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4451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3:05
提供无须利用构件的弹性变形,即可进行锁定及解除锁定的连接器。一种光连接器,包含外壳、锁定构件、及解锁构件。锁定构件系具有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及旋转轴。在第二延伸部系设有用以与其他构件卡合的闩锁,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介由旋转轴而相连接,以旋转轴为旋转中心而装设在外壳。解锁构件系配置成可对外壳相对移动,介由将解锁构件相对于外壳移动,以旋转轴为旋转中心而使第一延伸部及第二延伸部旋动,介此使闩锁移动而选择性地切换锁定状态与解锁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系关于轻易进行与转接器或模块等的锁定及其解除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将光纤连接在转接器或模块等时,使用可将连接状态锁定及解除的连接器。例如,揭示一种外壳,包含锁定杆,锁定杆设有和对向侧之嵌合状态被锁定的被锁定部,外壳与可在外壳滑动的滑动盖加以组合构成的连接器。滑动盖系可对外壳滑动,具备以脱离方向延设的操作部,若将操作部朝脱离方向操作,抵接部接触锁定杆的被操作部而使该被操作部作弹性变形而可解除锁定(专利文献1)。[先前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7317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欲解决之课题]但是,在习知技术中,由于利用锁定杆的被操作部的弹性变形,因此在反复连接器的锁定及解除锁定时等,逐渐发生塑性变形而有无法确实进行锁定或解除锁定等之虞。[解决课题之手段]本专利技术之一态样系一种连接器,包含外壳、锁定构件及解锁构件,前述锁定构件系具有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及旋转轴,在第二延伸部系设有用以与其他构件卡合的闩锁,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介由旋转轴而相连接,以旋转轴为旋转中心而装设在外壳,解锁构件系配置成可对外壳相对移动,介由将解锁构件相对于外壳移动,并以旋转轴为旋转中心而使第一延伸部及前述第二延伸部旋动,介此使闩锁移动而选择性地切换锁定状态与解锁状态。在此,较佳为解锁构件系具有把手部、储放沟、位置规制部及操作突起部,位置规制部系形成为可装设外壳的形状,把手部系朝位置规制部之插入外壳之侧的相反侧延伸而凸设,储放沟系设置在把手部内,介由将解锁构件朝向插入外壳之侧的相反侧相对移动,操作突起部抵接于锁定构件的抵接部,并以旋转轴为旋转中心而锁定构件被旋动,闩锁由锁定状态迁移至解锁状态。[专利技术之效果]介由本专利技术,可提供无须利用构件的弹性变形,即可进行锁定及解除锁定的连接器。附图说明[图1]系显示本专利技术之实施形态中的光连接器的构成的斜视图。[图2]系显示本专利技术之实施形态中的光连接器的构成的分解斜视图。[图3]系显示本专利技术之实施形态中的光连接器的锁定状态的剖面图。[图4]系显示本专利技术之实施形态中的光连接器的解锁状态的剖面图。符号说明10:外壳11:收容沟20:套圈30:锁定构件31:第一延伸部32:第二延伸部33:旋转轴34:抵接部35:闩锁40:解锁构件41:把手部42:储放沟43:位置规制部44:操作突起部100:光连接器411:突起部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之实施形态中的光连接器100系如图1的斜视图及图2的分解斜视图所示,构成为包含外壳10、套圈(ferrule)20、锁定构件30及解锁构件40。光连接器100系被用以在例如套圈20处装设光纤,使其插入及嵌合在对向侧的转接器或模块等的装设孔而与对向侧的光纤作光学式结合。但是,光连接器100的适用领域并非为限定于光纤的结合。此外,图3及图4系显示将光连接器100中的外壳10、套圈20、锁定构件30、及解锁构件40加以组合时的构成的剖面图。图3系显示将光连接器100装设在对向侧的转接器或模块等而锁定时的状态(锁定状态)。图4系显示将光连接器100由对向侧的转接器或模块等卸下时解除锁定的状态(解锁状态)。外壳10系具备沿着轴心而穿设至内部的收容沟11。在本实施形态中,系设有2个套圈20。套圈20系以由外壳10的前端部突出的方式与轴心呈平行地被设置在收容沟11的左右两侧的各侧。