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材缠绕装置、带材缠绕方法以及数控缠绕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3800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复合材料自动化成型技术领域内的一种带材缠绕装置,包括芯轴、测速器、牵引组件、压辊、宽度传感器以及放卷轴;所述牵引组件包括第一牵引辊和第二牵引辊,所述芯轴、所述第一牵引辊、所述第二牵引辊以及所述放卷轴依次排列设置;所述测速器与所述芯轴相接触,所述宽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牵引辊和所述第二牵引辊之间,所述芯轴、所述第一牵引辊以及所述第二牵引辊分别配置有所述压辊。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带材缠绕方法及其数控缠绕机。本发明专利技术带材缠绕装置通过于带材缠绕芯轴的近端设置宽度传感器以及牵引组件,对变形的带材进行调整后即进入芯轴,可大大减少带材中间传输路线的监控措施,简化装置,提高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材缠绕装置、带材缠绕方法以及数控缠绕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材料自动化成型
,具体涉及一种带材缠绕装置、带材缠绕方法以及数控缠绕机。
技术介绍
由于复合材料具有高的比模量比强度,同时因其结构的设计与制造一体化的优势,使得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着航空航天领域复合材料产品结构的可靠性及质量要求不断地提高,并且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技术不断地进步,对于复合材料成型中间环节的复合材料预制品的性能、可靠性、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布带缠绕绝热层作为火箭发动机重要零部件,是影响火箭动力性能的关键。布带缠绕绝热层是采用编织布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预浸料通过布带缠绕成型制备而成的。目前,编织布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预浸料布带缠绕已采用数控设备缠绕,例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号为CN108327310A,公开了一种用于圆柱体复合壳体绝热层自动缠绕设备及其使用方法,该项专利技术涉及的自动缠绕设备只具备控张力缠绕,无法实现布带变形量稳定控制,导致缠绕制品表观不美观,制品厚度不均匀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材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芯轴(1)、测速器(2)、牵引组件(3)、压辊(4)、宽度传感器(5)以及放卷轴(7);/n所述牵引组件(3)包括第一牵引辊(31)和第二牵引辊(32),所述芯轴(1)、所述第一牵引辊(31)、所述第二牵引辊(32)以及所述放卷轴(7)依次排列设置;/n所述测速器(2)与所述芯轴(1)相接触,所述宽度传感器(5)设置于所述第一牵引辊(31)和所述第二牵引辊(32)之间,所述芯轴(1)、所述第一牵引辊(31)以及所述第二牵引辊(32)分别配置有所述压辊(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材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芯轴(1)、测速器(2)、牵引组件(3)、压辊(4)、宽度传感器(5)以及放卷轴(7);
所述牵引组件(3)包括第一牵引辊(31)和第二牵引辊(32),所述芯轴(1)、所述第一牵引辊(31)、所述第二牵引辊(32)以及所述放卷轴(7)依次排列设置;
所述测速器(2)与所述芯轴(1)相接触,所述宽度传感器(5)设置于所述第一牵引辊(31)和所述第二牵引辊(32)之间,所述芯轴(1)、所述第一牵引辊(31)以及所述第二牵引辊(32)分别配置有所述压辊(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材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牵引辊(31)与所述芯轴(1)的线速度保持同步,所述第二牵引辊(32)的线速度根据所述宽度传感器(5)时时采集的带材宽度数据调低或保持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材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牵引辊(32)的线速度与所述第一牵引辊(31)线速度的差值小于等于所述第一牵引辊(31)线速度的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材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牵引辊(31)与所述第二牵引辊(32)之间的间距为5~2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材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张力传感器(6),所述张力传感器(6)设置于所述放卷轴(7)与所述第二牵引辊(32)之间,所述张力传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世成王志远惠效禹常舰苗雨晴沈辉李来福田杰张砚达陈志诚刘启抱贾娜谢钟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