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步顶升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45115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同步顶升系统,包括远控箱、液压泵站、近控箱、无杆胶管、有杆胶管、顶升油缸、电源插头、电缆线、油缸支座、位移传感器,所述液压泵站旁设置有近控箱,该近控箱通过电缆与远控箱电性连接,该近控箱通过电源插头接通电源,所述液压泵的两执行油路分别通过无杆胶管、有杆胶管与顶升油缸连通,该顶升油缸的端部还安装有位移传感器,所述顶升油缸至少设置有四个,呈四个方向对称布置在油缸支座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就地控制和远程控制两种方式,使控制更加随心所欲;采用同步缸自动控制四个顶升油缸同时升降,实现被测物升降的精确控制以及防止被顶物倾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性能可靠、维修方便,外形美观并易于搬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同步顶升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顶升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同步顶升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超大型建筑起重机所采用的“顶升系统”,大多是“双油缸顶升系统”(2个顶升油缸),即该系统由一台“泵站”和两台“顶升油缸”组成,对“双油缸顶升系统”而言,两台油缸运行的同步性精度是“双缸顶升系统”至关重要的技术指标。塔机的“顶升系统”主要用于塔机的“升塔”与“拆塔”过程,如:随着楼层的增高,塔机也必须相应升高来满足工况要求——即升塔;工程竣工后,塔机要进行拆卸——即拆塔,顶升系统中的“泵站”主要功能是提供“顶升动力”——压力油,“顶升油缸”则是动力的“执行元件”,在“升塔”和“拆塔”中,必须通过“顶升系统”将“塔帽”顶起,再将“标准节”一节节安装于“塔身”上,实现升塔;或将“塔身”上的“标准节”一节节拆卸,实现“拆塔”,行业中,“双缸顶升系统”,其油缸主要安装于塔机左右两侧,左右各一台油缸,对称布置。现有技术中,两条顶升油缸的同步性靠“平衡阀”来保证,这就需要对两个平衡阀的设定压力调到基本相同,而实际生产中,因压力表的精度有限(1MPa),且有读数误差,要将两条顶升油缸上的平衡阀压力调到基本一致,是很难实现的,且每个平衡阀也存在个体差异性,只是单纯的通过平衡阀来保证系统的同步性是很难实现的,顶升系统同步性差,会导致工作过程发生偏载,造成顶升时摩擦阻力大,容易损坏导向滚轮,严重时会发生“倒塔”的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步顶升系统,自动同步控制四个顶升油缸,实现被测物升降的精确控制以及防止被顶物倾覆的作用。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同步顶升系统,包括远控箱、液压泵站、近控箱、无杆胶管、有杆胶管、顶升油缸、电源插头、电缆线、油缸支座、位移传感器,所述液压泵站旁设置有近控箱,该近控箱通过电缆与远控箱电性连接,该近控箱通过电源插头接通电源,所述液压泵的两执行油路分别通过无杆胶管、有杆胶管与顶升油缸连通,该顶升油缸的端部还安装有位移传感器,所述顶升油缸至少设置有四个,呈四个方向对称布置在油缸支座上。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本技术的油泵电机组通过吸油管从不锈钢油箱内吸油,供油主流路连接有单向阀和压力油过滤器后,再经过四通管将油路分成Ⅰ、Ⅱ、Ⅲ三路,所述Ⅰ路依次连通电磁阀(S3、S4)、叠加式液控单向阀、调速阀、整流板、同步油缸、高压胶管总成、无杆快换接头、顶升油缸;所述Ⅱ路依次连通电磁阀(S1、S2)、叠加式溢流阀,并通过三通管分成两路,一路通过回油滤油器、回油管回到不锈钢油箱,另一路通过电磁阀(S9)与同步油缸连接;所述Ⅲ路上设置有带压力表开关的压力变送器和压力表,并通过电磁阀(S5、S6、S7、S8)与无杆胶管连通,控制每个顶升油缸的补给;所述顶升油缸通过有杆胶管与有杆快换接头连接,该有杆快换接头依次连接高压胶管总成、电磁阀(S10)后,通过四通管和三通管,分别与电磁阀(S9)、叠加式溢流阀、回油滤油器、溢流阀、测压排气接头并联连通。本技术顶升油缸的端部安装有位移传感器,该位移传感器在油缸出线孔附近接插座,位移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控顶升油缸位移,在四个顶升油缸升降时,哪支油缸行程比最快的油缸少0.5mm时,这支油缸就补油,补到和最快的油缸行程相同时,停止补油;在升降的过程中,最快油缸和最慢油缸行程相差1mm时,最快油缸停止升降,在最慢油缸补油完成后再升降;保压时,哪支油缸行程比行程最多的油缸少0.5mm时,这支油缸就补油,补到和最多行程的油缸行程相同时,停止补油。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泵站包括不锈钢油箱、液位计、空滤器、液位继电器、放油球阀、油泵电机组、单向阀、压力油过滤器、压力表开关、压力变送器、压力表、电磁阀、叠加式液控单向阀、调速阀、整流板、叠加式溢流阀、回油滤油器、同步油缸、测压排气接头、溢流阀、高压胶管总成、测压设备、吸油管、回油管,所述油泵电机组的吸油管伸入到不锈钢油箱的内腔,该油泵电机组的出油管依次连接单向阀、压力油过滤器后,通过四通管分成三个执行油路,第一执行油路通过电磁阀、叠加式液控单向阀、调速阀、整流板、同步油缸、测压排气接头、溢流阀、高压胶管总成与顶升油缸连通,第一执行油路通过压力表开关、压力变送器、压力表、电磁阀与高压胶管总成连通,第三执行油路通过电磁阀、叠加式溢流阀、三通管分别与回油滤油器、同步油缸连通;第一执行油路为主,第二、三执行油路为辅,协调顶升油缸同步平稳的上升,实现被测物升降的精确控制以及防止被顶物倾覆。