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尿管皮肤造口多功能引流装置,使用Pellethane‑醚基聚氨酯多体制造,包括外形呈螺旋状、且为空心管体结构的引流装置管体,设置在引流装置管体顶部、为空心管体结构、呈锥形涡状、且与引流装置管体连通的引流装置大端,设置在引流装置管体顶底部、为空心管体结构、呈锥形涡状、且与引流装置管体连通的引流装置小端,呈等距、且贯穿设置在引流装置管体外边缘上的数个引流侧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输尿管内支架易堵塞、易导致并发症以及管道易回缩等问题,在外科手术辅助材料技术领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尿管皮肤造口多功能引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外科手术辅助材料
,尤其是一种输尿管皮肤造口多功能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应用在膀胱恶性肿瘤、膀胱颈部梗阻、神经源性膀胱等疾病治疗中,因其输尿管皮肤口术具有创伤小、效果好特点,所以广泛应用于泌尿外科疾病的治疗。在手术中将一侧或两侧的输尿管拉出体外,造口于腹壁,内置输尿管内支架引流尿液,但因输尿管造口处经腹壁段输尿管会因腹壁组织的压迫出现狭窄,所以需要长期置入输尿管内支架来保证引流尿液通畅,由于输尿管内支架属于异物,长期留置于肾盂内导致肾盂内感染、积脓、结石等并发症,现有的同时输尿管内支架容易出现回缩至输尿管内,无法取出,且容易堵塞。因此,急需要一种可以防止腹壁组织的压迫出现狭窄、不易堵塞、不易回缩、便于安装拆卸的一种输尿管皮肤造口多功能引流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尿管皮肤造口多功能引流装置,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输尿管皮肤造口多功能引流装置,使用Pellethane-醚基聚氨酯多体制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形呈螺旋状、且为空心管体结构的引流装置管体,设置在引流装置管体顶部、为空心管体结构、呈锥形涡状、且与引流装置管体连通的引流装置大端,设置在引流装置管体顶底部、为空心管体结构、呈锥形涡状、且与引流装置管体连通的引流装置小端,呈等距、且贯穿设置在引流装置管体外边缘上的数个引流侧孔。进一步的,所述引流装置管体外边缘上的任一两相邻的引流侧孔之间间距1cm。进一步的,所述引流装置大端、引流装置管体和引流装置小端表面涂有清水涂层。进一步的,所述引流装置管体外径6mm、内径2.9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在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后,可以替代传统的输尿管内支架置入技术,仅仅需留置在输尿管腹壁段内,代替内原来支架固定在肾盂、贯穿在整个输尿管内这一技术方式,肾盂输尿管腹腔段无异物干扰,有效的避免了肾盂内感染、积脓、结石等并发症;(2)本技术巧妙的设计了引流装置大端,引流装置大端置于腹壁外侧,通过锥形涡状结构的设计,而输尿管腹壁段输尿管往往达不到直径5mm,有效的避免了该装置回缩至输尿管内,导致无法取出的隐患;(3)本技术巧妙的设计了引流装置小端,引流装置小端置于腹腔内部的输尿管内,通过锥形涡状结构的设计,有效的避免该装置脱出输尿管内,同时因为输尿管腹壁段输尿管往往达不到直径5mm,避免了滑出输尿管腹壁段;(4)本技术巧妙的将引流装置管体设计为螺旋状结构,既能起到固定该装置的作用,又能防止腹壁收缩挤压管体,可以有效的防止输尿管狭窄;(5)本技术巧妙的设置了数个引流侧孔,有效防止管体表面钙盐沉着,同时有效的增强了引流效果;(6)本技术巧妙的在将引流装置大端、引流装置管体和引流装置小端的表面涂有亲水涂层,将引流装置置于体内后,与水接触将变得润滑,避免了二次伤害人体组织,同时有助于防止管体表面钙盐沉着;(7)本技术无需插入肾盂,因此患者尿液浑浊的现象将有所好转;(8)本技术巧妙的选择了Pellethane-醚基聚氨酯多体材料制造管体,保证了引流装置的柔韧性和弹性;(9)本技术巧妙的将引流装置管体外径6mm、内径2.9mm,因为输尿管一般粗细在2-5mm,弹簧体外径6mm正好略大于输尿管粗细,可有效的扩张输尿管,同时避免外径太粗压迫输尿管壁致输尿管坏死;内径是基于目前的空心管体仅能做到F4.7即1.55mm设计的;(10)本技术引流装置管体的螺旋状结构有效解决了管道易堵塞的问题,避免了多次换管的困扰,降低了患者的痛苦,有效提高医疗满意度。本技术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效果好,在外科手术辅助材料
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保护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1-引流装置大端,2-引流装置管体,3-引流装置小端,4-引流侧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为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尿管皮肤造口多功能引流装置,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等序号用语仅用于区分同类部件,不能理解成对保护范围的特定限定。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底部”、“顶部”、“四周边缘”、“中央”等方位性用语是基于附图来说明的。其中,一种输尿管皮肤造口多功能引流装置,使用Pellethane-醚基聚氨酯多体制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形呈螺旋状、且为空心管体结构的引流装置管体2,设置在引流装置管体2顶部、为空心管体结构、呈锥形涡状、且与引流装置管体2连通的引流装置大端1,设置在引流装置管体2顶底部、为空心管体结构、呈锥形涡状、且与引流装置管体2连通的引流装置小端3,呈等距、且贯穿设置在引流装置管体2外边缘上的数个引流侧孔4。具体的,所述引流装置管体2外边缘上的任一两相邻的引流侧孔4之间间距1cm,所述引流装置大端1、引流装置管体2和引流装置小端3表面涂有清水涂层,所述引流装置管体2外径6mm、内径2.9mm。。安装按以下流程进行,首先将导丝由引流装置大端1置入,贯穿引流装置管体2,从引流装置小端3穿出,通过导丝将整个引流装置缕直,在将引流装置小端3穿入腹腔内的输尿管段内,引流装置管体2置于腹壁段,置于腹壁外,抽出导丝,引流装置恢复螺旋状,此时在管道弹力作用下,引流装置小端3固定在腹腔内的输尿管段内,引流装置管体2固定在腹壁段,引流装置大端1限位于腹壁外侧,整个安装流程结束。取出时,再次将导丝置入,引流装置在导丝的作用下变为直线状后,将其取出即可。上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本技术的设计原理,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非创造性劳动而作出的变化,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尿管皮肤造口多功能引流装置,使用Pellethane-醚基聚氨酯多体制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形呈螺旋状、且为空心管体结构的引流装置管体(2),设置在引流装置管体(2)顶部、为空心管体结构、呈锥形涡状、且与引流装置管体(2)连通的引流装置大端(1),设置在引流装置管体(2)顶底部、为空心管体结构、呈锥形涡状、且与引流装置管体(2)连通的引流装置小端(3),呈等距、且贯穿设置在引流装置管体(2)外边缘上的数个引流侧孔(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尿管皮肤造口多功能引流装置,使用Pellethane-醚基聚氨酯多体制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形呈螺旋状、且为空心管体结构的引流装置管体(2),设置在引流装置管体(2)顶部、为空心管体结构、呈锥形涡状、且与引流装置管体(2)连通的引流装置大端(1),设置在引流装置管体(2)顶底部、为空心管体结构、呈锥形涡状、且与引流装置管体(2)连通的引流装置小端(3),呈等距、且贯穿设置在引流装置管体(2)外边缘上的数个引流侧孔(4)。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华荣,顾嬿,王天如,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同济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