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水带定位衔接装置及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4217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止水带定位衔接装置及施工方法,止水带定位衔接装置包括:安装机构,其包括两个安装板及锁定两个安装板位置的第一连接限位件,两个安装板的第一腔体围合成第一环向限位腔;两组衔接机构,其分别设置在纵向止水带的相对两侧,每个衔接机构覆盖局部纵向止水带及环向止水带两个衔接处中的一个,衔接机构包括两个衔接板及锁定两个衔接板位置的第二连接限位件,衔接板包括第一衔接段和第二衔接段,两个第一衔接段的第二腔体围合成第二环向限位腔,两个第二衔接段的第三腔体围合成第三环向限位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止水带定位衔接装置及施工方法,降低纵向止水带安装难度,降低纵向止水带和环向止水带的衔接难度和安装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止水带定位衔接装置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防水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止水带定位衔接装置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隧道在挖掘成型后,需要在隧道的内壁上喷射一衬混凝土,待一衬混凝土成型后,浇筑二衬混凝土。为保证施工质量,将隧道按照设定长度划分为多段,并采用分段方式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相邻的两个施工段的衔接处会存在施工缝。在浇筑二衬混凝土过程中,每个施工段也分段施工。通常,隧道呈圆筒状,每个施工段均呈圆筒状。每个施工段的二衬混凝土的浇筑顺序为下部仰拱和上部环拱,两者接触面存在施工缝。如上述施工缝处理不当,隧道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漏水现象。为避免因漏水影响隧道的正常使用,在下部仰拱和上部环拱之间的施工缝内设置纵向止水带。通常,纵向止水带沿轴线以下部分置于下部仰拱段的端面内,纵向止水带沿轴线以上部分置于上部环拱段的端面内。纵向止水带采用橡胶材料制作而成,纵向止水带的表面设置有可提高变形度的止水筋,在下部仰拱和上部环拱两者的挤压下,纵向止水带可能产生形变,导致下部仰拱和上部环拱之间的施工缝与纵向止水带之间无法实现紧密连接,仍然无法消除漏水隐患。同时,在相邻的两个施工段衔接处的施工缝内设置环向止水带。环向止水带包括上止水带和下止水带,上止水带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施工段的上部环拱之间,下止水带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施工段的仰拱之间,由在先施工的施工段一侧铺设;仰拱施工完成后,需要预留足够长度的下止水带,然后施工上部环形段,同时安装上止水带,上止水带和下止水带需要结合成整体的圆环状,下止水带需要与纵向止水带连接在一起。因为纵向止水带和下止水带接头处施工面狭小,增加了连接难度,连接效果差,随着时间推移可能丧失连接效果,无法消除漏水隐患。因此,需要一种止水带定位衔接装置及施工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止水带定位衔接装置及施工方法,使用纵向止水带定位衔接装置,降低纵向止水带安装难度,降低纵向止水带和环向止水带的衔接难度,使得施工缝与止水带之间实现紧密连接,消除漏水隐患。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止水带定位衔接装置,包括: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两个安装板以及用于锁定两个所述安装板相对位置的第一连接限位件,两个所述安装板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纵向止水带的顶部和底部,每个所述安装板朝向所述纵向止水带一侧表面均设置有第一腔体,两个所述安装板的所述第一腔体相对且围合成与至少局部所述纵向止水带形状吻合的第一环向限位腔;两组衔接机构,两组所述衔接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纵向止水带的相对两侧,每个所述衔接机构覆盖局部所述纵向止水带以及环向止水带两个衔接处中的一个,每组衔接机构包括两个衔接板以及用于锁定两个所述衔接板相对位置的第二连接限位件,所述衔接板包括第一衔接段和第二衔接段,两个所述衔接板的所述第一衔接段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纵向止水带的顶部和底部,每个所述第一衔接段朝向所述纵向止水带一侧表面均设置有第二腔体,两个所述第一衔接段的所述第二腔体相对且围合成与至少局部所述纵向止水带形状吻合的第二环向限位腔;两个所述衔接板的所述第二衔接段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与所述第一衔接段接近的所述衔接处的顶部和底部,每个所述第二衔接段朝向所述衔接处一侧表面均设置有第三腔体,两个所述第二衔接段的所述第三腔体相对且围合成与所述衔接处形状吻合的第三环向限位腔。优选地,所述安装机构还包括:第一垫片,所述第一垫片设置在所述安装板背向所述纵向止水带一侧表面,所述第一垫片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通孔。优选地,所述安装板朝向所述纵向止水带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密封胶层。优选地,所述衔接机构还包括:第二垫片,所述第二垫片设置在所述衔接板的所述第一衔接段背向所述纵向止水带一侧表面,和/或所述第二垫片设置在所述衔接板的所述第二衔接段背向所述衔接处一侧表面,所述第二垫片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通孔。另外,优选地,所述衔接板的所述第一衔接段朝向所述纵向止水带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密封胶层,所述衔接板的所述第二衔接段朝向所述衔接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三密封胶层。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如上述的止水带定位衔接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1)将安装机构置于仰拱端面上,其中,所述安装机构包括两个安装板以及第一连接限位件,将两个安装板的第一腔体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纵向止水带的顶部和底部,将所述纵向止水带置于两个所述安装板围合成的第一环向限位腔内,使用第一连接限位件锁定两个所述安装板的相对位置;(2)将两组衔接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纵向止水带的相对两侧,每个所述衔接机构覆盖局部所述纵向止水带以及环向止水带两个衔接处中的一个,其中,所述衔接机构包括两个衔接板以及第二连接限位件;(3)安装一组所述衔接机构,将两个所述衔接板的第一衔接段的第二腔体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局部所述纵向止水带的顶部和底部,将局部所述纵向止水带置于两个所述第一衔接段围合成的第二环向限位腔,使用第二连接限位件锁定两个所述第一衔接段的相对位置;将两个所述衔接板的第二衔接段的第三腔体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与所述第一衔接段接近的所述衔接处的顶部和底部,将与所述第一衔接段接近的所述衔接处置于两个所述第二衔接段围合成的第三环向限位腔,使用第二连接限位件锁定两个所述第二衔接段的相对位置;(4)重复步骤(3),安装另一组所述衔接机构。