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手机应急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4858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充电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一次性手机应急充电装置,包括充电连接插头、外壳和电池芯体,还包括保护电路板;所述外壳上设有一卡孔,所述充电连接插头通过卡孔设置在外壳上;所述电池芯体和保护电路板均设置在外壳内;所述电池芯体通过保护电路板与充电连接插头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次性手机应急充电装置,通过保护电路板对电流进行过热过流的限制,有效地防止电池的内阻损耗以及温度过高,达到监测电池工作工况的目的,保护电路板并根据识别出的不同类型设备,使手机获得最大充电电流,在保护充电设备前提下节省充电时间,一体式的保护电路板和充电连接插头,避免了忘记携带充电线而导致不能充电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次性手机应急充电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设备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一次性手机应急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已经作为一种通讯工具,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人们为手机充电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手机通过连接线直插交流电源的方式进行充电,但这种充电方法限制了用户的使用空间,而另一种则是利用移动充电宝,现有的充电宝有普通型和太阳能型两种,普通型充电宝只能进行充放电,不带其他扩展功能,太阳能型充电宝设计结构为在充电宝上安装太阳能板,可通过太阳光来进行充电,此类充电宝的缺点为太阳能的电能转换率比较低,只适合辅助充电,实用性不强。不管是普通型还是太阳能型充电宝,其重量大且在充电时均需外接充电线,当用户忘记携带充电线时,用户将难以应对手机没电突发的应急情况,此外,目前市面上的充电宝,在长久的使用后,电池容易出现过热和过流的问题。因此,提出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一次性手机应急充电装置实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不足),提供一种体积小巧、不用另外携带充电线,并能有效对充电宝进行保护的一次性手机应急充电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一次性手机应急充电装置,包括充电连接插头、外壳和电池芯体,还包括保护电路板;所述外壳上设有一卡孔,所述充电连接插头通过卡孔设置在外壳上;所述电池芯体和保护电路板均设置在外壳内;所述电池芯体通过保护电路板与充电连接插头相连接,通过保护电路板对电流进行过热过流的限制,有效地防止电池的内阻损耗以及温度过高,达到监测电池工作工况的目的,保护电路板并根据识别出的不同类型设备,使手机获得最大充电电流,在保护充电设备前提下节省充电时间,此外,由于采用了保护电路板和充电连接插头一体式的设计方式,避免了忘记携带充电线而导致不能充电的情况,简单实用。进一步的,所述保护电路板包括整流电路、升压电路、低压差电压调节器和智能协议集成芯片;所述整理电路一端与电池芯体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通过升压电路与低压差电压调节器输入端相连接;所述低压差电压调节器的输出端通过智能协议集成芯片后与充电连接插头相连接;所述升压电路、低压差电压调节器和智能协议集成芯片的接地端相互连接。更进一步的,所述升压电路包括升压芯片、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容C1、电感L和二极管D1;所述升压芯片上设有第一接线端、第二接线端、第三接线端、第四接线端和第五接线端;所述整理电路的正极通过电阻R1与第四接线端相连接,整理电路的负极通过电容C1与第五接线端相连接;所述电感L一端与电阻R1相连接,另一端通过二极管D1与低压差电压调节器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2一端与二极管D1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三接线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3一端与电阻R2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接线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接线端与电感L的末端相连接,第二接线端为升压电路的接地端。进一步的,还包括电容C2和电容C3,所述电容C2并联在电阻R2上,电容C3一端与二极管D1相连接,另一端与升压电路的接地端相连接。更进一步的,还包括电容C4,所述电容C4一端与低压差电压调节器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低压差电压调节器接地端相连接。更进一步的,还包括电源开关,所述电源开关与保护电路板相连接,通过电源开关,可以根据需要控制开启与断开,便于控制充放电。进一步的,所述电池芯体为聚合物锂离子电芯,通过采用聚合物锂离子电芯,相比传统的液态锂离子电池而言,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没有多余的自由电解液,由此没有电池的内压力问题,安全性能高。