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长车染色修色率的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841432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降低长车染色修色率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对染料进行配伍性检测,得A染料;再以A染料作为原料,按标准的长车染色工艺依次对织物进行前处理和染色工艺,得B品,同时留取该织物在未染色时的半制品,得c1品;然后定期选取经前处理后的半制品织物记d1品,并将d1品和c1品进行同车染色,得C品和D品;再对B品、C品和D品织物依次进行灰卡评级和色差测试;最后根据检测结果进行调整。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降低长车在长期染色过程中对织物的修色率,并缩减对织物的生产时间和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低长车染色修色率的检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长车染色工艺的检测方法,特别是一种降低长车染色修色率的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长车连续染色工艺在大批量订单的生产过程中会出现颜色波动大、加工前后存在色差的问题;而对于部分非常规颜色的织物染色过程中,往往需要厂家在长时间的间隔后将老处方重新翻单生产,导致该批次的布料在重新生产后与上一批次更容易出现色差问题。导致厂家需要对不合格的产品重新回修,造成生产成本的整体提高和生产效率的降低。而在长车染色过程中,影响布料颜色稳定性的因素很多,如染料的稳定性和配伍性问题,坯布用纱,染色助剂的更换,织物在前处理及染色过程中工艺误差等均会造成布料在染色后的色差。而厂家应对这类问题的方式也只能通过逐一排查,针对各影响因素依次进行检测和核对,并将其中可能存在的参数及原料误差进行修正,以提高布料在染色后的成品率。这种排查方式不仅增加了布料整体的生产时间和生产成本,且没有针对性的盲目检测也增加了专业人员找到问题的难度,只能通过反复调整和测试来确定是哪项因素对布料的上染效果造成实际影响,造成染色长车的长时间停工状态,并导致布料在修正后的上色效果无法达到标准色值。因此,现有染色长车在对布料的长期染色过程中存在修色率高、生产时间长和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长车染色修色率的检测方法。它能够有效降低长车在长期染色过程中对织物的修色率,并缩减对织物的生产时间和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降低长车染色修色率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对染料进行配伍性检测,选取配多个配伍性良好的染料拼成所需的拼色染料,得A染料;②以A染料作为原料,按标准的长车染色工艺依次对织物进行前处理和染色工艺,得到符合标准的成品染色织物,记B品;同时留取该织物在未染色时的半制品,记c1品;③当长车染色工艺持续一段时间后,定期选取经前处理后的半制品织物记d1品,并将d1品和c1品进行同车染色,其中c1品经染色后为C品染色织物,d1品经染色后为D品染色织物,得C品和D品;④对B品、C品和D品织物依次进行灰卡评级和色差测试,当B品、C品和D品的颜色一致时,说明前处理工艺和染色工艺均处于稳定状态;当B品和C品的颜色一致,且不同于D品时,说明染色工艺处于稳定状态,而前处理工艺处于不稳定性状态,即对前处理工艺进行调整;当B品和C品的颜色不同时,说明染色工艺处于不稳定状态,即对染色工艺进行调整。前述的一种降低长车染色修色率的检测方法中,所述步骤②中的前处理工艺包括煮炼工艺、漂染工艺和丝光工艺,所述步骤④中对前处理工艺的调整方法具体为:(4.1)选取退浆、烧毛后的全棉织物作为基准布,并利用染色长车对基准布分别进行煮炼、漂染和丝光工艺,分别得到E品、F品和G品;(4.2)分别利用1g/L以下和20g/L以上的染料溶液对E品、F品、G品和标准品进行染色,再将染色后的E品、F品和G品与相应的标准品进行灰卡评级,若E品、F品或G品与相应的标准品存在颜色不一致时,说明该工艺存在不稳定问题;(4.3)根据步骤(4.2)中的比对结果对相应的前处理工艺进行调整。前述的一种降低长车染色修色率的检测方法中,所述步骤(4.2)的标准品为基准布经标准煮炼、漂染或丝光工艺后得到的半制品织物。前述的一种降低长车染色修色率的检测方法中,所述步骤④和步骤(4.2)中灰卡评级的标准具体为:当灰卡评级结果为4-5级或5级时,认为比对织物的颜色一致。前述的一种降低长车染色修色率的检测方法中,所述步骤④中的色差测试是利用datacolor色彩检测系统对织物进行颜色参数值测定,当datacolor测试E值在0.8以下,认为比对织物的颜色一致。