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镜头组、相机模组及电子装置
本申请涉及光学成像
,特别涉及一种镜头组、相机模组及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当前主流手机单颗镜头均为定焦镜头,通过马达推动来进行对焦,以实现从远到近的物体的清晰成像。然而,现有的单颗镜头微距距离较大,成像性能较低,尤其是边缘视场,可能会出现中心清晰,边缘模糊的现象,降低了用户的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镜头组、相机模组及电子装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镜头组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一透镜、具有折射率的第二透镜、具有折射率的第三透镜、具有折射率的第四透镜、具有折射率的第五透镜、具有折射率的第六透镜和具有负折射率的第七透镜,所述镜头组满足以下关系式:1.0<Tn_zoom1/Tn_zoom2,其中,Tn_zoom1为所述镜头组拍摄无穷远条件下的物体时的相邻两个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距离,Tn_zoom2为所述镜头组拍摄微距条件下的物体时的相邻两个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距离。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相机模组包括上述实施方式的镜头组及感光元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n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一透镜;/n具有折射率的第二透镜;/n具有折射率的第三透镜;/n具有折射率的第四透镜;/n具有折射率的第五透镜;/n具有折射率的第六透镜;/n具有负折射率的第七透镜;/n所述镜头组满足以下关系式:/n1.0<Tn_zoom1/Tn_zoom2;/n其中,Tn_zoom1为所述镜头组拍摄无穷远条件下的物体时的相邻两个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距离,Tn_zoom2为所述镜头组拍摄微距条件下的物体时的相邻两个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一透镜;
具有折射率的第二透镜;
具有折射率的第三透镜;
具有折射率的第四透镜;
具有折射率的第五透镜;
具有折射率的第六透镜;
具有负折射率的第七透镜;
所述镜头组满足以下关系式:
1.0<Tn_zoom1/Tn_zoom2;
其中,Tn_zoom1为所述镜头组拍摄无穷远条件下的物体时的相邻两个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距离,Tn_zoom2为所述镜头组拍摄微距条件下的物体时的相邻两个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满足以下关系式中的至少一个:
Fno<2.0;
TTL/ih<1.5;
70.0°<视场角ω<90°;
0<TTL_zoom1/TTL_zoom2<1.0;
其中,Fno为所述镜头组的光圈数,TTL为所述镜头组的光学总长,ih为所述镜头组的像面高度,TTL_zoom1为所述镜头组拍摄无穷远条件下的物体时的光学总长,TTL_zoom2为所述镜头组拍摄微距条件下的物体时的光学总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满足以下关系式:
1.0<f_zoom1/f_zoom2;
其中,f_zoom1为所述镜头组拍摄无穷远条件下的物体时的有效焦距,f_zoom2为所述镜头组拍摄微距条件下的物体时的有效焦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满足以下关系式:
1.0<T4_zoom1/T4_zoom2;
其中,T4_zoom1为所述镜头组拍摄无穷远条件下的物体时的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距离,T4_zoom2为所述镜头组拍摄微距条件下的物体时的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满足以下关系式:
1.0<∣f2∣/f;
其中,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所述镜头组的有效焦距。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满足以下关系式: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怡,
申请(专利权)人: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