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月月专利>正文

一种便携式智能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4239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智能风扇,属于风扇技术领域;包括有主体部和外接部;主体部上成型有第一上出风口组和第一下出风口组;第一上出风口组与第一下出风口不同时吹风且吹风面积不同;主体部内滑动连接有上挡风滑动部;外接部上设置有第二上出风口组;主体部内固定连接有离心风扇。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同时向颈部面部吹风或仅向面部吹风,并可以根据正戴或反戴,调整颈部或面部的吹风面积,进而调整了降温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有雾化器,可以增加面部或颈部的空气湿度,依靠水的蒸发吸热,降低颈部或面部附近的温度;本发明专利技术仅设置有一组离心风扇,即可以向颈部吹风又可以向面部吹风,具有多种用途,实用性更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智能风扇
本专利技术属于风扇
,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智能风扇。
技术介绍
文献号为CN2106263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挂脖风扇,包括用于穿戴在人体脖颈上的弧形支架和设置在弧形支架内的风扇,弧形支架内设有风道,风扇用于向风道内提供气流,弧形支架包括弧形部和位于弧形部两端的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弧形部上设有多个第一出风口,第一延伸段和/或第二延伸段上设有多个第二出风口,各第一出风口、各第二出风口与风道连通,从第一出风口出来的气流吹向颈部,从第二出风口出来的气流吹向面部。本技术的挂脖风扇可以为人体多个部位提供风,例如人体的颈部和面部,更能满足用户需求,方便用户使用。上述专利虽然可以同时向颈部和面部吹风,但是降温效果不可调,用户在使用时,往往仅需对颈部吹风或面部吹风,并且会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对降温效果有不同的需求,以上专利并不能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分体式的能够调整吹风面积以及吹风位置的多功能挂颈风扇。为实现本专利技术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便携式智能风扇,包括有能够悬挂在颈部的主体部和与所述主体部可拆卸连接的外接部;所述主体部上对称成型有两组用于向颈部或脸部吹风的第一上出风口组;所述主体部上对称成型有两组用于向颈部或脸部吹风的第一下出风口组;所述第一上出风口组与所述第一下出风口不同时朝向颈部或脸部吹风;所述第一上出风口组和所述第一下出风口组吹风面积不同。所述主体部内分别滑动连接有能够封闭所述第一上出风口组和所述第一下出风口组的上挡风滑动部。当所述外接部与所述主体部分离,所述第一上出风口组位于第一下出风口组上方时,所述上挡风滑动部由于重力向下滑动封闭所述第一下出风口组,此时仅所述第一上出风口组出风。当所述外接部与所述主体部分离,所述第一下出风口组位于第一上出风口组上方时,所述上挡风滑动部由于重力向下滑动封闭所述第一上出风口组,此时仅所述第一下出风口组出风。所述外接部上设置有用于向脸部吹风的第二上出风口组;当所述外接部安装在所述主体部上时,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外接部连通,所述上挡风滑动部将所述第一上出风口组与所述第一下出风口封闭。所述主体部内固定连接有用于吹风的离心风扇。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接部上设置有用于向脸部吹风的第二下出风口组;所述第二上出风口组与所述第二下出风口不同时朝向脸部吹风;所述第二上出风口组和所述第二下出风口组吹风面积不同。所述外接部内分别滑动连接有能够封闭所述第二上出风口组和所述第二下出风口组的下挡风滑动板。当所述外接部与所述主体部安装在一起,所述第二上出风口组位于所述第二下出风口组上方时,所述下挡风滑动板由于重力向下滑动封闭所述第二下出风口组;此时仅所述第二上出风口出风。当所述外接部与所述主体部安装在一起,所述第二下出风口组位于所述第二上出风口组上方时,所述下挡风滑动板由于重力向下滑动封闭所述第二上出风口组;此时仅所述第二下出风口出风。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主体部为U型结构;所述主体部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用于使所述主体部内部封闭的上连接部;所述外接部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用于连接所述主体部的并使得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外接部连通的下连接部。所述上连接部包括有固定连接在所述主体部两端的用于使所述主体部与外部连通的上连接环和转动连接在所述主体部内的用于使所述上连接环封闭的自复位封口板。所述下连接部包括有固定连接在所述外接部两端的用于使所述所述外接部与外部连通的磁性下连接环;所述上连接环能够被所述磁性下连接环磁吸从而使得所述外接部与所述主体部相对密封固定。所述磁吸下连接环内成型有凸块。当所述外接部与所述主体部分离时,所述自复位封口板使得所述主体部两端封闭,仅能从所述第一上出风口组或第一下出风口组出风。当所述外接部与所述主体部安装在一起时,所述凸块与所述自复位封口板相抵并使得所述自复位封口板转动打开,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外接部内部连通,技能从第二上出风口组或第二下出风口组出风。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挡风滑动部包括有两个能够遮挡所述第一上出风口组和所述第一下出风口组的上挡风滑动板和滑动连接在两个所述上挡风滑动部中间的驱动部。所述驱动部靠近所述上挡风滑动部的一端成型有驱动头;所述驱动头靠近所述主体部端部的一端的宽度小于远离所述主体部端部的一端的宽度;两个所述上挡风滑动板之间成型有与所述驱动头滑动连接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与所述驱动头形状相同且所述滑动槽对称成型在两个所述上挡风滑动板上。所述驱动部靠近所述上连接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铁块;所述上连接环不具备磁性。当所述外接部与所述主体部分离时,所述上挡风滑动板由于重力向下滑动,所述上挡风滑动板相抵使得所述驱动头位于所述滑动槽内。