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的化纤纱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3814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高温的化纤纱布,属于布料领域,包括料层A,所述料层A下侧交织有料层B,所述料层B下侧交织有料层C,所述料层C下侧织接有料层D,所述料层D下侧织接有料层E,所述料层A、料层B、料层C、料层D和料层E外部绕织有包覆料。通过隔热阻燃材料增加了纱布的高温环境中的使用效果,采用紧凑性材料和抗菌材料,增加了纱布韧性、紧密程度和抗菌效果,采用透气性材料增加了纱布的透气效果,增加了纱布的整体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高温的化纤纱布
本专利技术涉及布料
,尤其涉及一种耐高温的化纤纱布。
技术介绍
纱布是一种经纬稀疏的棉织品,属纺织原料,布类,特点是稀疏,有明显的网格,按织造工艺不同,可分为单层纱布、双层纱布、多层纱布。专利CN201120003980.2的公布了一种纱布,该纱布针对目前的医用纱布一般都是纯棉纱布,虽吸湿性较好,但没有抑菌功能,比较容易感染细菌,通过其吸水性强,具有抑菌保健、去腐生肌、吸湿透气的功能,能够有效平衡皮肤新陈代谢、调节人体微循环,保持伤口部位的干燥,使人倍感舒爽,同时麻纤维初始模量大,纤维较粗硬,能够有效刺激皮肤表面的神经末梢,有利于促进伤口的愈合。上述纱布有些不足之处:上述纱布的耐高温效果不明显,在高温的环境中使用,纱布会被高温灼烧损坏内部纤维成份,同时上述纱布的抗菌效果不明显,在不使用时放置会沉积大量的细菌,使纱布生成霉菌,无法继续使用,上述纱布层之间材质松散,在使用过程中稍微拉扯则会拉丝拉断,影响正常的使用,降低了纱布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耐高温的化纤纱布,旨在采用隔热阻燃材料,当纱布在高温环境中使用,最上层的由纳米钛白粒子和竹炭纤维合成制成的料层A,将环境中的热量阻隔在外,纳米钛白粒子具有极强的热反射效果,将环境中的热量反射,同时竹炭纤维具有极佳的阻燃效果,使纱布内部大大减小了受到高温的影响,而在长期放置时由银离子和动物纤维混合制成的料层C在纱布的底部避免了接触面上的细菌进入纱布内,银离子和动物纤维具有极佳的抗菌杀菌的效果,从而使纱布抗菌效果大大提高,由蜘蛛丝纤维和化纤混合制成的料层B为纱布的中心,蜘蛛丝纤维具有极强的黏附拉扯性,在纱布的中心将上下两层的布料紧紧拉扯住,同时在料层A、料层B和料层C的外部缠绕有一层由涤纶纤维和聚乙烯酯混合制成的包覆料,涤纶纤维具有优秀的韧性从而提高了纱布整体的聚合性,避免了纱布在使用的过程中的松散,同时由陶瓷纤维制成的料层D5提高了纱布的阻燃性,且由纳米碳制成的料层E6大大提高了纱布的透气性,提高了纱布的实用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耐高温的化纤纱布包括料层A,所述料层A下侧交织有料层B,所述料层B下侧交织有料层C,所述料层C下侧织接有料层D,所述料层D下侧织接有料层E,所述料层A、料层B、料层C、料层D和料层E外部绕织有包覆料。可选的,所述料层A纳米钛白粒子和竹炭纤维合成制成。可选的,所述料层B蜘蛛丝纤维和化纤混合制成。可选的,所述料层C银离子和动物纤维混合制成。可选的,所述包覆料涤纶纤维和聚乙烯酯混合制成。可选的,所述料层D由陶瓷纤维制成。可选的,所述料层E由纳米碳制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耐高温的化纤纱布,通过隔热阻燃材料,当纱布在高温环境中使用,最上层的由纳米钛白粒子和竹炭纤维合成制成的料层A,将环境中的热量阻隔在外,纳米钛白粒子具有极强的热反射效果,将环境中的热量反射,同时竹炭纤维具有极佳的阻燃效果,使纱布内部大大减小了受到高温的影响,而在长期放置时由银离子和动物纤维混合制成的料层C在纱布的底部避免了接触面上的细菌进入纱布内,银离子和动物纤维具有极佳的抗菌杀菌的效果,从而使纱布抗菌效果大大提高,由蜘蛛丝纤维和化纤混合制成的料层B为纱布的中心,蜘蛛丝纤维具有极强的黏附拉扯性,在纱布的中心将上下两层的布料紧紧拉扯住,同时在料层A、料层B和料层C的外部缠绕有一层由涤纶纤维和聚乙烯酯混合制成的包覆料,涤纶纤维具有优秀的韧性从而提高了纱布整体的聚合性,避免了纱布在使用的过程中的松散,提高了纱布的实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耐高温的化纤纱布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料层A;2、料层B;3、料层C;4、包覆料;5、料层D;6、料层E。