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脚部护理锻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5446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1:38
一种脚部护理锻炼装置,有效的解决了患者不能自主进行脚踝锻炼,及患者在锻炼脚踝关节时锻炼效果差的问题;包括阶梯型的底箱,底箱内设有左右轴向且可转动的蜗杆,蜗杆左右两侧的旋向相反,底箱左右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倒L形杆,倒L形杆下端贯穿底箱且设有上下轴向的蜗轮,蜗杆左右两侧分别与其对应侧的蜗轮啮合,倒L形杆上端设有底板,底板上端经上下方向的固定柱设有可上下摆动的踏板,两个踏板的相对侧分别设有两个左右方向的魔术子贴,两个踏板的相背侧分别设有两个与魔术子贴一一对应的魔术母贴;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脚部护理锻炼装置
本技术涉及骨科医疗护理
,具体涉及一种脚部护理锻炼装置。
技术介绍
人体踝关节是下肢活动的关键部位,踝关节功能障碍将直接影响到人的行动能力。踝关节疾病患者不但要忍受疼痛的折磨,且行动不便,甚至丧失活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现有的脚部锻炼器对脚踝关节锻炼的自由度较小,只能在左右方向上或上下方向上锻炼脚踝关节部位肌肉,不利于脚踝部位扭伤的运动康复锻炼,锻炼效果差,并且传统的对脚踝的锻炼恢复都需要其他人员辅助进行,由人工进行脚踝处的运动,极大的浪费了人力且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脚部护理锻炼装置,有效的解决了患者不能自主进行脚踝锻炼,及患者在锻炼脚踝关节时锻炼效果差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阶梯型的底箱,底箱内设有左右轴向且可转动的蜗杆,蜗杆左右两侧的旋向相反,底箱左右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倒L形杆,倒L形杆下端贯穿底箱且设有上下轴向的蜗轮,蜗杆左右两侧分别与其对应侧的蜗轮啮合,倒L形杆上端设有底板,底板上端经上下方向的固定柱设有可上下摆动的踏板,两个踏板的相对侧分别设有两个左右方向的魔术子贴,两个踏板的相背侧分别设有两个与魔术子贴一一对应的魔术母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置蜗杆、蜗轮、第一连接绳、滚轮、底板,使患者可以同时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锻炼脚踝关节,增加了脚踝的活动自由度,锻炼效果更好,设置左推杆、右推杆,使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自主锻炼,减轻了医护人员的负担,设置踏板、魔术子贴、魔术母贴,便于患者的使用,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轴测图。图2是本技术的半剖左视轴测图。图3是本技术的全剖右视轴测图。图4是本技术的全剖左视轴测图。图5是本技术图3中A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5给出,包括阶梯型的底箱1,底箱1内设有左右轴向且可转动的蜗杆2,蜗杆2左右两侧的旋向相反,底箱1左右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倒L形杆3,倒L形杆3下端贯穿底箱1且设有上下轴向的蜗轮4,蜗杆2左右两侧分别与其对应侧的蜗轮4啮合,倒L形杆3上端设有底板5,底板5上端经上下方向的固定柱6设有可上下摆动的踏板7,两个踏板7的相对侧分别设有两个左右方向的魔术子贴8,两个踏板7的相背侧分别设有两个与魔术子贴8一一对应的魔术母贴9。为了转动蜗杆2,所述的蜗杆2右端同轴设有齿轮10,底箱1内设有上下方向且与齿轮10啮合的齿条11,齿条11可上下移动且其下端设有上下轴向的拉簧12,拉簧12下端与底箱1固定连接。为了便于齿条11的上下移动,所述的底箱1的右侧壁上开设有前后方向且左右贯通的右滑槽15,右滑槽15内滑动连接有L形的右推杆14,右推杆14右端伸出右滑槽15,右推杆14左端伸出右滑槽15且经第二连接绳13与齿条11固定连接,底箱1内右侧壁上设有位于齿条11正上方的滚轮16,滚轮16与第二连接绳13接触。为了便于踏板7的上下摆动,所述的踏板7下端设有上下轴向的弹簧17,弹簧17位于固定柱6的前方且与底板5固定连接,踏板7下端后侧设有可上下移动的第一连接绳18。为了便于第一连接绳18的移动,所述的底箱1前侧转动连接有两对上下排列的滚轮16,第一连接绳18的自由端穿过上下两个滚轮16之间且与两个滚轮16接触,底箱1左侧壁上开设有前后方向且左右贯通的左滑槽19,底箱1内右侧壁上滑动连接有L形且插入左滑槽19内的左推杆20,左推杆20左端伸出左滑槽19且可在左滑槽19内移动,第一连接绳18的自由端插入底箱1内且与左推杆20固定连接。为了便于患者的使用,所述的底箱1后侧壁上设有挡板21。