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驾驶室双差动油缸举升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83946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差动油缸举升系统,该举升系统包括手动泵总成10、副油缸总成(1)和主油缸总成(5);手动泵总成10包括换向阀11、手动泵12和手动泵油箱13;副油缸总成1包括副油缸3、液控二位二通换向阀2和液控单向阀4;主油缸总成5包括主油缸6、单向阀二7、单向阀一8和单向阀三9。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驾驶室翻转角度较小,驾驶室质心未过翻转轴线时,必须匹配外部安全支承的问题,同时满足油缸随驾驶室自由浮动的功能要求,结构更加简洁,安全高效,重量降低、成本下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驾驶室双差动油缸举升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重卡驾驶室液压倾翻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双差动油缸举升系统,应用于重卡驾驶室液压举升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重型汽车驾驶室倾翻系统中,对于采用双差动油缸举升的驾驶室倾翻系统,当设计驾驶室翻转角度较小,驾驶室质心未过翻转轴线时,若不增加外部安全支承系统,当油缸管路破裂或人为误操作,或者主油缸内部阀件失效,驾驶室会在重力作用下下落,可能造成安全事故。为防止发生液压系统故障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大多设置有机械安全支承系统,这些机械的安全支承系统或集成在液压缸上,或单独设置安全支杆,或设置安全锁销,这样,就增加了系统结构的复杂性,且有些机构在操作中就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增加了重量和成本,同时操作也相对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驾驶室双差动油缸举升系统,解决了驾驶室翻转角度较小,驾驶室质心未过翻转轴线时,必须匹配外部安全支承的问题,同时满足油缸随驾驶室自由浮动的功能要求,结构更加简洁,安全高效,重量降低、成本下降。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驾驶室双差动油缸举升系统包括手动泵总成10、副油缸总成1和主油缸总成5;手动泵总成10包括换向阀11、手动泵12和手动泵油箱13,手动泵12的进油口通过单向阀与手动泵油箱13连通,手动泵12的出油口通过单向阀与换向阀11的一个进油口连接,换向阀11的回油口与手动泵油箱13连接;副油缸总成1包括副油缸3、液控二位二通换向阀2和液控单向阀4;副油缸3的无杆腔液口与液控单向阀4的出液口连通,同时副油缸的无杆腔液口与液控二位二通换向阀2的一个液口连通,液控单向阀4的进液口、液控二位二通换向阀2的另一个液口连接,构成副油缸总成的油口一f,液控二位二通换向阀2的控制口d与副油缸有杆腔油口连通,构成副油缸总成的油口二e,液控二位二通换向阀2的油口五c液控单向阀4的出液口连接,主油缸总成5包括主油缸6、单向阀二7、单向阀一8和单向阀三9,主油缸6的有杆腔与油口二连接,构成主油缸总成油口三b,主油缸6的无杆腔同时与单向阀一8的出油口、单向阀二7的出油口连接,油口一f与单向阀二7的进油口连接,然后与单向阀三9的出油口连接,单向阀三9的进油口与单向阀一8的进油口连接,构成主油缸总成油口四a,油口四a、油口三b分别与换向阀11的两个出油口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当外部管路断开时双油缸均能实现自锁功能,且其中一个油缸自锁功能失效时不会影响另一个油缸的自锁功能。当车辆行驶中,油缸可以实现小阻尼浮动,不会影响舒适性。本专利技术使得系统更加简洁,安全高效,重量降低、成本下降。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驾驶室双差动油缸举升系统的构成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主油缸总成和副油缸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驾驶室双差动油缸举升系统包括手动泵总成10、副油缸总成1和主油缸总成5。手动泵总成10包括换向阀11、手动泵12和手动泵油箱13。手动泵12的进油口通过单向阀与手动泵油箱13连通,手动泵12的出油口通过单向阀与换向阀11的一个进油口连接,换向阀11的回油口与手动泵油箱13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副油缸总成1包括副油缸3、液控二位二通换向阀2和液控单向阀4。副油缸3的无杆腔液口与液控单向阀4的出液口连通,同时副油缸的无杆腔液口与液控二位二通换向阀2的一个液口连通,液控单向阀4的进液口、液控二位二通换向阀2的另一个液口连接,构成副油缸总成的油口一f,液控二位二通换向阀2的控制口d与副油缸有杆腔油口连通,构成副油缸总成的油口二e。液控二位二通换向阀2的油口五c液控单向阀4的出液口连接。