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顶密梁筒内分仓单柱负压筒海上风电基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4164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筒顶密梁筒内分仓单柱负压筒海上风电基础,该风电基础包括单柱和负压筒,单柱底部通过T型环梁与负压筒顶板连接,单柱与负压筒之间设有斜支撑;斜支撑包括多根沿环向均匀布置的斜柱、竖板和水平梁,斜柱、竖板和水平梁间两两通过直段相交或圆弧过渡连接;相邻水平梁之间设有主梁,主梁沿着径向焊接在顶板上,主梁与水平梁之间设有次梁,次梁沿顶板环向布置。斜支撑与负压筒顶板连接构成一个整体,将单柱承受的荷载有效传递到负压筒。本发明专利技术结合了单桩基础施工简单、传力明确和筒型基础稳定性好、海上安装方便等优点,解决了传统桩式基础需要大型设备海上打桩作业以及嵌岩施工难度大、工期长、造价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筒顶密梁筒内分仓单柱负压筒海上风电基础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海上风电基础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筒顶密梁筒内分仓单柱负压筒海上风电基础。
技术介绍
基于我国近海区域较大部分是淤泥、淤泥质土、黏土、砂土等地质条件,为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基础变形要求,通常采用单桩和导管架等桩式基础,需要大型吊装船和打桩船辅助施工,通过锤击,将桩底打入较好的持力层,这种传统桩式基础造价较高且工期较长,如在福建、广东等海域多为覆盖层较浅的岩石地基,如采用桩式基础需要进行嵌岩施工,难度大、工期长、工程造价高。随着海上风电机组单机容量的增大,采用传统单桩及导管架基础需要增大基础的尺寸和材料用量,大直径单桩和嵌岩均受大型海上施工设备限制成为不可逾越的问题,且风险大、工期长、工程造价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为解决以上问题,行业内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如:复合筒型基础(专利CN107761755A、CN106759445)已用于海上风电和筒型基础的负压下沉安装方式(专利CN105926661A)可避免海上打桩和嵌岩作业,但所述基础适用水深浅、重量达5000吨,可利用的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筒顶密梁筒内分仓单柱负压筒海上风电基础,包括竖直设置的单柱(1)和设置在单柱(1)底部的负压筒(3),所述单柱(1)顶部和风机底法兰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柱(1)底部通过T型环梁(5)与负压筒(3)顶板(a)连接,所述单柱(1)与负压筒(3)之间设有斜支撑(2);/n所述斜支撑(2)包括多根沿环向均匀布置的斜柱(6)、竖板(7)和水平梁(8),所述斜柱(6)上部均通过圆形环板和单柱(1)连接;所述水平梁(8)沿着负压筒(3)径向贯通,和负压筒(3)顶板(a)连接;所述竖板(7)沿单桩(1)高度方向与单桩(1)相连,所述斜柱(6)、竖板(7)和水平梁(8)间两两通过直段相交或圆弧过渡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筒顶密梁筒内分仓单柱负压筒海上风电基础,包括竖直设置的单柱(1)和设置在单柱(1)底部的负压筒(3),所述单柱(1)顶部和风机底法兰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柱(1)底部通过T型环梁(5)与负压筒(3)顶板(a)连接,所述单柱(1)与负压筒(3)之间设有斜支撑(2);
所述斜支撑(2)包括多根沿环向均匀布置的斜柱(6)、竖板(7)和水平梁(8),所述斜柱(6)上部均通过圆形环板和单柱(1)连接;所述水平梁(8)沿着负压筒(3)径向贯通,和负压筒(3)顶板(a)连接;所述竖板(7)沿单桩(1)高度方向与单桩(1)相连,所述斜柱(6)、竖板(7)和水平梁(8)间两两通过直段相交或圆弧过渡连接;相邻所述水平梁(8)之间设有主梁(10),所述主梁(10)沿着径向焊接在顶板(a)上,一端焊接于T型环梁(5)上,另一端焊接在负压筒(3)的外筒壁(b)上;所述主梁(10)与水平梁(8)之间设有次梁(11),所述次梁(11)沿顶板(a)环向布置;所述连接环板(4)内径与单柱(1)外径相等,所述连接环板(4)与斜柱(6)上部连接处通过直段相交或圆弧过渡连接;
所述负压筒(3)包括顶板(a)、外筒壁(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卫民汪顺吉刘海波陶铁铃喻飞邹尤曾斌甘乐马鹏程付文军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