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泄洪发电坝前减淤防推移质导控设施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水电工程
,尤其是涉及一种泄洪发电坝前减淤防推移质导控设施和方法。
技术介绍
带有泥沙较多的河流中存在着大量的推移质及悬移质,推移质包括大颗粒的砂砾石沙粒及粗颗粒的泥沙等。这些砂砾石沙粒及粗颗粒泥沙易造成河道堵塞,降低防洪标准,并对两岸造成损坏,增加河道堵塞治理的费用。在来水量较丰年份,经历“大流量、高含沙、长历时”的泄洪运用,高流速的水流持续冲刷原始砂卵石河床,产生大量推移质对混凝土坝段的排沙底孔、排沙洞流道、消力池等水工建筑物造成破坏,增加水工建筑物维修成本。就国内而言,防推移质的工程应用主要集中于引水、取水工程,在水库运行和河道清淤方面并没有大量研究和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涉及水库运行的泄洪发电坝前减淤防推移质导控设施和方法。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泄洪发电坝前减淤防推移质导控设施,其设置在泄洪发电坝段的前方,包括按照泄洪水流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泄洪发电坝前减淤防推移质导控设施,其特征是:其设置在泄洪发电坝段的前方,包括按照泄洪水流向依次布置的拦沙坎、导沙墙和收沙篮,所述拦沙坎由若干个现浇钢筋混凝土制成的拦沙坎单元间隔布置组成,拦沙坎整体呈圆弧形结构,水平方向中间部分为水平段,两侧部分呈斜坡状上升;所述拦沙坎单元纵截面为梯形,下部为矩形,顶部迎水面设有导角,底部设置有抗滑桩,抗滑桩插入河床回填混凝土连接固定;所述导沙墙紧靠拦沙坎背水面布置,导沙墙材质为钢筋混凝土,由位于中部的沙漏形第一导沙墙和对称分布于第一导沙墙两侧的两个第二导沙墙组成,第二导沙墙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朝向第一导沙墙的内侧面均为圆弧状,两个第二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泄洪发电坝前减淤防推移质导控设施,其特征是:其设置在泄洪发电坝段的前方,包括按照泄洪水流向依次布置的拦沙坎、导沙墙和收沙篮,所述拦沙坎由若干个现浇钢筋混凝土制成的拦沙坎单元间隔布置组成,拦沙坎整体呈圆弧形结构,水平方向中间部分为水平段,两侧部分呈斜坡状上升;所述拦沙坎单元纵截面为梯形,下部为矩形,顶部迎水面设有导角,底部设置有抗滑桩,抗滑桩插入河床回填混凝土连接固定;所述导沙墙紧靠拦沙坎背水面布置,导沙墙材质为钢筋混凝土,由位于中部的沙漏形第一导沙墙和对称分布于第一导沙墙两侧的两个第二导沙墙组成,第二导沙墙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朝向第一导沙墙的内侧面均为圆弧状,两个第二导沙墙与第一导沙墙之间为推移质主要流动区间,即为导沙流道,第一导沙墙前端面与拦沙坎中部单元连接,且与之水平高度相等,第二导沙墙前端面与拦沙坎位于两端的呈斜坡状上升的拦沙坎单元连接,且与之连接的拦沙坎高度相等,第一导沙墙的高度上下一致,水平方向由中间向两侧呈波浪状变化;第二导沙墙的高度由上游方向至下游方向逐渐减小,水平方向高度相等;第一导沙墙、两个第二导沙墙底部均设置有抗滑桩,抗滑桩与河床固定连接;所述两个收沙篮布置在导沙墙的后端,分别布置在第一导沙墙与第二导沙墙内侧后端相对应处,且位于排沙底孔或排沙洞入口前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泄洪发电坝前减淤防推移质导控设施,其特征是:其相邻拦沙坎单元之间的间距为拦沙坎单元高度的1/3~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泄洪发电坝前减淤防推移质导控设施,其特征是:其拦沙坎中部向两端部的斜坡坡度为10°~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泄洪发电坝前减淤防推移质导控设施,其特征是:其收沙篮为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少英,唐红海,陈洪伟,邓从响,胡光乾,王鹏程,陈萌,陈立云,
申请(专利权)人:黄河水利水电开发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