前述的一种降低长车染色修色率的检测方法中,所述步骤①中对染料的配伍性检测方法具体为:(1.1)配置各个染料的30g/L浓度溶液,并利用滤纸测试各染料溶液在相同时间内的上染移动距离,选择移动距离差值在5mm以内的染料作为拼色染料的拼色原料;(1.2)将多个拼色原料按比例混合后形成所需的拼色染料溶液,然后利用滤纸对该拼色染料溶液进行测试,当该拼色染料溶液在上染后未出现分层,认为该拼色染料溶液中各染料的配伍性良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在长车染色前,通过配伍性检测可以筛选出多个分子结构相同或相近的染料做为拼色染料的原料,从而有效提高拼色染料在上染后的稳定性和均染性,使染色后的织物具有良好的染色重现性和色牢度,降低长车在长期染色过程中对织物的修色率;(2)通过定期对长车染色过程中的织物进行检测和对比,使织物因工艺或参数误差出现色差问题时被能够迅速察觉,从而通过工艺调整来提高织物的染色效果,从而降低长车在长期染色过程中对织物的修色率;通过分别对织物的前处理工艺和染色工艺进行检测,可以有助于厂家提高这两项工艺的处理稳定性,进一步降低长车在长期染色过程中对织物的修色率;通过datacolor色彩检测系统对织物进行色差测试,则能够避免常规检测方式因人为评判而出现的误差和争议,提高了对织物的检测精度;(3)本专利技术在检测时,通过将符合标准的成品织物和经前处理后的半制品织物作为对比材料,并将该半制品织物与后期织物一同染色和比对,使织物在出现色差时能够快速找出不稳定的工艺步骤,从而大幅度缩短了专业人员对各工艺的参数排查和设备调试时间,降低了本专利技术对织物的生产时间和生产成本;且该检测方法还可以有效减少所需的检测次数,使专业人员只需通过对三组织物的色差测试便能找出存在问题的工艺步骤,进一步提高了专业人员的检测效率;(4)通过上述检测方法,还可以使厂家在每批次的织物生产完成后,留取部分成品织物和半制品织物作为对比项,在下一批次的生产时按本专利技术的检测方法对织物进行检测,从而使织物经工艺检测和调整后的染色效果能够与上一批次的织物保持相同,从而降低因长期间隔造成的色差问题,提高了本专利技术对织物的染色稳定性;(5)本专利技术通过多次交叉实验后发现,煮炼、漂染和丝光工艺是前处理工艺中影响织物染色效果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当检测结果表明前处理工艺存在不稳定问题后,本专利技术还将传常规用于成品染色织物检测的灰卡评级方法有机结合进本专利技术对半制品织物的色牢度检测中;通过将单独进行煮炼、漂染或丝光工艺后的基准布与标准品进行色差测试,可以快速排查出是哪项具体前处理工艺造成织物在染色后的色差问题,使专业人员可以有目的性的针对该具体工艺进行参数排查和调整,进一步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的检测效率和检测效果,从而降低长车在长期染色过程中对织物的修色率;(6)坯布用纱的更换或疵病造成织物在染色后的色差问题是传统检测方法很难排查发现的因素,而本专利技术在对前处理工艺的检测过程中,通过选取退浆、烧毛后的全棉织物作为基准布进行检测,可以将长车在实际染色过程中的坯布用纱作为该检测方法的排查目标,当检测结果与标准品相符后,专业人员能够判断出其坯布用纱是造成织物色差的影响因素,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的检测效果并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低长车染色修色率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①对染料进行配伍性检测,选取配多个配伍性良好的染料拼成所需的拼色染料,得A染料;/n②以A染料作为原料,按标准的长车染色工艺依次对织物进行前处理和染色工艺,得到符合标准的成品染色织物,记B品;同时留取该织物在未染色时的半制品,记c1品;/n③当长车染色工艺持续一段时间后,定期选取经前处理后的半制品织物记d1品,并将d1品和c1品进行同车染色,其中c1品经染色后为C品染色织物,d1品经染色后为D品染色织物,得C品和D品;/n④对B品、C品和D品织物依次进行灰卡评级和色差测试,当B品、C品和D品的颜色一致时,说明前处理工艺和染色工艺均处于稳定状态;当B品和C品的颜色一致,且不同于D品时,说明染色工艺处于稳定状态,而前处理工艺处于不稳定性状态,即对前处理工艺进行调整;当B品和C品的颜色不同时,说明染色工艺处于不稳定状态,即对染色工艺进行调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长车染色修色率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①对染料进行配伍性检测,选取配多个配伍性良好的染料拼成所需的拼色染料,得A染料;
②以A染料作为原料,按标准的长车染色工艺依次对织物进行前处理和染色工艺,得到符合标准的成品染色织物,记B品;同时留取该织物在未染色时的半制品,记c1品;
③当长车染色工艺持续一段时间后,定期选取经前处理后的半制品织物记d1品,并将d1品和c1品进行同车染色,其中c1品经染色后为C品染色织物,d1品经染色后为D品染色织物,得C品和D品;
④对B品、C品和D品织物依次进行灰卡评级和色差测试,当B品、C品和D品的颜色一致时,说明前处理工艺和染色工艺均处于稳定状态;当B品和C品的颜色一致,且不同于D品时,说明染色工艺处于稳定状态,而前处理工艺处于不稳定性状态,即对前处理工艺进行调整;当B品和C品的颜色不同时,说明染色工艺处于不稳定状态,即对染色工艺进行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长车染色修色率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②中的前处理工艺包括煮炼工艺、漂染工艺和丝光工艺,所述步骤④中对前处理工艺的调整方法具体为:
(4.1)选取退浆、烧毛后的全棉织物作为基准布,并利用染色长车对基准布分别进行煮炼、漂染和丝光工艺,分别得到E品、F品和G品;
(4.2)分别利用1g/L以下和20g/L以上的染料溶液对E品、F品、G品和标准品进行染色,再将染色后的E品、F品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建强董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美欣达纺织印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