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箱内循环增强结构及热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43392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水箱内循环增强结构及热水机,水箱内循环增强结构包括:水箱内胆和可转动设于水箱内胆中的分层扰动装置。分层扰动装置包括:将水箱内胆划分为换热区和主热区的转盘机构,转盘机构上排布有连通换热区和主热区的水流通道,且转盘机构具有至少一个与水箱内胆轴线之间设有倾斜夹角的扰动转盘。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水箱换热区和主热区的热量差值引发水流,通过水流的偏斜作用驱动扰动转盘转动,反过来加剧水箱各部分水流快速贯通,促使水箱各部分温度均衡,实现水箱快速升温,提高整机系统综合能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箱内循环增强结构及热水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水机
,尤其涉及水箱内循环增强结构及热水机。
技术介绍
现有热水机使用的水箱多为双盘管水箱或者单盘管水箱,由于水箱内部水的流动很慢、内循环不够充分,在实际使用中会存在上下换热不均的情况,直接造成了水箱升温速度慢无法跟上客户需求的问题。另外,水箱换热较慢也带来了一个较大的运行可靠性问题,比如客户的水温需求为55℃,外机出水就要达到60℃以上的问题,由于水箱内部上下流动速度慢,会在局部形成高热区,导致外机进水温度增大、冷凝压力增大,进而产生更高的出水温度,而现有热水机使用的高压开关普遍都是67℃的压力设定值,此种情况下很容易形成频繁的高压故障,造成热水机频繁开关机,消耗压缩机的启动寿命,降低整机的长期可靠性。再者,水箱内部换热不畅,也会导致热水机容易出现产热冗余的现象,就是水箱升温的热能早已满足,但是外机还在为水箱输送高温热水,造成极大的能量浪费。因此,如何设计促进水箱各部分温度均衡的水箱内循环增强结构是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水箱内循环增强结构,包括:水箱内胆和可转动设于所述水箱内胆中的分层扰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层扰动装置包括:将所述水箱内胆划分为换热区和主热区的转盘机构,所述转盘机构上排布有连通所述换热区和所述主热区的水流通道,且所述转盘机构具有至少一个与所述水箱内胆轴线之间设有倾斜夹角的扰动转盘。/n

【技术特征摘要】
1.水箱内循环增强结构,包括:水箱内胆和可转动设于所述水箱内胆中的分层扰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层扰动装置包括:将所述水箱内胆划分为换热区和主热区的转盘机构,所述转盘机构上排布有连通所述换热区和所述主热区的水流通道,且所述转盘机构具有至少一个与所述水箱内胆轴线之间设有倾斜夹角的扰动转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箱内循环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层扰动装置还包括:驱动所述扰动转盘调整所述倾斜夹角的调节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箱内循环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内胆中安装有与其同轴的支撑杆,所述分层扰动装置通过定位筒可转动套在所述支撑杆上,所述转盘机构和所述调节装置安装在所述定位筒上,所述调节装置具有与所述扰动转盘滑动铰接的至少一个动力伸缩杆,通过调整所述动力伸缩杆的长度来控制所述扰动转盘的倾斜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水箱内循环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机构包括:
第一转盘,其排列有多个第一通孔;
第二转盘,其与所述第一转盘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转盘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一一对应的第二通孔;
软管,其连接相互对应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以形成所述水流通道;
所述第一转盘和/或所述第二转盘为所述扰动转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箱内循环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相互对应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孔径不同,所述软管的管径由一端向另一端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润中刘磊罗攀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