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早强型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83981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早强型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一种超早强型混凝土外加剂按重量份组包括:聚羧酸减水剂5‑20份;降黏型聚羧酸减水剂5‑10份;缓凝剂1‑5份;醇胺类化合物1‑5份;硫氰酸盐1‑5份;引气剂0.1‑0.5份;消泡剂0.1‑0.5份;粘度调节剂5‑10份;pH调节剂少量;水52‑74份;所述一种超早强型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专门面向于装配式构件厂C40及以下标号混凝土,能够保证混凝土规定时间内施工性能,添加不含氯离子及硫酸根等有害离子的早强剂,在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同时,对混凝土后期强度无不利影响,另一方面调节混凝土的粘度,使施工性及密实性达到平衡点,提高构件厂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早强型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外加剂
,特别是一种超早强型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自2015年末发布《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决定2016年全国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以来,四川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四川省《关于推动四川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2020年四川省新开工装配式建筑4600万m2,除划分明确要求市(州)外,其他市(州)在年度新建建筑中明确一定比例的装配式建筑,单体建筑装配率不得低于30%。而装配式PC构件目前面临最大的问题是行业标准化程度低,通用化程度低。针对混凝土施工性以及早期强度有特殊需求,针对混凝土外加剂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混凝土外加剂在保证一定时间内的施工性能前提下,尽可能提高其早期强度。目前市面上混凝土外加剂更多针对C50及以上高标号混凝土的早期强度有较明显的作用,但并不适合装配式建筑行业实际情况。装配式建筑所生产的混凝土大多为C40及以下混凝土,市面上的早强型混凝土外加剂难以针对C40及以下标号混凝土起到明显的提早强效果。因此针对此情况,市场急需一种针对低标号混凝土有效提高早期强度的混凝土外加剂,以保证PC构件强度按时达到装配式构件厂生产拆模及起吊时间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早强型混凝土外加剂难以针对C40及以下低标号混凝土起到明显的提早强效果的缺点,提供一种超早强型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超早强型混凝土外加剂,所述外加剂按重量份组包括:聚羧酸减水剂5-20份;降黏型聚羧酸减水剂5-10份;缓凝剂1-5份;醇胺类化合物1-5份;硫氰酸盐1-5份;引气剂0.1-0.5份;消泡剂0.1-0.5份;粘度调节剂5-10份;pH调节剂少量;水52-74份;一种超早强型混凝土外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聚羧酸减水剂,降黏型聚羧酸减水剂,缓凝剂加入水中,混合均匀;S2:将醇胺类化合物,硫氰酸盐,粘度调节剂加入溶液中,混合均匀;S3:将引气剂,消泡剂加入溶液中,混合均匀;S4:根据溶液pH值,加入pH调节剂,调节溶液pH值为7-9。所述外加剂的固含量控制在26%-50%。所述的聚羧酸减水剂由马来酸酐、丙烯酸聚乙二醇单酯与丙烯基磺酸钠共聚所得,固含量为40%-50%,所述聚羧酸减水剂吸附于水泥颗粒表面,通过静电斥力及空间位阻的作用机理,极大减少混凝土用水量,降低混凝土水胶比,提高混凝土强度。所述的降黏型聚羧酸减水剂所述的降黏型聚羧酸减水剂,固含量为40-50%,所述降黏型聚羧酸减水剂吸附于水泥颗粒表面,通过静电斥力及空间位阻的作用机理,在混凝土水胶比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混凝土黏稠度。所述醇胺类化合物选用改性醇胺、改性丙醇胺和甲基二乙醇胺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醇胺类化合物通过有效延长水泥水化诱导期,促进硅酸盐相水化,提高水泥早期水化程度,从而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所述缓凝剂选用葡萄糖酸钠、白砂糖、柠檬酸钠和六偏磷酸钠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缓凝剂通过延缓水泥的水化反应,对混凝土具有一定保坍效果。所述硫氰酸盐选用硫氰酸钠和硫氰酸钙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硫氰酸盐通过提高水泥的水化反应速度,提高早期强度。所述引气剂选用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松香类引气剂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引气剂通过增加混凝土中的含气量,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改善混凝土施工性能。所述消泡剂选用有机硅类消泡剂和聚醚硅类消泡剂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消泡剂通过消除混凝土中不均匀的大气泡,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改善混凝土的外观状态。