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将结合图1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耐高温的化纤纱布进行详细的说明。参考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耐高温的化纤纱布包括料层A1,料层A1下侧交织有料层B2,料层B2下侧交织有料层C3,所述料层C(3)下侧织接有料层D(5),所述料层D(5)下侧织接有料层E(6),所述料层A(1)、料层B(2)、料层C(3)、料层D(5)和料层E(6)外部绕织有包覆料(4)。参考图1所示,料层A1纳米钛白粒子和竹炭纤维合成制成,当纱布在高温环境中使用,最上层的由纳米钛白粒子和竹炭纤维合成制成的料层A1,将环境中的热量阻隔在外,纳米钛白粒子具有极强的热反射效果,将环境中的热量反射,同时竹炭纤维具有极佳的阻燃效果,使纱布内部大大减小了受到高温的影响,而在长期放置时由银离子和动物纤维混合制成的料层C3在纱布的底部避免了接触面上的细菌进入纱布内,银离子和动物纤维具有极佳的抗菌杀菌的效果,从而使纱布抗菌效果大大提高,由蜘蛛丝纤维和化纤混合制成的料层B2为纱布的中心,蜘蛛丝纤维具有极强的黏附拉扯性,在纱布的中心将上下两层的布料紧紧拉扯住,同时在料层A1、料层B2和料层C3的外部缠绕有一层由涤纶纤维和聚乙烯酯混合制成的包覆料4,涤纶纤维具有优秀的韧性从而提高了纱布整体的聚合性,避免了纱布在使用的过程中的松散,同时由陶瓷纤维制成的料层D5提高了纱布的阻燃性,且由纳米碳制成的料层E6大大提高了纱布的透气性,提高了纱布的实用性。参考图1所示,料层B2蜘蛛丝纤维和化纤混合制成,当纱布在高温环境中使用,最上层的由纳米钛白粒子和竹炭纤维合成制成的料层A1,将环境中的热量阻隔在外,纳米钛白粒子具有极强的热反射效果,将环境中的热量反射,同时竹炭纤维具有极佳的阻燃效果,使纱布内部大大减小了受到高温的影响,而在长期放置时由银离子和动物纤维混合制成的料层C3在纱布的底部避免了接触面上的细菌进入纱布内,银离子和动物纤维具有极佳的抗菌杀菌的效果,从而使纱布抗菌效果大大提高,由蜘蛛丝纤维和化纤混合制成的料层B2为纱布的中心,蜘蛛丝纤维具有极强的黏附拉扯性,在纱布的中心将上下两层的布料紧紧拉扯住,同时在料层A1、料层B2和料层C3的外部缠绕有一层由涤纶纤维和聚乙烯酯混合制成的包覆料4,涤纶纤维具有优秀的韧性从而提高了纱布整体的聚合性,避免了纱布在使用的过程中的松散,同时由陶瓷纤维制成的料层D5提高了纱布的阻燃性,且由纳米碳制成的料层E6大大提高了纱布的透气性,提高了纱布的实用性。参考图1所示,料层C3银离子和动物纤维混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高温的化纤纱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纱布包括料层A(1),所述料层A(1)下侧交织有料层B(2),所述料层B(2)下侧交织有料层C(3),所述料层C(3)下侧织接有料层D(5),所述料层D(5)下侧织接有料层E(6),所述料层A(1)、料层B(2)、料层C(3)、料层D(5)和料层E(6)外部绕织有包覆料(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高温的化纤纱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纱布包括料层A(1),所述料层A(1)下侧交织有料层B(2),所述料层B(2)下侧交织有料层C(3),所述料层C(3)下侧织接有料层D(5),所述料层D(5)下侧织接有料层E(6),所述料层A(1)、料层B(2)、料层C(3)、料层D(5)和料层E(6)外部绕织有包覆料(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的化纤纱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料层A(1)纳米钛白粒子和竹炭纤维合成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的化纤纱布,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刚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庄盛特种化纤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