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漂浮物淤堵的正向取水结构及排漂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685086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漂浮物淤堵的正向取水结构及排漂方法,该正向取水结构包括:引水口,所述引水口开设在所述坝体上;引水结构,所述引水结构为设置在所述引水口处的管状结构,所述引水结构向所述坝体的上游方向延伸且延伸部分的末端设有取水口,所述取水口所在的平面与水流方向平行;拦污栅,所述拦污栅设置在所述取水口处且平行于所述取水口所在的平面。基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使水流不会直接冲击到取水口与取水口上的拦污栅,进而降低了漂浮物淤堵拦污栅的概率,也降低了拦污栅排漂的人工或机械维护成本;同时,配合泄洪排沙口营造有利于排漂的水流形态,减少了由于漂浮物淤堵引水口造成的发电水头损失,增加了发电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漂浮物淤堵的正向取水结构及排漂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电站取水结构
,特别地涉及一种防漂浮物淤堵的正向取水结构及排漂方法。
技术介绍
正向取水一般用于水电站发电中,取水口布置在大坝坝体靠近上游一侧,取水口与大坝表面齐平,正对来流方向;取水口前需要布设拦污栅,方向与引水口平行,安装拦污栅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漂浮物进入发电机组,影响机组正常运行甚至对水轮机造成损害。由于取水口正对水流方向,大量漂浮物随水流大量聚集在拦污栅附近,虽然没有进入发电机组,但是由于漂浮物聚集导致内外压差加大,对取水效率和发电效率影响较大,葛洲坝水电站就曾因为漂浮物大量聚集在拦污栅表面,导致发电水头下降3~5m。据测算发电水头每下降1m发电出力就减少14万kw,每天的发电量会减少33.6万度。由此大致估算由于漂浮物淤堵造成的发电量损失每天可达100万~170万度。当前对于漂浮物淤堵拦污栅的处理方法大多采用人工或机械清除的方式,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难以实时、可持续的清理拦污栅前的漂浮物,仍然会有部分漂浮物通过拦污栅进入发电引水洞,大量漂浮物进入发电引水洞后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漂浮物淤堵的正向取水结构,所述正向取水结构设置于水电站的坝体上,其特征在于,包括:/n引水口,所述引水口开设在所述坝体上;/n引水结构,所述引水结构为设置在所述引水口处的管状结构,所述引水结构向所述坝体的上游方向延伸且延伸部分的末端设有取水口,所述取水口设置在引水结构延伸部分的底部或侧面;/n拦污栅,所述拦污栅设置在所述取水口处且平行于所述取水口所在的平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漂浮物淤堵的正向取水结构,所述正向取水结构设置于水电站的坝体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引水口,所述引水口开设在所述坝体上;
引水结构,所述引水结构为设置在所述引水口处的管状结构,所述引水结构向所述坝体的上游方向延伸且延伸部分的末端设有取水口,所述取水口设置在引水结构延伸部分的底部或侧面;
拦污栅,所述拦污栅设置在所述取水口处且平行于所述取水口所在的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漂浮物淤堵的正向取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结构的延伸部分的长度大于所述引水口竖直方向上的宽度,所述取水口沿水流方向的宽度不小于所述引水口竖直方向上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漂浮物淤堵的正向取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结构延伸部分的末端为通过弯折形成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的方向垂直于水流方向,所述取水口设置在所述弯折部的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漂浮物淤堵的正向取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污栅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栅条,所述栅条平行于水流方向。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党伟邓安军胡海华陈建国郭庆超吉祖稳史红玲陆琴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