更进一步的,所述充电连接插头为安卓Micro口手机插头或Type-C口手机插头或苹果Lightning口手机插头,通过采用多种手机插头或将多种手机插头进行集成,可以适合不同的手机使用。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上设有一挂孔,通过挂孔的设置,可以方便将一次性手机应急充电装置挂在钥匙、口袋或随身包等物件上,方便携带。更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由可降解的秸秆材料制成,采用可降解秸秆生产充电宝外壳,代替了传统的塑胶原料,达到环保节能的环境效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次性手机应急充电装置,通过保护电路板对电流进行过热过流的限制,有效地防止电池的内阻损耗以及温度过高,达到监测电池工作工况的目的,保护电路板并根据识别出的不同类型设备,使手机获得最大充电电流,在保护充电设备前提下节省充电时间,此外,由于采用了保护电路板和充电连接插头一体式的设计方式,避免了忘记携带充电线而导致不能充电的情况,简单实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一次性手机应急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保护电路板的电路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聚合物锂离子电芯的制作方式示意图。图中,1为充电连接插头、2为外壳、3为电池芯体、4为保护电路板、5为整流电路、6为升压电路、7为低压差电压调节器、8为智能协议集成芯片、9为电源开关、10为挂孔。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说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一次性手机应急充电装置,包括充电连接插头1、外壳2和电池芯体3,还包括保护电路板4;外壳2上设有一卡孔,充电连接插头1通过卡孔设置在外壳2上;电池芯体3和保护电路板4均设置在外壳2内;电池芯体3通过保护电路板4与充电连接插头1相连接,通过保护电路板4对电流进行过热过流的限制,有效地防止电池的内阻损耗以及温度过高,达到监测电池工作工况的目的,保护电路板4并根据识别出的不同类型设备,使手机获得最大充电电流,在保护充电设备前提下节省充电时间,此外,由于采用了保护电路板和充电连接插头一体式的设计方式,避免了忘记携带充电线而导致不能充电的情况,简单实用。如图2所示,保护电路板4包括整流电路5、升压电路6、低压差电压调节器7和智能协议集成芯片8;整理电路一端与电池芯体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通过升压电路与低压差电压调节器输入端相连接;低压差电压调节器的输出端通过智能协议集成芯片后与充电连接插头相连接;升压电路、低压差电压调节器和智能协议集成芯片的接地端相互连接。在本专利技术中,升压电路包括升压芯片、电阻R1、电阻R2、电阻R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次性手机应急充电装置,包括充电连接插头、外壳和电池芯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电路板;/n所述外壳上设有一卡孔,所述充电连接插头通过卡孔设置在外壳上;/n所述电池芯体和保护电路板均设置在外壳内;/n所述电池芯体通过保护电路板与充电连接插头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次性手机应急充电装置,包括充电连接插头、外壳和电池芯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电路板;
所述外壳上设有一卡孔,所述充电连接插头通过卡孔设置在外壳上;
所述电池芯体和保护电路板均设置在外壳内;
所述电池芯体通过保护电路板与充电连接插头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手机应急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电路板包括整流电路、升压电路、低压差电压调节器和智能协议集成芯片;
所述整理电路一端与电池芯体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通过升压电路与低压差电压调节器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低压差电压调节器的输出端通过智能协议集成芯片后与充电连接插头相连接;
所述升压电路、低压差电压调节器和智能协议集成芯片的接地端相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手机应急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电路包括升压芯片、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容C1、电感L和二极管D1;
所述升压芯片上设有第一接线端、第二接线端、第三接线端、第四接线端和第五接线端;
所述整理电路的正极通过电阻R1与第四接线端相连接,整理电路的负极通过电容C1与第五接线端相连接;
所述电感L一端与电阻R1相连接,另一端通过二极管D1与低压差电压调节器的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电阻R2一端与二极管D1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三接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东盛王斯斯余嘉旎金小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