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乳腺癌术后专用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接口、引管管体、引流管固定炳、引流分管接口、引流分管体、引流分管侧孔、引流分管口、引流管标记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乳腺癌术后专用引流管为橡胶材质。该一种乳腺癌术后专用引流管,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进行乳腺癌手术区域引流时,由于本引流管具有多头引流分管,乳腺癌术后,放置在较大的皮瓣下,可以使较大皮瓣下空腔范围内的积血、积液,分段充分引流,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手术后皮瓣下局部积血、积液所致的伤口愈合不良,或者无法愈合等情况发生,经过临床试验,此引流管较以往单腔负压引流装置能更加充分引流手术区域,减少引流装置在体内放置时间,促进伤口愈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乳腺癌术后专用引流管
本技术涉及引流器应用
,具体为一种乳腺癌术后专用引流管。
技术介绍
现代医学的发展,已经将快速康复作为将来的发展方向,组织创伤小,疾病恢复快,病人痛苦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是现代医疗界共同追求的目标和方向,乳腺外科,乳腺癌手术是常见手术,手术方式为将乳腺癌侧的乳腺组织予以切除,同时腋窝淋巴结予以清扫,此手术需要游离较多的、较大的皮瓣,术后皮瓣下放置负压引流管,缝合皮瓣,加压包扎手术区域,让皮瓣和组织再次生长在一起。在乳腺癌术后,由于游离皮瓣较多、较大,常规于手术区域皮瓣下放置引流管,用于手术区域伤口内负压引流装置本意想引流体内积液、积血、渗出液以及坏死组织,减少坏死组织异物所引起的发热、伤口疼痛、以及炎症反应,同时负压引流,也有利于皮瓣与皮下组织在负压状态下,贴合在一起,促进组织愈合。但临床发现,现有的负压引流装置,由于为单腔引流管,且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游离较大、较广泛,放置的单腔负压引流管只能引流局部的皮瓣下组织,对于引流管稍远的地方,不能达到很好的引流和充分的引流效果,常常会出现在引流管放置的区域引流效果尚可,在距离引流管稍远的地方,在手术后5天以上,常常会出现局部聚集积血、积液,由于乳腺癌手术区域为较大,较为广泛的皮瓣,引流管不能到达的区域,通常会出现局部积血、积液,不能充分引流,出现皮瓣下局部感染,甚至需要切开引流治疗,进而导致皮瓣不能很好的愈合。有时,需要放置多根引流管,增加患者创伤。给手术医生以及患者身心带来困扰。通过既往案例临床分析发现其原因为手术区域较大,不能充分引流所致,经过临床实验以及使用,本一种乳腺癌术后专用引流管恰恰能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乳腺癌术后专用引流管,它能有效的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乳腺癌术后专用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接口、引管管体、引流管固定炳、引流分管接口、引流分管体、引流分管侧孔、引流分管口、引流管标记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乳腺癌术后专用引流管为具有弹性的橡胶材质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体一端为引流管接口,另一端与引流分管接口相连;所述引流管体上有引流管固定炳和引流管标记线;所述引流分管体一端与引流分管接口相连,另一端为引流分管口;所述引流分管体上有引流分管侧孔。进一步,所述引流管接口可与医院负压引流器通连。进一步,所述引流管固定炳位于引流管体上,可方便打结固定缝线的固定炳。进一步,所述引流管标记线为引流管体上,标记引流管体放置深度的标记线。进一步,所述引流分管接口为引流管体与引流分管体之间的衔接口,此接口为橡胶一体成型,且不可拔断的一体过度接口。进一步,所述引流分管体为较细的引流管,引流分管体上设有引流侧孔、末端为引流分管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乳腺癌术后专用引流管,乳腺癌术后伤口具有伤口大、皮下组织伤口大、皮瓣游离多的特点,采用本技术进行乳腺癌手术区域皮瓣引流时,由于本引流管具有多个引流分管体,像“树干和树根结构式引流结构”。且引流分管体上设有引流侧孔,末端为引流分管口,可以将乳腺癌术后较大的手术创面区域各个方向放置不同的引流分管,使整个手术区域皮瓣下都可进行引流,可以使引流区域皮瓣下,形成一个无死角的通畅引流,进而充分引流积血、积液、积气,同时,本种乳腺癌术后专用引流管具有多个引流分管,可将皮瓣下坏死组织、炎性渗出、积血、积液快速引流出来,同时可充分、均衡的形成负压区域,将皮瓣和皮下组织紧密结合在一起,促进手术区域组织快速愈合,减少炎性反应、减少引流时间以及组织排异反应。