所述粘度调节剂选用420粘度调节剂,所述粘度调节剂通过调整混凝土拌合物粘度在和易性、施工性及抗离析性能之间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提高混凝土密实性能。所述pH调节剂包括碱性调节剂和酸性调节剂。所述碱性调节剂为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酸性调节剂为甲酸、磷酸和柠檬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所述外加剂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一方面添加不含氯离子及硫酸根等有害离子的早强剂,在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同时,对混凝土后期强度无不利影响;2.另一方面通过调整混凝土黏度,施工性及密实性达到平衡点,在保证施工性的进一步提高混凝土早期及后期强度;3.所述早强型混凝土外加剂针对C40及以下的混凝土可以达到8小时满足构件厂脱模强度;4.对PC构件制品表现出早强强度快速增长,后期强度稳定增长无影响,构件制品耐久性能好,减少混凝土裂纹情况等有利影响;5.对构件厂生产指标表现出混凝土施工性能利于工人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模板周转周期,提高构件厂生产效率等有利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检测结果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按重量取聚羧酸减水剂14份、降黏型聚羧酸减水剂6份和缓凝剂1份加入72份水中,混合均匀;将改性醇胺2份、硫氰酸钠5份、引气剂0.1份,消泡剂0.05份加入混合溶液中,混合均匀;根据溶液pH值,加入适量pH调节剂,调节溶液pH值为7-9。实施列2:按重量取聚羧酸减水剂14份、降黏型聚羧酸减水剂6份和缓凝剂1份加入70份水中,混合均匀;将改性醇胺4份、硫氰酸钠5份、引气剂0.1份和消泡剂0.05份加入混合溶液中,混合均匀;加入pH调节剂适量,调节溶液pH值为7-9。实施列3:按重量取聚羧酸减水剂14份、降黏型聚羧酸减水剂6份和缓凝剂1份加入68份水中,混合均匀;将改性醇胺6份、硫氰酸钠5份、引气剂0.1份和消泡剂0.05份佳人苑混合溶液中,混合均匀;加入pH调节剂适量,调节溶液pH值为7-9。实施列4:将聚羧酸减水剂14份、降黏型聚羧酸减水剂6份和缓凝剂1份加入70份水中,混合均匀;将改性醇胺2份、硫氰酸钠7份、引气剂0.1份和消泡剂0.05份加入混合溶液中,混合均匀;加入pH调节剂适量,调节溶液pH值为7-9。实施列5:将聚羧酸减水剂14份、降黏型聚羧酸减水剂6份和缓凝剂1份加入68份水中,混合均匀;将改性醇胺2份、硫氰酸钠9份、引气剂0.1份和消泡剂0.05份加入混合溶液中,混合均匀;加入pH调节剂适量,调节溶液pH值为7-9。实施列6:将聚羧酸减水剂14份、降黏型聚羧酸减水剂6份和缓凝剂1份加入66份水中,混合均匀;将改性醇胺4份、硫氰酸钠7份、420粘度调节剂2份、引气剂0.1份和消泡剂0.05份加入混合溶液中,混合均匀;加入pH调节剂适量,调节溶液pH值为7-9。实施列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早强型混凝土外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超早强型混凝土外加剂按重量份组包括:聚羧酸减水剂5-20份;降黏型聚羧酸减水剂5-10份;缓凝剂1-5份;醇胺类化合物1-5份;硫氰酸盐1-5份;引气剂0.1-0.5份;消泡剂0.1-0.5份;粘度调节剂5-10份;pH调节剂少量;水52-74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早强型混凝土外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超早强型混凝土外加剂按重量份组包括:聚羧酸减水剂5-20份;降黏型聚羧酸减水剂5-10份;缓凝剂1-5份;醇胺类化合物1-5份;硫氰酸盐1-5份;引气剂0.1-0.5份;消泡剂0.1-0.5份;粘度调节剂5-10份;pH调节剂少量;水52-74份。


2.一种超早强型混凝土外加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聚羧酸减水剂,降黏型聚羧酸减水剂,缓凝剂加入水中,混合均匀;
S2:将醇胺类化合物,硫氰酸盐,粘度调节剂加入溶液中,混合均匀;
S3:将引气剂,消泡剂加入溶液中,混合均匀;
S4:根据溶液pH值,加入pH调节剂,调节溶液pH值为7-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早强型混凝土外加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早强型混凝土外加剂的固含量控制在26%-5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早强型混凝土外加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羧酸减水剂由马来酸酐、丙烯酸聚乙二醇单酯与丙烯基磺酸钠共聚所得,固含量为40%-5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早强型混凝土外加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降黏型聚羧酸减水剂所述的降黏型聚羧酸减水剂,固含量为40-5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早强型混凝土外加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醇胺类化合物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蒲诗杰李成勇龚磊赵超汪渝入吴永红张冬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海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眉山海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