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动态膜过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83589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动态膜过滤系统,包括设有排渣口的压力容器,位于压力容器内的布料装置,若干个位于布料装置内的过滤元件、隔圈,第一中空旋转主轴,驱动第一中空旋转主轴的第一电机,第二中空旋转主轴,驱动第二中空旋转主轴的第二电机,与第一中空旋转主轴连接的进料机构,与第二中空旋转主轴连接的出料机构。该系统设有两组中空旋转主轴,可以实现过滤元件和布料装置同时转动,提高布料装置对过滤元件外表面液体的扰流效果。本系统布料装置和过滤元件分别驱动,可以根据不同过滤介质实现同步或者不同步运动,提高过滤效率,延长过滤元件使用寿命,布料装置可以转动,使得布料更加均匀,扰流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动态膜过滤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膜过滤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动态膜过滤系统。
技术介绍
食品、医药、新能源等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均涉及到过滤分离处理,如葡萄酒过滤、中药提纯、饮料浓缩、发酵过滤、锂电池渣料回收等过程都需要过滤、分离或者浓缩处理。目前工业上常用有机膜材料进行过滤分离处理,但常用的有机膜组件基本都是在常温下过滤与分离,无法在高温下长时间使用。实际工艺中,需要降温过滤、分离,然后在提高温度进行后续工艺,增大了能耗。此外,一般过滤、分离装置仅仅是得到渗透侧的产品,针对需要浓缩侧的产品还没有浓缩倍数很高、而又不容易引起过滤元件污染的过滤、分离装置。陶瓷膜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但目前使用的管式陶瓷膜组件过滤面积有限,通量很小,难以适应牛奶、糖等大流量行业的要求,为了提高通量,扩大陶瓷膜的应用前景,授权公告号为CN208906018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旋转式陶瓷膜过滤分离装置中提出了一种旋转式陶瓷膜过滤分离装置,该装置中陶瓷膜在工况下可以旋转运动,减少陶瓷膜污染,陶瓷膜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但是该装置的布料器固定在压力容器底座上,仅陶瓷膜能够转动,随时时间延长,压力容器内的液体容易形成层流,过滤效率降低,陶瓷膜通量降低。此外,由于减速电机功率有限,陶瓷膜转速仅能在一定范围内调整,无法实现更宽范围的调速。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旋转式陶瓷膜过滤分离装置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新型动态膜过滤系统,该过滤系统不仅可以实现过滤、分离作用,还能满足产品浓缩要求。本过滤系统采用布料装置和过滤元件分别驱动形式,可以根据不同过滤介质实现不同旋转方式,提高过滤效率,延长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动态膜过滤系统,包括设有排渣口的压力容器,位于压力容器内的布料装置,若干个位于布料装置内的过滤元件、隔圈,第一中空旋转主轴,驱动第一中空旋转主轴的第一电机,第二中空旋转主轴,驱动第二中空旋转主轴的第二电机,与第一中空旋转主轴连接的进料机构,与第二中空旋转主轴连接的出料机构;所述第一中空旋转主轴底端延伸至布料装置内,所述第二中空旋转主轴顶端延伸至布料装置内,所述过滤元件、隔圈间隔交替套设在第二中空旋转主轴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布料装置包括支撑座,若干个与支撑座连接的扰流杆;所述支撑座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中空旋转主轴底端插接在通孔内。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扰流杆包括中空轴,若干个连接在中空轴上的中空扰流杆;所述中空扰流杆上开设有若干个微孔,所述过滤元件边缘延伸入相邻中空扰流杆之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连接在中空轴上的环形加强筋。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中空轴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环形加强筋通过螺丝连接在螺纹孔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料机构包括轴承座,与轴承座配合的轴承,与轴承座连通的进料管;所述轴承与第一中空旋转主轴配合,所述轴承座形成有密闭空腔,所述进料管与密闭空腔连通,所述第一中空旋转主轴上开设有进料孔,所述进料孔与密闭空腔连通,所述轴承座两端均装配有轴承。