经过临床试验,此引流装置较以往单管、单腔负压引流装置能更加充分引流手术区域,减少引流装置在体内放置时间,以及避免乳腺癌术后,局部皮瓣下不能充分引流,而导致的感染、积液、积血情况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中:引流管接口1、引管管体2、引流管固定炳3、引流分管接口4、引流分管体5、引流分管侧孔6、引流分管口7、引流管标记线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乳腺癌术后专用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接口1、引管管体2、引流管固定炳3、引流分管接口4、引流分管体5、引流分管侧孔6、引流分管口7、引流管标记线8;其特征在于:所述乳腺癌术后专用引流管为具有弹性的橡胶材质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体2一端为引流管接口1,另一端与引流分管接口4相连;所述引流管体2上有引流管固定炳3和引流管标记线8;所述引流分管体5一端与引流分管接口4相连,另一端为引流分管口7;所述引流分管体5上有引流分管侧孔6。进一步,所述引流管接口1可与医院负压引流器通连。进一步,所述引流管固定炳3位于引流管体2上,可方便打结固定缝线的固定炳。进一步,所述引流管标记线8为引流管体2上,标记引流管体放置深度的标记线。进一步,所述引流分管接口4为引流管体2与引流分管体5之间的衔接口,此接口为橡胶一体成型,且不可拔断的一体过度接口。进一步,所述引流分管体5为较细的引流管,引流分管体5上设有引流侧孔6、末端为引流分管口7。本技术的益处是:本一种乳腺癌术后专用引流管,主要作用为可以充分引流乳腺癌术后较大的、较广泛的皮瓣下积血、积液,促进皮瓣与皮下组织愈合。乳腺癌为乳腺外科常见炳,多发病,乳腺癌手术方式为病侧切除乳腺病变组织后,需要腋窝淋巴结清扫治疗,术后手术区域为较大皮瓣与皮瓣下空洞,目前临床上,术后处理为放置两处负压引流管,即胸骨旁一根,腋下一根,均为单腔负压引流管,然后缝合伤口,加压包扎伤口,但是术后常常会出现放置负压引流管处皮瓣与皮下组织贴合较好,距离负压引流管稍远处出现积血、积液不能充分引流,进而出现切口感染、切口积液等各种皮下愈合不良表现,分析原因,多为负压引流管引流区域局限,加压包扎后,积液、积血不能充分引流处所致。本一种乳腺癌术后专用引流管能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本引流管接口1可与医用负压吸引器相通连,保持管道负压状态,本引流管为橡胶软质材料组成,引流管体2与引流分管接口4相连,可将引流分管体5各个管道,分散的放置在乳腺癌术后较大的皮瓣空间内,多点,多处引流积血、积液,同时引流分管体5上具有引流分管侧孔6和引流分管口7,且各个引流分管体5均汇合在引流管体2处,可将各个引流区域分压力保持一致,在充分引流的同时,促进皮瓣与皮下组织的贴合,进而促进组织愈合。根据术后放置需要,可放置多个本引流管。经临床使用,本一种乳腺癌术后专用引流管使用后,伤口愈合快、积液形成少、皮肤愈合平整。本技术的器械的具体连接结构为:结合附图,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乳腺癌术后专用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接口、引管管体、引流管固定炳、引流分管接口、引流分管体、引流分管侧孔、引流分管口、引流管标记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乳腺癌术后专用引流管为具有弹性的橡胶材质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体一端为引流管接口,另一端与引流分管接口相连;所述引流管体上有引流管固定炳和引流管标记线;所述引流分管体一端与引流分管接口相连,另一端为引流分管口;所述引流分管体上有引流分管侧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乳腺癌术后专用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接口、引管管体、引流管固定炳、引流分管接口、引流分管体、引流分管侧孔、引流分管口、引流管标记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乳腺癌术后专用引流管为具有弹性的橡胶材质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体一端为引流管接口,另一端与引流分管接口相连;所述引流管体上有引流管固定炳和引流管标记线;所述引流分管体一端与引流分管接口相连,另一端为引流分管口;所述引流分管体上有引流分管侧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乳腺癌术后专用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接口可与医院负压引流器通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乳腺癌术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金宏,袁金凤,戚依,
申请(专利权)人:耿金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