主油缸总成5包括主油缸6、单向阀二7、单向阀一8和单向阀三9。主油缸6的有杆腔与油口二连接,构成主油缸总成油口三b。主油缸6的无杆腔同时与单向阀一8的出油口、单向阀二7的出油口连接。油口一f与单向阀二7的进油口连接,然后与单向阀三9的出油口连接。单向阀三9的进油口与单向阀一8的进油口连接,构成主油缸总成油口四a。油口四a、油口三b分别与换向阀11的两个出油口连接。如图1所示,当液控二位二通换向阀2的油口五c压力大于控制口d压力时,该阀在油口五c压力克服弹簧的作用力控制口d压力使该阀处于截止状态;当液控二位二通换向阀2的油口五c压力等于控制口d压力时,该阀在油口五c和控制口d压力抵消,该阀在弹簧的作用下处于连通状态;当液控二位二通换向阀2的油口五c压力小于控制口d压力时,该阀在控制口d压力和弹簧的作用力共同克服油口五c压力使该阀处于连通状态。如图1所示,主油缸6和副油缸3的上无杆腔同时进油且压力相同时,压力有的有效作用面积为活塞杆的截面积,这样油缸便可实现差动举升动作。如图1所示,主油缸6和副油缸3底部一定范围内,油缸的无杆腔是连通的,油缸可以在此范围内进行浮动。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如图2所示,进行举升驾驶室操作时,将手动泵总成10中的换向阀11置于Ⅰ位,操作手动泵12,压力油通过换向阀11到达油口四a、油口三b,油口四a压力油通过单向阀一8或单向阀三9、单向阀二7到达主油缸6的无杆腔;油口四a的压力油通过单向阀三9、液控单向阀4到达副油缸3的无杆腔;同时,油口四a的压力油开启液控单向阀4后也会到达液控二位二通换向阀2的油口五c,而油口三b的压力油进入主油缸6的有杆腔和副油缸3的有杆腔的同时也会到达液控二位二通换向阀2的的控制口d。油口五c和控制口d的油压相同,使得液控二位二通换向阀2处于Ⅳ位的连通状态,这样,油口四a的压力油也可以通过单向阀三9、液控二位二通换向阀2进入副油缸3的无杆腔,双油缸实现了举升动作。如图2所示,驾驶室举升超出油缸的浮动区间的任意角度后不再操作手动泵总成10时,此时,手动泵总成10中的换向阀11置于Ⅰ位或者Ⅱ位均可。双油缸在驾驶室重力作用下,使得主油缸6和副油缸3的无杆腔处于高压状态,而主油缸6和副油缸3的有杆腔处于低压状态,即油口五c的压力大于控制口d的压力,这样,液控二位二通换向阀2便处于Ⅲ位的截止状态。这时双油缸均被锁止。在此状态下,若断开油口四a、油口三b、油口二e和油口一f,则双油缸仍会处于锁止状态,不会发生下降动作。如图2所示,进行回拉驾驶室操作时,将手动泵总成10中的换向阀11置于Ⅱ位,操作手动泵12,压力油通过换向阀11到达油口三b,再进入主油缸6和副油缸3的有杆腔的同时,也会到达液控单向阀4、单向阀一8,使液控单向阀4、单向阀一8开启,同时,压力油也到达液控二位二通换向阀2的控制口d。另外,主油缸6无杆腔通过液控单向阀一8和换向阀11与手动泵油箱13连通。副油缸3无杆腔以及液控二位二通换向阀2的油口五c通过液控单向阀4、单向阀二7、液控单向阀一8、换向阀11与手动泵油箱13连通,由于油口五c压力小于控制口d的压力,液控二位二通换向阀2处于Ⅳ位的连通状态,副油缸3无杆腔油液也可通过液控二位二通换向阀2、单向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驾驶室双差动油缸举升系统,其特征是:该举升系统包括手动泵总成10、副油缸总成1和主油缸总成5;/n手动泵总成10包括换向阀11、手动泵12和手动泵油箱13,手动泵12的进油口通过单向阀与手动泵油箱13连通,手动泵12的出油口通过单向阀与换向阀11的一个进油口连接,换向阀11的回油口与手动泵油箱13连接;/n副油缸总成1包括副油缸3、液控二位二通换向阀2和液控单向阀4;副油缸3的无杆腔液口与液控单向阀4的出液口连通,同时副油缸的无杆腔液口与液控二位二通换向阀2的一个液口连通,液控单向阀4的进液口、液控二位二通换向阀2的另一个液口连接,构成副油缸总成的油口一f,液控二位二通换向阀2的控制口d与副油缸有杆腔油口连通,构成副油缸总成的油口二e,液控二位二通换向阀2的油口五c液控单向阀4的出液口连接,/n主油缸总成5包括主油缸6、单向阀二7、单向阀一8和单向阀三9,主油缸6的有杆腔与油口二连接,构成主油缸总成油口三b,主油缸6的无杆腔同时与单向阀一8的出油口、单向阀二7的出油口连接,油口一f与单向阀二7的进油口连接,然后与单向阀三9的出油口连接,单向阀三9的进油口与单向阀一8的进油口连接,构成主油缸总成油口四a,油口四a、油口三b分别与换向阀11的两个出油口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驾驶室双差动油缸举升系统,其特征是:该举升系统包括手动泵总成10、副油缸总成1和主油缸总成5;
手动泵总成10包括换向阀11、手动泵12和手动泵油箱13,手动泵12的进油口通过单向阀与手动泵油箱13连通,手动泵12的出油口通过单向阀与换向阀11的一个进油口连接,换向阀11的回油口与手动泵油箱13连接;
副油缸总成1包括副油缸3、液控二位二通换向阀2和液控单向阀4;副油缸3的无杆腔液口与液控单向阀4的出液口连通,同时副油缸的无杆腔液口与液控二位二通换向阀2的一个液口连通,液控单向阀4的进液口、液控二位二通换向阀2的另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华杨世琦刘海宾杨志俊吕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奔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