进一步地,所述位移传感器通过位移传感器插头连接电源,单独给位移传感器提供电源,使位移传感器不受其它设备的影响。进一步地,所述高压胶管总成设置有若干无杆快换接头和有杆快换接头,所述无杆快换接头通过无杆胶管与顶升油缸连通,所述有杆快换接头通过有杆胶管与顶升油缸连通;通过无杆快换接头和有杆快换接头连接,使安装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进一步地,所述无杆快换接头通过电磁阀与压力变送器、压力表连接,所述有杆快换接头通过电磁阀与测压排气接头、溢流阀连接,通过对电磁阀的控制,可以调整顶升油缸的升降速度。进一步地,所述不锈钢油箱内设置有液位计、空滤器、液位继电器,底侧开有放油球阀,底部安装有平顶刹车定向脚轮和平顶刹车万向脚轮;方便移动、检修和维护。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泵站还包括测压设备;用于测试压力。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就地控制和远程控制两种方式,就地控制通过在控制面板上设置相应的控制按钮;远程控制采用工控机控制,用按钮控制的近控操作和用工控机控制的远程操作使控制更加随心所欲;本技术采用同步缸控制四个顶升油缸同时升降,自动同步控制四个顶升油缸,实现被测物升降的精确控制以及防止被顶物倾覆的作用;本技术结构紧凑,性能可靠、维修方便,外形美观并易于搬运。附图说明本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工作原理图;图3为本技术液压泵站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远控箱,2-液压泵站,3-近控箱,4-无杆胶管,5-有杆胶管,6-顶升油缸,7-电源插头,8-电缆线,9-油缸支座,10-位移传感器,21-不锈钢油箱,22-平顶刹车定向脚轮,23-平顶刹车万向脚轮,24-液位计,25-空滤器,26-液位继电器,27-放油球阀,28-油泵电机组,29-单向阀,210-压力油过滤器,211-压力表开关,212-压力变送器,213-压力表,214-电磁阀,215-叠加式液控单向阀,216-调速阀,217-整流板,218-叠加式溢流阀,219-有杆快换接头,220-回油滤油器,221-同步油缸,222-测压排气接头,223-溢流阀,224-无杆快换接头,225-高压胶管总成,226-测压设备,228-位移传感器插头,229-吸油管,230-回油管。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同步顶升系统,包括远控箱(1)、液压泵站(2)、近控箱(3)、无杆胶管(4)、有杆胶管(5)、顶升油缸(6)、电源插头(7)、电缆线(8)、油缸支座(9)、位移传感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泵站(2)旁设置有近控箱(3),该近控箱(3)通过电缆与远控箱(1)电性连接,该近控箱(3)通过电源插头(7)接通电源,所述液压泵的两执行油路分别通过无杆胶管(4)、有杆胶管(5)与顶升油缸(6)连通,该顶升油缸(6)的端部还安装有位移传感器(10),所述顶升油缸(6)至少设置有四个,呈四个方向对称布置在油缸支座(9)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步顶升系统,包括远控箱(1)、液压泵站(2)、近控箱(3)、无杆胶管(4)、有杆胶管(5)、顶升油缸(6)、电源插头(7)、电缆线(8)、油缸支座(9)、位移传感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泵站(2)旁设置有近控箱(3),该近控箱(3)通过电缆与远控箱(1)电性连接,该近控箱(3)通过电源插头(7)接通电源,所述液压泵的两执行油路分别通过无杆胶管(4)、有杆胶管(5)与顶升油缸(6)连通,该顶升油缸(6)的端部还安装有位移传感器(10),所述顶升油缸(6)至少设置有四个,呈四个方向对称布置在油缸支座(9)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步顶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泵站(2)包括不锈钢油箱(21)、液位计(24)、空滤器(25)、液位继电器(26)、放油球阀(27)、油泵电机组(28)、单向阀(29)、压力油过滤器(210)、压力表开关(211)、压力变送器(212)、压力表(213)、电磁阀(214)、叠加式液控单向阀(215)、调速阀(216)、整流板(217)、叠加式溢流阀(218)、回油滤油器(220)、同步油缸(221)、测压排气接头(222)、溢流阀(223)、高压胶管总成(225)、测压设备(226)、吸油管(229)、回油管(230),所述油泵电机组(28)的吸油管(229)伸入到不锈钢油箱(21)的内腔,该油泵电机组(28)的出油管依次连接单向阀(29)、压力油过滤器(210)后,通过四通管分成三个执行油路,第一执行油路通过电磁阀(214)、叠加式液控单向阀(215)、调速阀(216)、整流板(217)、同步油缸(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玉德郑建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长江液压天成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