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快速求解算法的混合动力车辆跟车巡航能量管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83855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快速求解算法的混合动力车辆跟车巡航能量管理方法,包括:建立非线性优化快速算法;对考虑跟车的上层速度规划建模,并将非线性优化快速算法应用于模型;对上层速度规划下得到的驱动力和制动力进行优化,以节能为目的进行下层控制分配力矩;根据下层控制的力矩分配,获得发动机力矩和电机力矩。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将对非线性系统求最优解的快速算法应用于上层的速度规划中,能够保证跟车的前提下合理地规划速度和驱动力以及制动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快速求解算法的混合动力车辆跟车巡航能量管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能量管理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快速求解算法的混合动力车辆跟车巡航能量管理方法。
技术介绍
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和汽车智能化的大背景下,在人-车、车-车、车-路通信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对车辆速度等进行综合控制以提高整车能源的利用效率。车载导航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引入,使车辆获取未来道路和交通信息成为可能,也为车辆提供更好的条件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尤其是节能的速度规划已经成为汽车能量管理的重要一部分。通常是基于导航、高精度地图和对未来道路信息的预测,综合考虑路况信息对车辆行驶经济性的影响,从而改善驾驶决策行为和动力传动系统的控制输出,最终提高整车能源利用效率。现有的车辆能量管理算法较为复杂,且在跟车巡航方面缺少相应的算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快速求解算法的混合动力车辆跟车巡航能量管理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将对非线性系统求最优解的快速算法应用于上层的速度规划中,能够保证跟车的前提下合理地规划速度和驱动力以及制动力。结合说明书附图,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快速求解算法的混合动力车辆跟车巡航能量管理方法,所述方法步骤如下:步骤一:建立非线性优化快速算法;步骤二:对考虑跟车的上层速度规划建模,并将非线性优化快速算法应用于模型;步骤三:对上层速度规划下得到的驱动力和制动力进行优化,以节能为目的进行下层控制分配力矩;步骤四:根据下层控制的力矩分配,获得发动机力矩和电机力矩。所述步骤一中,建立非线性优化快速算法的具体过程如下:将非线性系统:y=Cx中的非线性部分转化为一个具有时变扰动的线性方程:y=Cx其中:x∈Rn×1为状态变量,u∈Rm×1为控制变量,d∈Rl×1为时变扰动,y∈Rs×1为输出变量,A∈Rn×n为状态矩阵,Bu∈Rn×m为控制矩阵,Bd∈Rn×l为扰动矩阵,C∈Rs×n为输出矩阵;目标函数为:其中:Q∈Rs×s和R∈Rm×m均为正定加权矩阵;控制律表示为系统状态、扰动及其导数的反馈形式:在第一次迭代中:将扰动去除,非线性系统:转化为线性系统:根据基础算法,选择控制律为:u1=Kxx1因此,得到控制变量u1和状态变量x1的最优解;在第二次迭代中:通过将控制律代入原系统,得到第一次迭代的扰动为:Bdd1=f(x1,u1)-Ax1+Buu1然后,将非线性系统转化为:将更新后的系统与控制律:相结合,得到第二次迭代的最优控制律u2和x2;根据上述迭代过程,通过不断地对系统进行更新,可以得到多次迭代的结果,最终得到迭代的最优控制规律并找到规律。所述步骤二中,将非线性优化快速算法应用于模型的具体过程如下:设定状态变量控制变量其中:Δds为本车和前车相对距离误差,Δv为本车和前车的速度差,Ft为本车的驱动力,为本车驱动力变化率,Fb为本车制动力;令其中:Cd为空气阻力系数;Af为迎风面积;ρ为空气密度;M为车辆质量;cr为关于f和θ的函数,θ为坡度,f为滚动阻力系数;g为重力加速度;进一步地:cr=fcosθ+sinθ;其中:Th为跟车时距,ap为前车加速度,ah为本车加速度,FR为车辆行驶阻力,v为本车速度;基于上述设定,建立目标函数如下:针对安全性建立函数如下:JT=wdΔds2+wvΔv2其中:JT为安全性目标;wd为距离跟踪参数;wv为速度跟踪参数;针对制动力建立函数如下:JF=wbFb2其中:JF为制动力目标;wb为制动力参数;针对舒适性建立函数如下:其中:Jc为舒适性目标;wt为驱动力变化率参数;结合所述安全性目标JT、制动力目标JF以及舒适性目标Jc,建立目标函数如下:其中:β为常数;当目标函数为:则:所述步骤三中,下层控制分配力矩的具体过程如下:在每个采样周期下,考虑上层速度规划得到的驱动力和制动力需求,下层控制主要进行节能的力矩分配,即:其中:J为目标函数;Ts为采样时间;Gfuel为发动机燃油消耗率;Rtor为力矩分配比;Gelc为电机功率;发动机燃油消耗率为:Gfuel(Rtor)=p01Tf+p10wf+p11Tfwf+p02Tf2+p20wf2其中:p01为系数;p10为系数;p11为系数;p02为系数;p20为系数;Tf为发动机转矩:其中:k为车辆固定系数;Tdem为总的力矩需求;wf为发动机转速;i0为主减速比;ig为变速器传动比;v为本车速度;rw为动态轮胎半径;电机功率为:Gelc(Tm,wm)=b01Tm+b10wm+b11Tmwm+b20wm2+b02Tm2,其中:Tm为电机转矩;wm为电机转速;b10为系数;b01为系数;b11为系数;b02为系数;b20为系数;根据上层速度规划下的驱动力和制动力要求,预测[t,t+Ts]内的车速,记为设:故,下层最优控制的目标函数如下:约束为:x1=(1-ku)Tdemx2=uTdem边界条件为:0≤u≤1-150≤x1≤150-150≤x2≤150通过优化工具箱求出每一采样时间Ts内的优化控制率。所述步骤四中,获得发动机力矩和电机力矩的具体过程如下:应用matlab里的yalmip优化平台和CPLEX求解器结合,导入所述步骤二得到的本车速度和总驱动力,得到力矩分配,以及发动机力矩和电机力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所述基于快速求解算法的混合动力车辆跟车巡航能量管理方法提出一种考虑速度规划的汽车分层能量管理策略,上层的速度规划充分考虑了前方车辆行驶信息,下层在速度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发动机和电机力矩以及挡位的优化计算,并给出最优解。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基于快速求解算法的混合动力车辆跟车巡航能量管理方法具有较好效果,且相比传统的迭代算法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基于快速求解算法的混合动力车辆跟车巡航能量管理方法流程简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混合动力车辆跟车巡航能量管理方法中,通过快速算法得到的前后两车间距仿真结果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混合动力车辆跟车巡航能量管理方法中,通过快速算法得到的前后两车间距误差仿真结果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混合动力车辆跟车巡航能量管理方法中,通过快速算法得到的前后两车速度差仿真结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快速求解算法的混合动力车辆跟车巡航能量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n所述方法步骤如下:/n步骤一:建立非线性优化快速算法;/n步骤二:对考虑跟车的上层速度规划建模,并将非线性优化快速算法应用于模型;/n步骤三:对上层速度规划下得到的驱动力和制动力进行优化,以节能为目的进行下层控制分配力矩;/n步骤四:根据下层控制的力矩分配,获得发动机力矩和电机力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快速求解算法的混合动力车辆跟车巡航能量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建立非线性优化快速算法;
步骤二:对考虑跟车的上层速度规划建模,并将非线性优化快速算法应用于模型;
步骤三:对上层速度规划下得到的驱动力和制动力进行优化,以节能为目的进行下层控制分配力矩;
步骤四:根据下层控制的力矩分配,获得发动机力矩和电机力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快速求解算法的混合动力车辆跟车巡航能量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一中,建立非线性优化快速算法的具体过程如下:
将非线性系统:



