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腹腔镜用可调吸引器,包括主吸引口、主吸引通道、移动手柄、移动杆、移动杆通道、吸引器接口、辅助吸引通道、辅助吸引微孔、辅助吸引口;该一种腹腔镜用可调吸引器,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器械,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时,可以应对各种情况下,需要使用吸引的操作。遇到烟雾、积血、积液时,可采用本吸引器的、可防止误吸的辅助吸引微孔进行吸引操作,当需要吸除腹腔内较大的血凝块时,可采用本吸引器较大吸引口的主吸引口,进行吸引操作,经过临床使用,此手术器械使用操作方便、快速、灵活,有效的节约手术时间、提高手术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腹腔镜用可调吸引器
本技术涉及腹腔镜手术应用
,具体为一种腹腔镜用可调吸引器。
技术介绍
现代医学的发展,微创外科已经是当今外科手术的发展方向,微创外科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已经成为现代医学共同追求的目标和方向。在某些方面腹腔镜技术渐渐取代传统手术。腹腔镜手术中,吸引器是常用的手术器械,手术过程中,腹腔内的出血,组织液的渗出,超声刀,电刀所产生的烟雾,通过腹腔镜吸引器吸除处理,是最好的处理方式,目前临床上所使用的吸引器,为单一的单孔,口径较大的吸引器,临床使用过程中,在吸除积血,积液,烟雾过程中,常常吸引器头端较粗的、较大的吸引口会把腹腔内网膜组织,脏器浆膜,一并吸引进,吸引器头端的较粗的、较大的吸引孔内,较大吸引力常常会把网膜组织,脏器的浆膜组织内毛细血管吸破,造成局部组织出血,引起器官、组织副损伤,甚至造成难以控制的较大出血,需进一步处理副损伤,增加手术难度,给医生和患者带来一定的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腹腔镜用可调吸引器,它能有效的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腹腔镜用可调吸引器,包括主吸引口、主吸引通道、移动手柄、移动杆、移动杆通道、吸引器接口、辅助吸引通道、辅助吸引微孔、辅助吸引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吸引口与主吸引通道相连;辅助吸引口与辅助吸引通道相连;所述辅助吸引口上有辅助吸引微孔;所述移动杆两端与移动手柄相连;所述移动杆上有移动杆通道;所述主吸引通道和辅助吸引通道末端与吸引器接口相连。进一步,所述主吸引口与辅助吸引口各占据吸引管体一半。进一步,所述主吸引通道与辅助吸引通道各占据吸引通道一半,且末端通过移动杆通道最终与吸引器接口相连。进一步,所述辅助吸引通道上具有较多小孔的辅助吸引微孔。进一步,所述移动杆为可以上下移动的活动杆,移动杆两端有移动手柄结构。进一步,所述移动杆上有移动杆通道,调整移动杆活动时,移动杆通道可改变主吸引通道、辅助吸引通道与吸引器接口的通畅和关闭。进一步,所述吸引器接口可与手术室连接吸引器设备的吸引器皮条相通连。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腹腔镜用可调吸引器,采用本技术器械,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时,本器械既可以进行比较精细的无创吸引操作,也可根据吸引需要,进行较大的组织吸除操作。当腹腔镜下手术电刀、超声刀产生烟雾,局部组织出现渗液,或者出现较多的出血时,可采用调整本器械的移动手柄,让辅助吸引通道端-移动杆通道-吸引器接口建立连接,通过本器械辅助吸引微孔端,进行精细的吸引操作,吸引过程中,由于吸引孔径微小,在吸引操作过程中,不会误吸腹腔内的网膜组织、浆膜组织,不会带来副损伤。当遇到大量出血,腹腔内出现较多血凝块,等较大组织需要吸除时,可使用本较粗的主吸引口进行吸引操作,移动本器械的移动杆,将本器械的主吸引通道-移动杆通道-吸引器接口相连接,手术操作者,即可使用本器械的较大的、较粗的主吸引口,进行较大的组织碎片、血凝块的吸引操作。与现有吸引器相比较,本器械安全有效,吸引快捷方便。明显提高了手术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中:主吸引口1、主吸引通道2、移动手柄3、移动杆4、移动杆通道5、吸引器接口6、辅助吸引通道7、辅助吸引微孔8、辅助吸引口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腹腔镜用可调吸引器,包括主吸引口1、主吸引通道2、移动手柄3、移动杆4、移动杆通道5、吸引器接口6、辅助吸引通道7、辅助吸引微孔8、辅助吸引口9;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吸引口1与主吸引通道2相连;辅助吸引口9与辅助吸引通道7相连;所述辅助吸引口9上有辅助吸引微孔8;所述移动杆4两端与移动手柄3相连;所述移动杆4上有移动杆通道5;所述主吸引通道2和辅助吸引通道7末端与吸引器接口6相连。