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抗浮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84165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室抗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溢水单元;所述溢水单元包括溢水管、集水井和滤水装置;所述溢水管的上端为溢水口,所述溢水管的下端为进水口;所述溢水管竖直穿过所述集水井,所述溢水管穿过地下室的底板引出至所述地下室的外部;所述集水井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围绕所述溢水管设置并包围一容纳空间;所述集水井的上端设有一集水缺口,以供所述溢水口流出的水汇入所述容纳空间;所述进水口与所述滤水装置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溢水单元,实现地下室化堵为疏的抗浮效果,能够应对暴雨造成的地下水位快速上涨对地下室结构造成的冲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室抗浮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下室抗浮系统。
技术介绍
因暴雨导致的地下水位快速上涨很容易超过地下室抗浮的设计水位,对地下室的结构造成破坏,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通常采用周围孔点降水来降低水位。但是对于尚未结构封顶或覆土的地下室,遭遇暴雨时孔点内的水往往难以排除,无法保障地下室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地下室抗浮系统。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室抗浮系统,包括一溢水单元;所述溢水单元包括溢水管、集水井和滤水装置;所述溢水管的上端为溢水口,所述溢水管的下端为进水口;所述溢水管竖直穿过所述集水井,所述溢水管穿过地下室的底板后引出至所述地下室的外部;所述集水井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围绕所述溢水管设置并包围一容纳空间;所述集水井的上端设有一集水缺口,以供所述溢水口流出的水汇入所述容纳空间;所述进水口与所述滤水装置连通。较佳地,所述溢水口低于警示水位线,所述溢水口低于所述地下室的顶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室抗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溢水单元;所述溢水单元包括溢水管、集水井和滤水装置;所述溢水管的上端为溢水口,所述溢水管的下端为进水口;所述溢水管竖直穿过所述集水井,所述溢水管穿过地下室的底板后引出至所述地下室的外部;所述集水井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围绕所述溢水管设置并包围一容纳空间;所述集水井的上端设有一集水缺口,以供所述溢水口流出的水汇入所述容纳空间;所述进水口与所述滤水装置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抗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溢水单元;所述溢水单元包括溢水管、集水井和滤水装置;所述溢水管的上端为溢水口,所述溢水管的下端为进水口;所述溢水管竖直穿过所述集水井,所述溢水管穿过地下室的底板后引出至所述地下室的外部;所述集水井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围绕所述溢水管设置并包围一容纳空间;所述集水井的上端设有一集水缺口,以供所述溢水口流出的水汇入所述容纳空间;所述进水口与所述滤水装置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抗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水口低于警示水位线;
和/或,
所述集水井的顶部低于所述地下室的底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抗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浮系统还包括室内排水沟,所述室内排水沟沿地面设置,所述室内排水沟与所述集水井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抗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水单元的数量为若干个。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抗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浮系统还包括动力装置、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集水井连通,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引出至所述地下室的外部;所述动力装置用于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见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