿所述外壳1一侧的通槽11,所述通槽11呈跑道形分布。请结合参照图4,为图1中所示U盘本体的立体结构分解图。所述U盘本体2包括中壳21、分别设于所述中壳21两端的U盘接口22和收容于所述中壳21内同时与两所述U盘接口22固定连接的连接部23。所述U盘接口22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于所述中壳21两端,两所述U盘接口22分别为USB接口与Lighting接口,使所述多功能U盘100可供具有USB接口或具有Lighting接口的移动设备使用,如可供不同品牌手机的内存扩充,以提高所述多功能U盘100的通用性。所述中壳21包括上壳211和与所述上壳211相互配合设置的下壳212。所述下壳212设有贯穿所述下壳212且与所述通槽11配合设置的滑槽213。所述滑槽213与所述通槽11具有相同形状且尺寸相同。所述滑动柱3一端同时贯穿所述通槽11和所述滑槽213与两所述U盘接口11固定连接。具体的,所述滑动柱3穿过所述滑槽213与所述连接部23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柱3设有螺纹31,所述连接部23设有与所述螺纹31配合设置的螺纹孔231,所述滑动柱3与所述螺纹孔231配合连接,所述连接部23固定连接两所述U盘接口22。当需要切换所述U盘接口22时,轻按所述滑动柱3,并沿所述滑槽213的长度方向推拉所述滑动柱3,所述滑动柱3驱动与其固定连接的所述连接部23滑动,从而带动所述U盘接口22相对所述中壳21两端伸缩,以实现与移动终端的配合使用。所述固定柱4一端穿过所述外壳1并与所述中壳2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圆环8固定连接。所述壳体5通过所述滑动柱3支撑于所述外壳1外表面,所述盖板6盖设于所述壳体5形成收容空间。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5和所述盖板6均呈圆盘状,所述滑动柱3贯穿所述壳体5且与所述壳体5同圆心设置。所述壳体5包括与所述滑动柱3固定连接的固定部51和环绕所述固定部51设置的活动部52,所述活动部52呈圆环状。所述活动部52可绕所述固定部51转动并与其形成一定夹角,使所述活动部52可将手机等终端设备支撑于桌面或其他平台,以便于用户观看手机屏幕。所述磁铁7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且所述磁铁7呈圆环状,所述磁铁7环绕所述滑动柱3设置。所述磁铁7通过胶粘方式固定于所述壳体5。通过设置固定于所述壳体5内的磁铁,可将所述多功能U盘100通过所述磁铁7吸附于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的壳体上,避免了所述多功能U盘100的丢失,且方便携带。同时,所述多功能U盘100还可以通过所述磁铁7的吸附力固定于床头、衣柜、梳妆台、冰箱、饮水机、汽车、摩托车等位置用以在无法手持手机时观看手机屏幕内容,以提高所述多功能U盘100的通用性。所述圆环8与所述固定柱4活动铰接,当将所述多功能U盘100吸附于手机壳体上,使用者在使用手机时可将单一手指插入所述圆环8,从而可以缓解单手操作的压力。同时,所述圆环8的存在会提醒使用者时刻带着所述多功能U盘100在手机上,大大降低丢失所述多功能U盘100的风险。同时所述多功能U盘100还自带软件加密以及电脑加密功能,在没有指纹或者密码的时候,无法查看所述多功能U盘100内的资料,使更好的保护隐私内容,即使丢失也不会信息泄露,提高所述多功能U盘100的安全性。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多功能U盘100具有两不同类型的所述U盘接口22和用以切换两所述U盘接口22的所述滑动柱3,采用所述滑动柱3根据需要切换所述U盘接口22,使所述多功能U盘100可与不同型号的移动设备配套使用,通用性好。同时,所述多功能U盘100具有磁吸附功能,可将所述多功能U盘100吸附于移动设备,避免所述多功能U盘100的丢失,且方便携带。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多功能U盘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U盘,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贯通的外壳、套设于所述外壳内并可相对所述外壳滑动的U盘本体和贯穿所述外壳并与所述U盘本体活动连接的滑动柱,所述U盘本体包括中壳、收容于所述中壳内的连接部和分别设于所述连接部两端的U盘接口,所述外壳包括贯穿其一侧的通槽,所述中壳包括贯穿其一侧并与所述通槽配合设置的滑槽,所述滑动柱一端同时穿过所述通槽和所述滑槽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连接部相对所述中壳两端伸缩,从而使所述U盘接口相对所述中壳两端伸缩,所述多功能U盘还包括固定于所述中壳表面的壳体和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磁铁,所述滑动柱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U盘,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贯通的外壳、套设于所述外壳内并可相对所述外壳滑动的U盘本体和贯穿所述外壳并与所述U盘本体活动连接的滑动柱,所述U盘本体包括中壳、收容于所述中壳内的连接部和分别设于所述连接部两端的U盘接口,所述外壳包括贯穿其一侧的通槽,所述中壳包括贯穿其一侧并与所述通槽配合设置的滑槽,所述滑动柱一端同时穿过所述通槽和所述滑槽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连接部相对所述中壳两端伸缩,从而使所述U盘接口相对所述中壳两端伸缩,所述多功能U盘还包括固定于所述中壳表面的壳体和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磁铁,所述滑动柱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U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U盘还包括固定柱和与所述固定柱一端活动铰接的圆环,所述固定柱另一端穿过所述外壳并与所述中壳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U盘,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通苏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前海隐形科技有限公司苏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