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移位机,包括移位机本体,所述移位机本体的底端设置有电机盒,电机盒内部顶端位于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电机,电机的底端通过旋转轴连接有第一同步齿轮轴,电机盒内部一侧位于第一同步齿轮轴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同步齿轮轴,电机盒内部另一侧位于第一同步齿轮轴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三同步齿轮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护理人员转运残疾人或下肢受限等病人,其中通过电动升降机构,可以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电动调节座椅的高度,适用性强,且省时省力,其中通过行程开关,可以限制可升降竖支撑杆的升降范围,安全方便,以及通过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使得整体安装和拆卸方便,便于后期的保养和维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移位机
本技术涉及移位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移位机。
技术介绍
移位机是帮助解决行动不便人士从轮椅到沙发、床、坐便器、座椅等之间的相互挪位难题,以及如厕、洗澡等系列生活问题,广泛适用于医院、养老院、康复中心、家庭等场所。但现有的移位机对于不同患者的使用也能调节调节座椅的高度,但是却是人力调节升降费时费力,同时一些电动升降的不能限制升降范围,不能保证安全,以及整体安装和拆卸不便,后期不便保养和维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移位机,解决了现有的移位机对于不同患者的使用也能调节调节座椅的高度,但是却是人力调节升降费时费力,同时一些电动升降的不能限制升降范围,不能保证安全,以及整体安装和拆卸不便,后期不便保养和维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移位机本体,所述移位机本体的底端设置有电机盒,电机盒内部顶端位于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电机,电机的底端通过旋转轴连接有第一同步齿轮轴,电机盒内部一侧位于第一同步齿轮轴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同步齿轮轴,电机盒内部另一侧位于第一同步齿轮轴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三同步齿轮轴,第一同步齿轮轴与第二同步齿轮轴和第三同步齿轮轴的底部均设置有同步带轮,第一同步齿轮轴上部的同步带轮和第二同步齿轮轴底部的同步带轮之间通过齿轮带连接,第一同步齿轮轴底部的同步带轮和第三同步齿轮轴底部的同步带轮之间通过齿轮带连接,电机盒的两侧均通过第一连接组件安装有底支撑杆,底支撑杆远离电机盒一侧的底端安装有滚轮,电机盒顶端的两侧均焊接有万向轮支撑杆,万向轮支撑杆的底端安装有万向轮,电机盒的顶端对应第二同步齿轮轴和第三同步齿轮轴的位置处设置有可升降竖支撑杆,第二同步齿轮轴和第三同步齿轮轴顶端位于可升降竖支撑杆的内部设置有滚轴丝杆,滚轴丝杆的底端与第二同步齿轮轴和第三同步齿轮轴的中部之间固定连接,可升降竖支撑杆由内筒和外筒组成,外筒的底端与电机盒固定连接,内筒的底部与滚轴丝杆的螺合连接,滚轴丝杆的底部和上部均设置有行程开关,移位机本体的顶端设置有顶支撑杆,顶支撑杆上部的拐角处插接有第一保护档杆,顶支撑杆的一端插接有第二保护档杆,第一保护档杆和第二保护档杆与顶支撑杆之间通过插槽插接,顶支撑杆中部的底端设置有座垫,座垫的外侧固定有连接带,连接带与顶支撑杆之间通过插扣连接,顶支撑杆的底端与内筒的上部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组件连接,电机盒的内部一侧安装有可充电电源,电机盒的内部另一侧安装有电机控制器,电机控制器的一侧设置有无线信号接收器,电机盒的正面设置有遥控开关,遥控开关的输入端通过无线信号接收器与遥控控制端连接,可充电电源的输出端电性连接遥控开关的输入端,遥控开关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电机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机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电机的输入端。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保护档杆的安装高度低于顶支撑杆的高度,第二保护档杆具有弧度,符合人体工学。