优选地,所述安装机构还包括:第一垫片,在步骤(1)中还包括:将所述第一垫片设置在所述安装板背向所述纵向止水带一侧表面,且所述第一连接限位件将所述第一垫片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优选地,在步骤(1)中还包括:在所述安装板朝向所述纵向止水带一侧表面涂覆第一密封胶层。优选地,所述衔接机构还包括:第二垫片,所述第二垫片的数量为多个,在步骤(3)中还包括:将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垫片设置在所述衔接板的所述第一衔接段背向所述纵向止水带一侧表面,且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限位件将所述第二垫片固定在所述第一衔接段上;将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垫片设置在所述衔接板的所述第二衔接段背向所述衔接处一侧表面,且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限位件将所述第二垫片固定在所述第二衔接段上。优选地,在步骤(3)中还包括:在所述衔接板的所述第一衔接段朝向所述纵向止水带一侧表面涂覆第二密封胶层;在所述衔接板的所述第二衔接段朝向所述衔接处一侧表面涂覆第三密封胶层。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止水带定位衔接装置及施工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安装机构与纵向止水带实现紧密连接,消除漏水隐患,并降低在施工缝内的安装难度,衔接机构用于实现纵向止水带和环向止水带的有效衔接,消除漏水隐患,并降低在施工缝内的安装难度;止水带定位衔接装置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连接稳定性高,防水效果显著,且对安装空间的要求较小。附图说明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实施例进行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技术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采用的止水带定位衔接装置的安装机构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止水带定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止水带定位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两个安装板以及用于锁定两个所述安装板相对位置的第一连接限位件,两个所述安装板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纵向止水带的顶部和底部,每个所述安装板朝向所述纵向止水带一侧表面均设置有第一腔体,两个所述安装板的所述第一腔体相对且围合成与至少局部所述纵向止水带形状吻合的第一环向限位腔;/n两组衔接机构,两组所述衔接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纵向止水带的相对两侧,每个所述衔接机构覆盖局部所述纵向止水带以及环向止水带两个衔接处中的一个,每组衔接机构包括两个衔接板以及用于锁定两个所述衔接板相对位置的第二连接限位件,所述衔接板包括第一衔接段和第二衔接段,两个所述衔接板的所述第一衔接段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纵向止水带的顶部和底部,每个所述第一衔接段朝向所述纵向止水带一侧表面均设置有第二腔体,两个所述第一衔接段的所述第二腔体相对且围合成与至少局部所述纵向止水带形状吻合的第二环向限位腔;两个所述衔接板的所述第二衔接段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与所述第一衔接段接近的所述衔接处的顶部和底部,每个所述第二衔接段朝向所述衔接处一侧表面均设置有第三腔体,两个所述第二衔接段的所述第三腔体相对且围合成与所述衔接处形状吻合的第三环向限位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止水带定位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两个安装板以及用于锁定两个所述安装板相对位置的第一连接限位件,两个所述安装板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纵向止水带的顶部和底部,每个所述安装板朝向所述纵向止水带一侧表面均设置有第一腔体,两个所述安装板的所述第一腔体相对且围合成与至少局部所述纵向止水带形状吻合的第一环向限位腔;
两组衔接机构,两组所述衔接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纵向止水带的相对两侧,每个所述衔接机构覆盖局部所述纵向止水带以及环向止水带两个衔接处中的一个,每组衔接机构包括两个衔接板以及用于锁定两个所述衔接板相对位置的第二连接限位件,所述衔接板包括第一衔接段和第二衔接段,两个所述衔接板的所述第一衔接段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纵向止水带的顶部和底部,每个所述第一衔接段朝向所述纵向止水带一侧表面均设置有第二腔体,两个所述第一衔接段的所述第二腔体相对且围合成与至少局部所述纵向止水带形状吻合的第二环向限位腔;两个所述衔接板的所述第二衔接段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与所述第一衔接段接近的所述衔接处的顶部和底部,每个所述第二衔接段朝向所述衔接处一侧表面均设置有第三腔体,两个所述第二衔接段的所述第三腔体相对且围合成与所述衔接处形状吻合的第三环向限位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水带定位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机构还包括:第一垫片,所述第一垫片设置在所述安装板背向所述纵向止水带一侧表面,所述第一垫片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止水带定位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板朝向所述纵向止水带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密封胶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止水带定位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衔接机构还包括:第二垫片,所述第二垫片的数量为多个,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垫片设置在所述衔接板的所述第一衔接段背向所述纵向止水带一侧表面,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垫片设置在所述衔接板的所述第二衔接段背向所述衔接处一侧表面,所述第二垫片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止水带定位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衔接板的所述第一衔接段朝向所述纵向止水带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密封胶层,所述衔接板的所述第二衔接段朝向所述衔接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三密封胶层。


6.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止水带定位衔接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刚刘建友李炯倪光斌张民庆唐国荣田四明巩江峰马伟斌王婷韩文涛林传年马荣田郭小雄高策马俊智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河北省华科减隔震技术研发有限公司丰泽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