当所述外接部与所述主体部安装在一起时,所述磁性下连接环磁吸所述铁块,所述驱动头向所述滑动槽外侧滑动,使得所述上挡风滑动板向所述驱动头两侧滑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一上出风口组和所述第一下出风口组均被封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接部内设置有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外壁上设置有用于向面部或颈部喷雾的雾化喷头。所述磁性下连接环内固定连接有电极座;所述电极座与所述凸块对称设置;所述电极座远离所述凸块的一端设置有电极b;所述上连接环内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电极b导通的电极a。当所述外接部与所述主体部安装在一起,所述凸块与所述自复位封口板相抵时,所述电极a与电极b导通,所述雾化器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当所述外接部与所述主体部安装在一起,所述电极座与所述自复位封口板相抵时,所述电极a与电极b不导通,所述雾化器不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初始状态下,自复位封口板与上连接环贴合,上连接环开口处不透风。使用本产品时,确认本产品具有足够电量,电量不足时,将充电插头插入充电接口进行充电。使用本产品颈部脸部吹风功能时,使第一下出风口位于下方,将主体部戴到颈部,上挡风滑动部由于重力沿上滑动轨道向下滑动,使得第一下出风口被上挡风滑动部遮挡,第一上出风口与外部连通且风口朝向与颈部脸部正对。上挡风滑动板由于重力向下滑动,使得相邻的上挡风滑动板相抵,驱动头位于滑动槽内。按下开关,控制模块控制离心风扇转动,外部的空气经进风口进入,经第一上出风口向颈部脸部吹出,从而使得颈部脸部附近空气流通加快,温度降低。将主体部取下,使第一上出风口位于下方,将主体部戴到颈部,上挡风滑动部向下滑动,使得第一上出风口被遮挡,此时空气将通过第一下出风口向颈部脸部吹出。由于第一下出风口与第一上出风口的开口面积不同,使得颈部脸部的吹风面积不同即空气流通速度不同,从而使得降温效果不同,通过正戴或反戴主体部,可以实现降温效果的调节。再次按下开关,离心风扇停止转动。使用本产品脸部吹风功能时,使第一下出风口位于下方,将主体部戴到颈部,手部握持外接部,使得雾化喷孔向上,将下连接部与上连接部正对抵紧。磁吸下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智能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能够悬挂在颈部的主体部和与所述主体部可拆卸连接的外接部;所述主体部上对称成型有两组用于向颈部或脸部吹风的第一上出风口组;所述主体部上对称成型有两组用于向颈部或脸部吹风的第一下出风口组;所述第一上出风口组与所述第一下出风口不同时朝向颈部或脸部吹风;所述第一上出风口组和所述第一下出风口组吹风面积不同;所述主体部内分别滑动连接有能够封闭所述第一上出风口组和所述第一下出风口组的上挡风滑动部;当所述外接部与所述主体部分离,所述第一上出风口组位于第一下出风口组上方时,所述上挡风滑动部由于重力向下滑动封闭所述第一下出风口组,此时仅所述第一上出风口组出风;当所述外接部与所述主体部分离,所述第一下出风口组位于第一上出风口组上方时,所述上挡风滑动部由于重力向下滑动封闭所述第一上出风口组,此时仅所述第一下出风口组出风;所述外接部上设置有用于向脸部吹风的第二上出风口组;当所述外接部安装在所述主体部上时,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外接部连通,所述上挡风滑动部将所述第一上出风口组与所述第一下出风口封闭;/n所述主体部内固定连接有用于吹风的离心风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智能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能够悬挂在颈部的主体部和与所述主体部可拆卸连接的外接部;所述主体部上对称成型有两组用于向颈部或脸部吹风的第一上出风口组;所述主体部上对称成型有两组用于向颈部或脸部吹风的第一下出风口组;所述第一上出风口组与所述第一下出风口不同时朝向颈部或脸部吹风;所述第一上出风口组和所述第一下出风口组吹风面积不同;所述主体部内分别滑动连接有能够封闭所述第一上出风口组和所述第一下出风口组的上挡风滑动部;当所述外接部与所述主体部分离,所述第一上出风口组位于第一下出风口组上方时,所述上挡风滑动部由于重力向下滑动封闭所述第一下出风口组,此时仅所述第一上出风口组出风;当所述外接部与所述主体部分离,所述第一下出风口组位于第一上出风口组上方时,所述上挡风滑动部由于重力向下滑动封闭所述第一上出风口组,此时仅所述第一下出风口组出风;所述外接部上设置有用于向脸部吹风的第二上出风口组;当所述外接部安装在所述主体部上时,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外接部连通,所述上挡风滑动部将所述第一上出风口组与所述第一下出风口封闭;
所述主体部内固定连接有用于吹风的离心风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智能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部上设置有用于向脸部吹风的第二下出风口组;所述第二上出风口组与所述第二下出风口不同时朝向脸部吹风;所述第二上出风口组和所述第二下出风口组吹风面积不同;
所述外接部内分别滑动连接有能够封闭所述第二上出风口组和所述第二下出风口组的下挡风滑动板;
当所述外接部与所述主体部安装在一起,所述第二上出风口组位于所述第二下出风口组上方时,所述下挡风滑动板由于重力向下滑动封闭所述第二下出风口组;此时仅所述第二上出风口出风;
当所述外接部与所述主体部安装在一起,所述第二下出风口组位于所述第二上出风口组上方时,所述下挡风滑动板由于重力向下滑动封闭所述第二上出风口组;此时仅所述第二下出风口出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智能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为U型结构;所述主体部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用于使所述主体部内部封闭的上连接部;所述外接部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用于连接所述主体部的并使得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外接部连通的下连接部;
所述上连接部包括有固定连接在所述主体部两端的用于使所述主体部与外部连通的上连接环和转动连接在所述主体部内的用于使所述上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月月
申请(专利权)人:刘月月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