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料机构包括轴承座,与轴承座配合的轴承,与轴承座连通的出料管;所述轴承与第二中空旋转主轴配合,所述轴承座形成有密闭空腔,所述出料管与密闭空腔连通,所述第二中空旋转主轴上开设有出料孔,所述出料孔与密闭空腔连通,所述轴承座两端均装配有轴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布料装置和过滤元件分别驱动形式,可以根据不同过滤介质实现同步或者不同步运动,提高过滤效率,延长过滤元件使用寿命;(2)布料装置可以转动,布料更加均匀,同时提高扰流效果;(3)本过滤系统拆卸方便,占地面积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示的新型动态膜过滤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示的布料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示的扰流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示的过滤元件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示的进料机构结构示意图;图6位本专利技术所示的出料机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压力容器;2、进料机构;21、进料管;22、轴承座;23、轴承;3、第一中空旋转主轴;31、进料孔;32、圆孔一;4、第一电机;5、布料装置;51、支撑座;52、扰流杆;521、中空轴;522、中空扰流杆;523、微孔;524、螺纹孔;53、环形加强筋;54、螺帽;55、螺丝;6、出料机构;61、出料管;62、轴承座;63、轴承;7、第二中空旋转主轴;71、出料孔;72、圆孔二;8、第二电机;9、隔圈;10、过滤元件;101、流道口;11、排渣口;12、圆盘;13、回流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实施例如图1-6所示的新型动态膜过滤系统包括设有排渣口11的压力容器1,位于压力容器1内的布料装置5,若干个位于布料装置5内的过滤元件10、隔圈9,第一中空旋转主轴3,驱动第一中空旋转主轴3的第一电机4,第二中空旋转主轴7,驱动第二中空旋转主轴7的第二电机8,与第一中空旋转主轴3连接的进料机构2,与第二中空旋转主轴7连接的出料机构6;第一中空旋转主轴3底端延伸至布料装置5内,所述第二中空旋转主轴7顶端延伸至布料装置5内,第二中空旋转主轴7上还设有圆盘12,圆盘12的尺寸和过滤元件10以及隔圈9的尺寸相匹配,以过滤元件10和隔圈9能放置其上且能够固定为准。过滤元件10、隔圈9间隔交替套设在第二中空旋转主轴7上,并放置在圆盘12上,通过螺栓将过滤元件10和隔圈9固定在圆盘12上,以保证过滤元件10和隔圈9能随圆盘12一起转动。过滤元件10中心有通孔,通孔侧面设有流道口101,流道口101和第二中空旋转主轴7上的圆孔二72相对应,以保证过滤后的液体进入第二中空旋转主轴7内部。隔圈9通过螺栓将过滤元件10紧密夹持并固定在第二中空旋转主轴7上,随第二中空旋转主轴7一起转动。布料装置5包括支撑座51,若干个与支撑座51连接的扰流杆52,支撑座51和扰流杆52均为中空结构。支撑座51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中空旋转主轴3底端插接在通孔内,第一中空旋转主轴3底端侧面开设有圆孔一32,圆孔一32和支撑座51连通,进入中空旋转主轴3的液体可以自圆孔一32流入布料装置5内。支撑座51上设有螺帽54,可通过螺帽54将扰流杆52和支撑座51固定连接。扰流杆52包括中空轴521,若干个连接在中空轴521上的中空扰流杆522。中空扰流杆522上开设有若干个微孔523,进入布料装置5内的液体通过微孔523进行布料,将液体送至过滤元件10的外表面。所述过滤元件10的边缘延伸入相邻中空扰流杆522之间。该系统还包括连接在中空轴521上的加强筋,本实施例选优环形加强筋53。中空轴5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动态膜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排渣口的压力容器,位于压力容器内的布料装置,若干个位于布料装置内的过滤元件、隔圈,第一中空旋转主轴,驱动第一中空旋转主轴的第一电机,第二中空旋转主轴,驱动第二中空旋转主轴的第二电机,与第一中空旋转主轴连接的进料机构,与第二中空旋转主轴连接的出料机构;/n所述第一中空旋转主轴底端延伸至布料装置内,所述第二中空旋转主轴顶端延伸至布料装置内,所述过滤元件、隔圈间隔交替套设在第二中空旋转主轴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动态膜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排渣口的压力容器,位于压力容器内的布料装置,若干个位于布料装置内的过滤元件、隔圈,第一中空旋转主轴,驱动第一中空旋转主轴的第一电机,第二中空旋转主轴,驱动第二中空旋转主轴的第二电机,与第一中空旋转主轴连接的进料机构,与第二中空旋转主轴连接的出料机构;
所述第一中空旋转主轴底端延伸至布料装置内,所述第二中空旋转主轴顶端延伸至布料装置内,所述过滤元件、隔圈间隔交替套设在第二中空旋转主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动态膜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装置包括支撑座,若干个与支撑座连接的扰流杆;所述支撑座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中空旋转主轴底端插接在通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动态膜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杆包括中空轴,若干个连接在中空轴上的中空扰流杆;所述中空扰流杆上开设有若干个微孔,所述过滤元件边缘延伸入相邻中空扰流杆之间。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永安崔鹏彭斌
申请(专利权)人:飞潮无锡过滤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