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模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3248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电池模块结构,属于锂电池技术领域。包括机箱、电芯和线束隔离板,所述电芯多个排列成电芯组,所述电芯组两侧分别设有端板,所述电芯组和端板通过连接结构固定成组,所述端板与机箱固定连接,所述线束隔离板与端板固定连接覆盖在电芯组上。针对现有技术锂电池模组空间利用率低、能量密度低的技术问题,它能量密度高,空间利用率高,能够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电池模块结构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锂电池模块结构。
技术介绍
锂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电池,因为绿色环保,能量密度高,已经广泛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中。传统的锂电池模块多采用复数模组结构,为了保证电芯排布合理,在电池包中模组间相对独立,多个模组的排放留有距离。这就导致复数模组结构空间利用率低,电池整体能量密度低。且多个模组需要区分,装配工序多。合理的电池模块结构对于降低锂电池成本、提高实用性和提高能量密度具有重要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锂电池模组空间利用率低、能量密度低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电池模块结构,它能量密度高,空间利用率高,能够降低成本。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锂电池模块结构,包括机箱、电芯和线束隔离板,所述电芯多个排列成电芯组,所述电芯组两侧分别设有端板,所述电芯组和端板通过连接结构固定成组,所述端板与机箱固定连接,所述线束隔离板与端板固定连接覆盖在电芯组上。电芯多个紧密贴合在一起排列成两排,端板设于电芯组两侧。连接结构将端板与电芯捆紧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然后将捆紧的电芯和端板放置于机箱内。机箱是由四个平面围成的结构,捆紧的电芯和端板为方体放置于机箱内,并与机箱四个平面相贴合。端板与机箱平行的两侧面固定连接,使电芯固定于机箱内,机箱可以保护电芯防止受到冲击或震荡时电芯损坏。线束隔离板覆盖于电芯组上。线束隔离板与端板固定连接,这样线束隔离板、电芯、端板和机箱成为了一个整体。多个电芯紧密贴合在一起,电芯与电芯之间无距离,使锂电池模块结构能量密度高,空间利用率高,进而降低制造成本。可选地,所述线束隔离板设有多个排列的凹槽,所述排列的凹槽一侧设有内凹通道。可选地,所述凹槽内设有与电芯电连接的铝排,所述内凹通道设有与铝排电连接的采集线。可选地,所述电芯上设有与铝排电连接的电芯极柱。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为钢箍和打包带3,所述钢箍套在端板和电芯组一端,所述打包带3套在端板和电芯组另一端。可选地,所述端板一侧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引出铝排座固定连接,所述引出铝排座引出铝排。可选地,所述端板设有第一孔径、第二孔径和第三孔径,所述第一孔径用于穿过螺丝与线束隔离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孔径用于穿过螺丝与机箱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孔径用于穿过螺丝与引出铝排座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端板设有供钢箍穿过的间隙。可选地,所述机箱一侧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前面板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机箱内电芯一侧设有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与采集线另一端电连接。3、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锂电池模块结构电芯与电芯之间无间隙能量密度高,空间利用率高,能够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锂电池模块结构内部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锂电池模块结构电芯装配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锂电池模块结构线束隔离板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锂电池模块结构电芯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锂电池模块结构端板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锂电池模块结构机箱示意图。