进一步,所述主吸引口1与辅助吸引口9各占据吸引管体一半。进一步,所述主吸引通道2与辅助吸引通道7各占据吸引通道一半,且末端通过移动杆通道5最终与吸引器接口6相连。进一步,所述辅助吸引通道7上具有较多小孔的辅助吸引微孔8。进一步,所述移动杆4为可以上下移动的活动杆,移动杆4两端有移动手柄3结构。进一步,所述移动杆4上有移动杆通道5,调整移动杆4活动时,移动杆通道5可改变主吸引通道2、辅助吸引通道7与吸引器接口6的通畅和关闭。进一步,所述吸引器接口6可与手术室连接吸引器设备的吸引器皮条相通连。本技术的器械的具体连接结构为:本器械将主通道分割成两个通道部分:主吸引通道2和辅助吸引通道7,最终都通过移动杆通道5汇合在吸引器接口6处。主吸引通道2和辅助吸引通道7分别占据吸引通道的一半结构,主吸引通道2的前方有主吸引口1,主吸引口1为较粗,较大的吸引口,可以吸除较大的组织结构;辅助吸引通道7的前方有辅助吸引通道9,在辅助吸引通道9的上面有较多的辅助吸引微孔8,辅助吸引通道7和主吸引通道2是不相通的两道管道结构,在主吸引通道2和辅助通道7的末端由移动杆4上的移动杆通道5来控制,主吸引通道2和辅助吸引通道7与吸引器接口6的通连,主吸引通道2和辅助吸引通道7与吸引器接口6通连,是通过移动手柄3的上下移动,带动移动杆4的移动,进而使移动杆4上的移动杆通道5分别与主吸引通道2和辅助吸引通道7的通连来实现的,移动杆4上的移动杆通道5为单一的通道,移动杆通道5,一次只能和一个通道相连,即当,移动杆通道5与主吸引通道2相连时,辅助吸引通道7是呈现关闭状态的,同样,当移动杆通带5与辅助吸引通道7相连时,主吸引通道2是呈现关闭状态的,移动杆4活动时,移动杆4与主吸引通道2,辅助吸引通道7之间是密闭的不会漏气的,吸引器接口6是可以通过吸引器皮条与手术室吸引器设备相通连的。本技术的益处是:腹腔镜手术中,吸引器是常用的手术器械,手术过程中,腹腔内的出血,组织液的渗出,超声刀,电刀所产生的烟雾,通过腹腔镜吸引器吸除处理,是最好的处理方式,目前临床上所使用的吸引器,为单一的单孔,口径较大的吸引器,临床使用过程中,在吸除积血,积液,烟雾过程中,常常吸引器头端较粗的、较大的吸引口会把腹腔内网膜组织,脏器浆膜,一并吸引进,吸引器头端的较粗的、较大的吸引孔内,较大吸引力常常会把网膜组织,脏器的浆膜组织内毛细血管吸破,造成局部组织出血,引起器官、组织副损伤,甚至造成难以控制的较大出血,需进一步处理副损伤,增加手术难度,目前临床上无专用的微创、防止无损伤的负压吸引器,本吸引器可解决上述弊端,本吸引器为两用吸引器,既可以通过辅助吸引通道7,前方的辅助吸引口9所具有的辅助吸引微孔8,进行精细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腹腔镜用可调吸引器,包括主吸引口、主吸引通道、移动手柄、移动杆、移动杆通道、吸引器接口、辅助吸引通道、辅助吸引微孔、辅助吸引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吸引口与主吸引通道相连;辅助吸引口与辅助吸引通道相连;所述辅助吸引口上有辅助吸引微孔;所述移动杆两端与移动手柄相连;所述移动杆上有移动杆通道;所述主吸引通道和辅助吸引通道末端与吸引器接口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腹腔镜用可调吸引器,包括主吸引口、主吸引通道、移动手柄、移动杆、移动杆通道、吸引器接口、辅助吸引通道、辅助吸引微孔、辅助吸引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吸引口与主吸引通道相连;辅助吸引口与辅助吸引通道相连;所述辅助吸引口上有辅助吸引微孔;所述移动杆两端与移动手柄相连;所述移动杆上有移动杆通道;所述主吸引通道和辅助吸引通道末端与吸引器接口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腹腔镜用可调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吸引口与辅助吸引口各占据吸引管体一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腹腔镜用可调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吸引通道与辅助吸引通道各占据吸引通道一半,且末端通过移动杆通道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金宏,袁金凤,龚建鸣,
申请(专利权)人:耿金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