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电自立式多边形筒型基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4164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海上风电自立式多边形筒型基础,该基础包括过渡段和设置在过渡段下端的多边形筒,过渡段上端与塔筒对接,多边形筒顶部设有多边形底板,多边形底板上设有底板梁系;过渡段下端通过底板梁系与多边形底板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传统筒型基础钢筒壁易屈曲、底板跨度过大无法支模、需要设置胎架、浮运时稳性不佳等弊端,适用于软弱黏土层较厚的海洋地质条件,不仅兼有承载面积大、可负压下沉、可一步式安装以及在位时稳定性佳等优点,且独有筒壁不会屈曲、减小底板跨度方便支模、基础浮运重心低、稳性佳、省去胎架费用、模板制作方便、重复利用率高等优势,提高了基础下沉施工的稳定性,相比于常规复合筒型基础可减少综合造价10%~2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海上风电自立式多边形筒型基础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海上风电基础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海上风电自立式多边形筒型基础。
技术介绍
基于我国近海区域较大部分是淤泥、粉质黏土等软弱地基条件,一般为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基础变形要求,通常采用传统的桩基础如单桩基础和导管架基础,这两种基础形式需要大型吊装船和打桩船辅助施工,通过锤击打桩,桩穿透软弱土层进入较好的持力层,这种传统桩式基础造价较高且工期长。随着海上风电机组单机容量的增大,采用传统单桩及导管架基础需要增大基础的尺寸和材料用量,且大直径单桩打桩受到施工设备的限制成为难以逾越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专利CN107761755A、专利CN106759445和专利CN102877478A公开了一种吸力式复合筒型基础,该筒型基础可采用负压下沉安装方式,避免了繁琐的打桩流程,筒型基础由于其受力特性和施工方法,适用于有一定承载力的黏土、砂土等土层。但该筒型基础仍存在以下弊端:(1)下部筒体采用薄壁钢板,在其上制造过渡段时为避免筒壁屈曲,需要在筒内设置胎架,增加了基础的施工成本;(2)薄壁钢筒结构在运输和负压下沉时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上风电自立式多边形筒型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渡段(1)、多边形底板(2)、底板梁系(3)和多边形筒(4),/n所述过渡段(1)为内部空腔结构,上端与塔筒对接,下端设有多边形筒(4);所述过渡段(1)和多边形筒(4)之间设有多边形底板(2)和底板梁系(3);/n所述多边形筒(4)和多边形底板(2)围合成一个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筒型空腔,所述多边形筒(4)包括外筒壁(41)、外仓板(42)和内仓板(43),所述外仓板(42)和内仓板(43)设置在筒型空腔内,将筒型空腔沿轴线分割成多个分仓腔,所述外仓板(42)和内仓板(43)通过圆形承重钢柱(44)连接;所述外筒壁(41)和内仓板(4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上风电自立式多边形筒型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渡段(1)、多边形底板(2)、底板梁系(3)和多边形筒(4),
所述过渡段(1)为内部空腔结构,上端与塔筒对接,下端设有多边形筒(4);所述过渡段(1)和多边形筒(4)之间设有多边形底板(2)和底板梁系(3);
所述多边形筒(4)和多边形底板(2)围合成一个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筒型空腔,所述多边形筒(4)包括外筒壁(41)、外仓板(42)和内仓板(43),所述外仓板(42)和内仓板(43)设置在筒型空腔内,将筒型空腔沿轴线分割成多个分仓腔,所述外仓板(42)和内仓板(43)通过圆形承重钢柱(44)连接;所述外筒壁(41)和内仓板(43)形状相同,截面为多边形,且所述外筒壁(41)和内仓板(43)对应面平行,所述外筒壁(41)侧棱边与内仓板(43)对应的侧棱边之间均设有外仓板(42);
所述外筒壁(41)合围成截面为正多边形的混凝土结构,所述外筒壁(41)内外侧各包一层钢板,其中混凝土厚度为100~500mm,钢板厚度为3~20mm,边数为4~12,边长为10~30m;所述多边形底板(2)设置于多边形筒(4)上端,为底面包钢的混凝土结构;所述多边形底板(2)的外缘形状及大小与多边形筒(4)的外筒壁(41)一致;
所述多边形底板(2)上布置有底板梁系(3),所述底板梁系(3)包括外缘环梁(31)、内环梁(32)、主梁(33)和次梁(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钮新强刘海波吴司洲喻飞邹尤曾斌汪顺吉马鹏程段斐叶任时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