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筒组合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55072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1:45
本申请涉及过滤筒组合机构。本申请所述的过滤筒组合机构包括:进气过滤筒;所述进气过滤筒包括第一过滤筒体、第一进气管、第一出气管、第一滤芯以及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横向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筒体内,并将所述第一过滤筒体内腔分隔,所述第一进气管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筒体的侧壁并位于所述第一隔板上方,所述第一出气管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筒体的底部,所述第一滤芯纵向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筒体内,并且其一端贯通所述第一隔板。本申请所述的过滤筒组合机构具有可与其他设备对接,从而减少空间占用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过滤筒组合机构
本申请涉及过滤设备,特别是涉及过滤筒组合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空气压缩和净化的过滤筒,筒体两端分别设置入口和出口,滤芯设置在筒体内,这样的结构,在使用时需要单独设置支架以固定,并且由于出入口在筒体两端,其体积大,使得整体占地面积大,而且占用空间多。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过滤筒组合机构,其具有能够与空气压缩机配套使用且占用空间少的优点。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过滤筒组合机构,包括进气过滤筒;所述进气过滤筒包括第一过滤筒体、第一进气管、第一出气管、第一滤芯以及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横向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筒体内,并将所述第一过滤筒体内腔分隔,所述第一进气管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筒体的侧壁并位于所述第一隔板上方,所述第一出气管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筒体的底部,所述第一滤芯纵向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筒体内,并且其一端贯通所述第一隔板。本申请所述的过滤筒组合机构,通过在第一过滤筒体的侧壁设置第一进气管,并在第一过滤筒体的底部设置第一出气管,从而方便了第一过滤筒体与其他设备对接,进而可以将进气过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滤筒组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过滤筒;/n所述进气过滤筒包括第一过滤筒体、第一进气管、第一出气管、第一滤芯以及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横向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筒体内,并将所述第一过滤筒体内腔分隔,所述第一进气管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筒体的侧壁并位于所述第一隔板上方,所述第一出气管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筒体的底部,所述第一滤芯纵向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筒体内,并且其一端贯通所述第一隔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滤筒组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过滤筒;
所述进气过滤筒包括第一过滤筒体、第一进气管、第一出气管、第一滤芯以及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横向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筒体内,并将所述第一过滤筒体内腔分隔,所述第一进气管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筒体的侧壁并位于所述第一隔板上方,所述第一出气管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筒体的底部,所述第一滤芯纵向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筒体内,并且其一端贯通所述第一隔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筒组合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气过滤筒;
所述出气过滤筒包括第二过滤筒体、第二进气管、第二出气管、第二滤芯、第二隔板以及纵向隔板,所述纵向隔板纵向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滤筒体内,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纵向隔板的底端固定连接,并横向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滤筒体内,所述纵向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共同将所述第二过滤筒体内腔分隔;所述第二滤芯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滤筒体内并置于所述第二隔板一侧,所述第二进气管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滤筒体底部,所述第二出气管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滤筒体侧壁,并位于所述第二滤芯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筒组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过滤筒还包括挡板,该挡板纵向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筒体内,并正对所述第一进气管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滤筒组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筒体包括第一密封筒、第一上盖、第一下盖以及第一密封法兰;
所述第一上盖通过所述第一密封法兰与所述第一密封筒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下盖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旭辉蔡国君曾东禹双华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嘉美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