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电芯;11、电芯极柱;2、端板;21、第一孔径;22、第二孔径;23、第三孔径;24、支撑部;25、间隙;3、打包带;4、钢箍;5、线束隔离板;51、凹槽;52、内凹通道;6、机箱;61、连接部;62、第四孔径;8、引出铝排座。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1-6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实施例1结合附图1-6,本实施例的一种锂电池模块结构,包括机箱6、电芯1和线束隔离板5,所述电芯1多个排列成电芯组,所述电芯组两侧分别设有端板2,所述电芯组和端板2通过连接结构固定成组,所述端板2与机箱6固定连接,所述线束隔离板5与端板2固定连接覆盖在电芯组上。电芯1多个紧密贴合在一起排列成两排,端板2设于电芯组两侧。连接结构将端板2与电芯1捆紧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然后将捆紧的电芯1和端板2放置于机箱6内。机箱6是由四个平面围成的结构,捆紧的电芯1和端板2为方体放置于机箱6内,并与机箱6四个平面相贴合。端板2与机箱6平行的两侧面固定连接,使电芯1固定于机箱6内,机箱6可以保护电芯1防止受到冲击或震荡时电芯1损坏。线束隔离板5覆盖于电芯组上。线束隔离板5与端板2固定连接,这样线束隔离板5、电芯1、端板2和机箱6成为了一个整体。多个电芯1紧密贴合在一起,电芯1与电芯1之间无距离,使锂电池模块结构能量密度高,空间利用率高,进而降低制造成本。实施例2结合附图1-6,本实施例的一种锂电池模块结构,与实施例1技术方案相比,所述线束隔离板5设有多个排列的凹槽51,所述排列的凹槽51一侧设有内凹通道52。多个凹槽51排列成排,与排列成排的电芯1一一对应。凹槽51用于设置铝排,内凹通道52用于设置采集线。实施例3结合附图1-6,本实施例的一种锂电池模块结构,与实施例1或2技术方案相比,所述凹槽51内设有与电芯1电连接的铝排,所述内凹通道52设有与铝排电连接的采集线。铝排为长条形,铝排一端焊接在凹槽51内,铝排另一端与电芯1焊接在一起。铝排使电芯1之间相互串联,并引出电芯1的电流。内凹通道52内设有采集线,采集线一端与铝排电连接采集各个电芯1的电压、电流等电信号传输给电池管理系统,用于监测各个电芯1状况。实施例4结合附图1-6,本实施例的一种锂电池模块结构,与实施例1-3任意一项技术方案相比,所述电芯1上设有与铝排电连接的电芯极柱11。电芯极柱11连接电芯1的正、负极。铝排与电芯极柱11电连接将电芯1串联在一起,并且引出电流。实施例5结合附图1-6,本实施例的一种锂电池模块结构,与实施例1-4任意一项技术方案相比,所述连接结构为钢箍4和打包带3,所述钢箍4套在端板2和电芯组一端,所述打包带3套在端板2和电芯组另一端。钢箍4套在端板2和电芯组一端,将电芯组与端板2固定住。打包带3套在端板2和电芯组另一端,进一步加固电芯组与端板2。实施例6结合附图1-6,本实施例的一种锂电池模块结构,与实施例1-5任意一项技术方案相比,所述端板2一侧设有支撑部24,所述支撑部24与引出铝排座8固定连接,所述引出铝排座8引出铝排。支撑部24设在端板2一侧与端板2垂直。支撑部24用于支撑、固定引出铝排座8。引出铝排座8起引出铝排的作用,为铝排与连接条的连接提供装配点。连接条与需提供电能的设备连接,引出铝排的电流。实施例7结合附图1-6,本实施例的一种锂电池模块结构,与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电池模块结构,包括机箱、电芯和线束隔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多个排列成电芯组,所述电芯组两侧分别设有端板,所述电芯组和端板通过连接结构固定成组,所述端板与机箱固定连接,所述线束隔离板与端板固定连接覆盖在电芯组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模块结构,包括机箱、电芯和线束隔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多个排列成电芯组,所述电芯组两侧分别设有端板,所述电芯组和端板通过连接结构固定成组,所述端板与机箱固定连接,所述线束隔离板与端板固定连接覆盖在电芯组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隔离板设有多个排列的凹槽,所述排列的凹槽一侧设有内凹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电池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内设有与电芯电连接的铝排,所述内凹通道设有与铝排电连接的采集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锂电池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上设有与铝排电连接的电芯极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为钢箍和打包带(3),所述钢箍套在端板和电芯组一端,所述打包带(3)套在端板和电芯组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国桦金云峰喻小平相佳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南都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