锁定构件30系包含第一延伸部31、第二延伸部32、旋转轴33、抵接部34及闩锁35。第一延伸部31与第二延伸部32连接于旋转轴33的两侧。亦即,以第一延伸部31与第二延伸部32呈连续的方式相连接,并以由其中间部朝两侧突出的方式设置旋转轴33。此外,在第二延伸部32的中间部系设有具有由旋转轴33朝向闩锁35呈倾斜的抵接部34的沟槽。锁定构件30系被组入在外壳10。具体而言,锁定构件30系配置在设在外壳10的收容沟11内。锁定构件30系可以旋转轴33为中心轴作旋动地被设置在外壳10的收容沟11内。亦即,以旋转轴33为中心轴,第一延伸部31被按下时,闩锁35被上推,第一延伸部31被上推时,闩锁35被按下。解锁构件40系具备把手部41、储放沟42、位置规制部43及操作突起部44。位置规制部43系以收纳与锁定构件30相组合的外壳10的方式形成为筒形状。在本实施形态中,外壳10的外形形成为矩形,因此位置规制部43系形成为嵌合在外壳10的矩形筒状。把手部41系由位置规制部43的后端部延伸。把手部41系作为使光连接器100在作为对向侧的转接器或模块安装卸下时供使用者操作的部分来发挥功能。使用把手部41而使解锁构件40对外壳10作相对移动,介此可选择性地切换将外壳10推入至解锁构件40的锁定状态(图3)与在解锁构件40拉出外壳10的解锁状态(图4)。把手部41的内部系形成为中空状的储放沟42。在中空状的储放沟42,系设有使外壳10与解锁构件40滑动而由锁定状态(图3)迁移至解锁状态(图4)时与锁定构件30的抵接部34相抵接的操作突起部44。在解锁构件40以如图2的箭号所示方向被装设在外壳10的状态下,使解锁构件40移动至成为锁定状态(图3)的位置为止的过程中,操作突起部44按压闩锁35,以旋转轴33为轴而由闩锁35朝顺时针方向旋动而稍微朝下移动之后,操作突起部44通过闩锁35而被收容在抵接部34。同时,构成把手部41的中空状的储放沟42的突起部411按压第一延伸部31,且锁定构件30再次以旋转轴33为轴而以逆时针方向旋动而成为图3所示的锁定状态。亦即,将光连接器100装设在对向侧的转接器或模块时,介由如上所示之顺序,可一边使闩锁35卡止在设在转接器或模块之侧的卡止部而形成为锁定状态(图3),一边将光连接器100装设在转接器或模块。另一方面,使解锁构件40由锁定状态(图3)迁移至解锁状态(图4)时,若使解锁构件40朝第一延伸部31侧(图3的左方向)拉伸而移动时,操作突起部44抵接于锁定构件30的抵接部34,以旋转轴33为轴而使锁定构件30以顺时针方向旋动。此时,因解锁构件40朝左侧移动的关系,突起部411变得未抵接于第一延伸部31,因此可以旋转轴33为轴而使锁定构件30旋动。若使解锁构件40继续移动,闩锁35被收容在收容沟11内,锁定状态被解除而成为解锁状态(图4)。此时,第一延伸部31系收容在解锁构件40的储放沟42内。此外,锁定状态被解除而成为解锁状态时,另外继续拉伸解锁构件40而使其移动(朝图面的左侧移动),介此可将光连接器100由转接器或模块卸下。如以上所示,可形成为无须使锁定构件30弹性变形,以旋转轴33为旋转轴而使闩锁35旋动,介此可使锁定状态与解锁状态选择性地迁移的光连接器100。其中,光连接器100的构成亦可适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外壳、一锁定构件及一解锁构件;/n该锁定构件系具有一第一延伸部、一第二延伸部、及一旋转轴,在该第二延伸部系设有用以与其他构件卡合的一闩锁,该第一延伸部与该第二延伸部介由该旋转轴而相连接,并以该旋转轴为旋转中心而装设在该外壳;/n该解锁构件系配置成可对该外壳相对移动;/n介由将该解锁构件相对于该外壳移动,以该旋转轴为旋转中心而使该第一延伸部及该第二延伸部旋动,介此使该闩锁移动而选择性地切换锁定状态与解锁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625 JP 2019-117170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外壳、一锁定构件及一解锁构件;
该锁定构件系具有一第一延伸部、一第二延伸部、及一旋转轴,在该第二延伸部系设有用以与其他构件卡合的一闩锁,该第一延伸部与该第二延伸部介由该旋转轴而相连接,并以该旋转轴为旋转中心而装设在该外壳;
该解锁构件系配置成可对该外壳相对移动;
介由将该解锁构件相对于该外壳移动,以该旋转轴为旋转中心而使该第一延伸部及该第二延伸部旋动,介此使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岛大树义谷俊介郭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宇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