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使患者坐于本装置的底箱1上端,将患者的双脚放于踏板7上,依次将魔术子贴8与魔术母贴9粘合;若患者想要在左右方向上锻炼脚踝关节,此时向后推动右推杆14,右推杆14带动第二连接绳13向前移动,第二连接绳13带动齿条11向上移动,齿条11带动齿轮10转动,同时齿条11向上拉伸拉簧12,齿轮10带动蜗杆2转动,蜗杆2带动右侧的蜗轮4顺时针转动,蜗轮4带动倒L形杆3顺时针转动,倒L形杆3带动底板5向左摆动,底板5经固定柱6带动踏板7向左摆动,同时蜗杆2带动左侧的蜗轮4逆时针转动,蜗轮4带动倒L形杆3逆时针转动,倒L形杆3带动底板5向右摆动,底板5经固定柱6带动踏板7向右摆动;在将右推杆14推至最右端时,松开右推杆14,此时在拉簧12的作用下,拉簧12带动齿条11向下移动,齿条11带动右推杆14向前移动,同时齿条11带动齿轮10转动,齿轮10带动蜗杆2转动,蜗杆2带动右侧的蜗轮4逆时针转动,蜗轮4带动倒L形杆3逆时针转动,倒L形杆3带动底板5向右摆动,底板5经固定柱6带动踏板7向右摆动,同时蜗杆2带动左侧的蜗轮4顺时针转动,蜗轮4带动倒L形杆3顺时针转动,倒L形杆3带动底板5向左摆动,底板5经固定柱6带动踏板7向左摆动,重复上述动作,患者可完成在左右方向上对脚踝关节的锻炼;若患者想要在上下方向上锻炼脚踝关节,此时向后推动左推杆20,左推杆20带动第一连接绳18向后移动,第一连接绳18经滚轮16带动踏板7向下摆动,踏板7向上拉伸弹簧17,在左推杆20移动至左滑槽19的最后端时,松开左推杆20,此时由于弹簧17的作用,弹簧17带动踏板7向下摆动,踏板7经连接绳带动左推杆20向前移动,重复上述动作,患者可完成在上下方向上对脚踝关节的锻炼;若患者想要同时在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完成对脚踝关节的锻炼,患者可在向后推动右推杆14的同时向后推动左推杆20,重复上述动作,患者可完成同时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对脚踝关节的锻炼;若要解除对本装置的使用,松开左推杆20、右推杆14,在左推杆20和右推杆14分别移动至左滑槽19和右滑槽15的最前端时,此时使魔术子贴8与魔术母贴9依次解除粘合,此时可完成对本装置的使用。本技术中的滚轮16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对其结构作具体的描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置蜗杆、蜗轮、第一连接绳、滚轮、底板,使患者可以同时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锻炼脚踝关节,增加了脚踝的活动自由度,锻炼效果更好,设置左推杆、右推杆,使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自主锻炼,减轻了医护人员的负担,设置踏板、魔术子贴、魔术母贴,便于患者的使用,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脚部护理锻炼装置,包括阶梯型的底箱(1),其特征在于,底箱(1)内设有左右轴向且可转动的蜗杆(2),蜗杆(2)左右两侧的旋向相反,底箱(1)左右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倒L形杆(3),倒L形杆(3)下端贯穿底箱(1)且设有上下轴向的蜗轮(4),蜗杆(2)左右两侧分别与其对应侧的蜗轮(4)啮合,倒L形杆(3)上端设有底板(5),底板(5)上端经上下方向的固定柱(6)设有可上下摆动的踏板(7),两个踏板(7)的相对侧分别设有两个左右方向的魔术子贴(8),两个踏板(7)的相背侧分别设有两个与魔术子贴(8)一一对应的魔术母贴(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脚部护理锻炼装置,包括阶梯型的底箱(1),其特征在于,底箱(1)内设有左右轴向且可转动的蜗杆(2),蜗杆(2)左右两侧的旋向相反,底箱(1)左右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倒L形杆(3),倒L形杆(3)下端贯穿底箱(1)且设有上下轴向的蜗轮(4),蜗杆(2)左右两侧分别与其对应侧的蜗轮(4)啮合,倒L形杆(3)上端设有底板(5),底板(5)上端经上下方向的固定柱(6)设有可上下摆动的踏板(7),两个踏板(7)的相对侧分别设有两个左右方向的魔术子贴(8),两个踏板(7)的相背侧分别设有两个与魔术子贴(8)一一对应的魔术母贴(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脚部护理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蜗杆(2)右端同轴设有齿轮(10),底箱(1)内设有上下方向且与齿轮(10)啮合的齿条(11),齿条(11)可上下移动且其下端设有上下轴向的拉簧(12),拉簧(12)下端与底箱(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脚部护理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箱(1)的右侧壁上开设有前后方向且左右贯通的右滑槽(15),右滑槽(15)内滑动连接有L形的右推杆(14),右推杆(14)右端伸出右滑槽(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延晓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