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安装螺栓,底支撑杆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安装孔,电机盒的两端对应第一安装孔的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之间通过安装螺栓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安装螺栓、连接杆、连接槽、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可升降竖支撑杆的顶端设置有连接杆,顶支撑杆的底端开设有连接槽,连接杆上开设有第三安装孔,连接槽的一侧对应第三安装孔的位置处开设有第四安装孔,第三安装孔与第四安装孔之间通过安装螺栓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行程开关之间的距离为三十厘米。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保护档杆和第二保护档杆的顶端均套接有防滑套,第一保护档杆和第二保护档杆均为U型。进一步的,所述电机盒的底端设置底盖,底面与电机盒的底面在同一平面内,底盖的底端涂有耐磨涂层。本技术方便护理人员转运残疾人或下肢受限等病人,其中通过电动升降机构,可以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电动调节座椅的高度,适用性强,且省时省力,其中通过行程开关,可以限制可升降竖支撑杆的升降范围,安全方便,以及通过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使得整体安装和拆卸方便,便于后期的保养和维修。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电机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二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同步带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底盖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万向轮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遥控控制端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滚轴丝杆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9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由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和图9给出,本技术包括移位机本体1,移位机本体1的底端设置有电机盒2,电机盒2内部顶端位于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电机3,电机3的底端通过旋转轴4连接有第一同步齿轮轴5,电机盒2内部一侧位于第一同步齿轮轴5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同步齿轮轴6,电机盒2内部另一侧位于第一同步齿轮轴5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三同步齿轮轴7,第一同步齿轮轴5与第二同步齿轮轴6和第三同步齿轮轴7的底部均设置有同步带轮21,第一同步齿轮轴5上部的同步带轮21和第二同步齿轮轴6底部的同步带轮21之间通过齿轮带8连接,第一同步齿轮轴5底部的同步带轮21和第三同步齿轮轴7底部的同步带轮21之间通过齿轮带8连接,电机盒2的两侧均通过第一连接组件9安装有底支撑杆10,底支撑杆10远离电机盒2一侧的底端安装有滚轮11,电机盒2顶端的两侧均焊接有万向轮支撑杆12,万向轮支撑杆12的底端安装有万向轮13,电机盒2的顶端对应第二同步齿轮轴6和第三同步齿轮轴7的位置处设置有可升降竖支撑杆14,第二同步齿轮轴6和第三同步齿轮轴7顶端位于可升降竖支撑杆14的内部设置有滚轴丝杆26,滚轴丝杆26的底端与第二同步齿轮轴6和第三同步齿轮轴7的中部之间固定连接,且连接处的上方设置有保护限位板,可升降竖支撑杆14由内筒141和外筒142组成,外筒142的底端与电机盒2固定连接,内筒141的底部与滚轴丝杆26的螺合连接,滚轴丝杆26的底部与滚轴丝杆26的底部和上部均设置有行程开关27,移位机本体1的顶端设置有顶支撑杆15,顶支撑杆15上部的拐角处插接有第一保护档杆16,顶支撑杆15的一端插接有第二保护档杆17,第一保护档杆16和第二保护档杆17与顶支撑杆15之间通过插槽39插接,插槽39与第一保护档杆16和第二保护档杆17之间的连接均为焊接,通过插槽39,便于第一保护档杆16和第二保护档杆17的组装和拆卸,顶支撑杆15中部的底端设置有座垫18,座垫18的外侧固定有连接带19,连接带19与顶支撑杆15之间通过插扣20连接,顶支撑杆15的底端与内筒141的的上部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移位机,包括移位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移位机本体(1)的底端设置有电机盒(2),电机盒(2)内部顶端位于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电机(3),电机(3)的底端通过旋转轴(4)连接有第一同步齿轮轴(5),电机盒(2)内部一侧位于第一同步齿轮轴(5)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同步齿轮轴(6),电机盒(2)内部另一侧位于第一同步齿轮轴(5)