y=Cx
中的非线性部分转化为一个具有时变扰动的线性方程:



y=Cx
其中:x∈Rn×1为状态变量,u∈Rm×1为控制变量,d∈Rl×1为时变扰动,y∈Rs×1为输出变量,A∈Rn×n为状态矩阵,Bu∈Rn×m为控制矩阵,Bd∈Rn×l为扰动矩阵,C∈Rs×n为输出矩阵;
目标函数为:



其中:Q∈Rs×s和R∈Rm×m均为正定加权矩阵;
控制律表示为系统状态、扰动及其导数的反馈形式:



在第一次迭代中:
将扰动去除,非线性系统:



转化为线性系统:



根据基础算法,选择控制律为:
u1=Kxx1
因此,得到控制变量u1和状态变量x1的最优解;
在第二次迭代中:
通过将控制律代入原系统,得到第一次迭代的扰动为:
Bdd1=f(x1,u1)-Ax1+Buu1
然后,将非线性系统转化为:



将更新后的系统与控制律:



相结合,得到第二次迭代的最优控制律u2和x2;
根据上述迭代过程,通过不断地对系统进行更新,可以得到多次迭代的结果,最终得到迭代的最优控制规律并找到规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基于快速求解算法的混合动力车辆跟车巡航能量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二中,将非线性优化快速算法应用于模型的具体过程如下:
设定状态变量控制变量
其中:Δds为本车和前车相对距离误差,Δv为本车和前车的速度差,Ft为本车的驱动力,为本车驱动力变化率,Fb为本车制动力;
令b=crg
其中:Cd为空气阻力系数;Af为迎风面积;ρ为空气密度;M为车辆质量;cr为关于f和θ的函数,θ为坡度,f为滚动阻力系数;g为重力加速度;
进一步地:






cr=fcosθ+sinθ;
其中:Th为跟车时距,ap为前车加速度,ah为本车加速度,FR为车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炳钊刘嘉琪董世营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