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三同步齿轮轴(7),第一同步齿轮轴(5)与第二同步齿轮轴(6)和第三同步齿轮轴(7)的底部均设置有同步带轮(21),第一同步齿轮轴(5)上部的同步带轮(21)和第二同步齿轮轴(6)底部的同步带轮(21)之间通过齿轮带(8)连接,第一同步齿轮轴(5)底部的同步带轮(21)和第三同步齿轮轴(7)底部的同步带轮(21)之间通过齿轮带(8)连接,电机盒(2)的两侧均通过第一连接组件(9)安装有底支撑杆(10),底支撑杆(10)远离电机盒(2)一侧的底端安装有滚轮(11),电机盒(2)顶端的两侧均焊接有万向轮支撑杆(12),万向轮支撑杆(12)的底端安装有万向轮(13),电机盒(2)的顶端对应第二同步齿轮轴(6)和第三同步齿轮轴(7)的位置处设置有可升降竖支撑杆(14),第二同步齿轮轴(6)和第三同步齿轮轴(7)顶端位于可升降竖支撑杆(14)的内部设置有滚轴丝杆(26),滚轴丝杆(26)的底端与第二同步齿轮轴(6)和第三同步齿轮轴(7)的中部之间固定连接,可升降竖支撑杆(14)由内筒(141)和外筒(142)组成,外筒(142)的底端与电机盒(2)固定连接,内筒(141)的底部与滚轴丝杆(26)的螺合连接,滚轴丝杆(26)的底部和上部均设置有行程开关(27),移位机本体(1)的顶端设置有顶支撑杆(15),顶支撑杆(15)上部的拐角处插接有第一保护档杆(16),顶支撑杆(15)的一端插接有第二保护档杆(17),第一保护档杆(16)和第二保护档杆(17)与顶支撑杆(15)之间通过插槽(39)插接,顶支撑杆(15)中部的底端设置有座垫(18),座垫(18)的外侧固定有连接带(19),连接带(19)与顶支撑杆(15)之间通过插扣(20)连接,顶支撑杆(15)的底端与内筒(141)的上部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组件(28)连接,电机盒(2)的内部一侧安装有可充电电源(35),电机盒(2)的内部另一侧安装有电机控制器(22),电机控制器(22)的一侧设置有无线信号接收器(36),电机盒(2)的正面设置有遥控开关(37),遥控开关(37)的输入端通过无线信号接收器(36)与遥控控制端(38)连接,可充电电源(35)的输出端电性连接遥控开关(37)的输入端,遥控开关(37)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电机控制器(22)的输入端,电机控制器(22)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电机(3)的输入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移位机,包括移位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移位机本体(1)的底端设置有电机盒(2),电机盒(2)内部顶端位于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电机(3),电机(3)的底端通过旋转轴(4)连接有第一同步齿轮轴(5),电机盒(2)内部一侧位于第一同步齿轮轴(5)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同步齿轮轴(6),电机盒(2)内部另一侧位于第一同步齿轮轴(5)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三同步齿轮轴(7),第一同步齿轮轴(5)与第二同步齿轮轴(6)和第三同步齿轮轴(7)的底部均设置有同步带轮(21),第一同步齿轮轴(5)上部的同步带轮(21)和第二同步齿轮轴(6)底部的同步带轮(21)之间通过齿轮带(8)连接,第一同步齿轮轴(5)底部的同步带轮(21)和第三同步齿轮轴(7)底部的同步带轮(21)之间通过齿轮带(8)连接,电机盒(2)的两侧均通过第一连接组件(9)安装有底支撑杆(10),底支撑杆(10)远离电机盒(2)一侧的底端安装有滚轮(11),电机盒(2)顶端的两侧均焊接有万向轮支撑杆(12),万向轮支撑杆(12)的底端安装有万向轮(13),电机盒(2)的顶端对应第二同步齿轮轴(6)和第三同步齿轮轴(7)的位置处设置有可升降竖支撑杆(14),第二同步齿轮轴(6)和第三同步齿轮轴(7)顶端位于可升降竖支撑杆(14)的内部设置有滚轴丝杆(26),滚轴丝杆(26)的底端与第二同步齿轮轴(6)和第三同步齿轮轴(7)的中部之间固定连接,可升降竖支撑杆(14)由内筒(141)和外筒(142)组成,外筒(142)的底端与电机盒(2)固定连接,内筒(141)的底部与滚轴丝杆(26)的螺合连接,滚轴丝杆(26)的底部和上部均设置有行程开关(27),移位机本体(1)的顶端设置有顶支撑杆(15),顶支撑杆(15)上部的拐角处插接有第一保护档杆(16),顶支撑杆(15)的一端插接有第二保护档杆(17),第一保护档杆(16)和第二保护档杆(17)与顶支撑杆(15)之间通过插槽(39)插接,顶支撑杆(15)中部的底端设置有座垫(18),座垫(18)的外侧固定有连接带(19),连接带(19)与顶支撑杆(15)之间通过插扣(20)连接,顶支撑杆(15)的底端与内筒(141)的上部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组件(28)连接,电机盒(2)的内部一侧安装有可充电电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裕中,
申请(专利权)人:程裕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