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电池的便携提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3243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蓄电池的便携提手,包括两组支撑柱、调节机构、限位机构和固定机构,两组所述支撑柱之间设有外部的蓄电池壳体,且蓄电池壳体靠近支撑柱的两侧均开设有置物槽,两组所述支撑柱的中心均开设有支撑槽,且两组支撑槽的内周均设有调节机构,两组所述调节机构分别与对应的置物槽上半部的内周连接,所述支撑柱外周的一侧设有限位机构,且限位机构的外周与置物槽下半部的内周相适配,所述限位机构的外周粘接有防滑保护套,所述限位机构两侧的内周均设有固定机构。该蓄电池的便携提手,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并限位,同时方便进行收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电池的便携提手
本技术属于蓄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蓄电池的便携提手。
技术介绍
蓄电池即是贮存化学能量,于必要时放出电能的一种电气化学设备。蓄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一种装置,是按可再充电设计的电池,通过可逆的化学反应实现再充电。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充电时利用外部的电能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把电能储存为化学能,需要放电时再次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输出。现阶段,蓄电池在安装使用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提手对蓄电池进行搬运,现有的蓄电池提手,多为固定结构,即与蓄电池壳体的两侧固定连接,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设计和生产一种蓄电池的便携提手,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电池的便携提手,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蓄电池的便携提手,包括两组支撑柱、调节机构、限位机构和固定机构,两组所述支撑柱之间设有外部的蓄电池壳体,且蓄电池壳体靠近支撑柱的两侧均开设有置物槽,两组所述支撑柱的中心均开设有支撑槽,且两组支撑槽的内周均设有调节机构,两组所述调节机构分别与对应的置物槽上半部的内周连接,所述支撑柱外周的一侧设有限位机构,且限位机构的外周与置物槽下半部的内周相适配,所述限位机构两侧的内周均设有固定机构。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柱和调节座,所述调节柱的外周与支撑槽的内周粘接,所述调节柱的两端均通过粘接的调节轴承座转动连接有调节座,且两组调节座远离支撑柱的一侧分别与置物槽上半部内周对应的一侧粘接。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U形的限位杆和限位柱,所述限位杆两侧弯折部的中心均开设有连接槽,且限位杆内周的两侧均钻设有多组呈等距离分布并与对应的连接槽连通的限位孔,两组连接槽的内周均与限位柱的外周榫接,且两组限位柱远离限位杆的一端均与支撑柱的侧面粘接,两组所述限位柱的侧面均钻设有与限位孔相适配的限位槽。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柱和压簧,所述固定柱一端的外周与限位机构对应的限位槽的内周榫接,且固定柱与限位槽的内周之间粘接有压簧,所述固定柱远离压簧一端的外周与其中一组限位孔的内周榫接。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的限位杆的外周与置物槽下半部的内周相适配,且限位杆固定部的外周粘接有防滑保护套。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蓄电池的便携提手,通过调节柱与调节座转动连接,由支撑柱带动限位杆旋转,使限位杆由竖直向上的使用状态转化为竖直向下的收纳状态,从而方便将限位杆收纳于置物槽的内周;通过限位柱与限位槽榫接,拉伸限位杆,调节限位杆与限位柱之间的距离,从而根据需要的使用高度进行调节;通过压簧的回复力作用,使收纳于限位槽内周的固定柱移动,并与对应的使用高度所处的限位孔榫接,从而根据需要的使用高度进行固定,提高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该蓄电池的便携提手,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并限位,同时方便进行收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收纳时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图2中A处结构的放大图。图中:1支撑柱、2调节机构、3限位机构、4固定机构、5蓄电池壳体、6调节柱、7调节座、8限位杆、9限位柱、10固定柱、11压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单独定义指出的方向外,本文涉及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和外等方向均是以本技术所示的图中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和外等方向为准,在此一并说明。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蓄电池的便携提手,包括两组支撑柱1、调节机构2、限位机构3和固定机构4,两组所述支撑柱1之间设有外部的蓄电池壳体5,蓄电池壳体5的内部安装有适配的蓄电池本体(图中未画出),且蓄电池壳体5靠近支撑柱1的两侧均开设有置物槽,两组所述支撑柱1的中心均开设有支撑槽,且两组支撑槽的内周均设有调节机构2,两组所述调节机构2分别与对应的置物槽上半部的内周连接,所述支撑柱1外周的一侧设有限位机构3,且限位机构3的外周与置物槽下半部的内周相适配,所述限位机构3两侧的内周均设有固定机构4。具体的,所述调节机构2包括调节柱6和调节座7,所述调节柱6的外周与支撑槽的内周粘接,所述调节柱6的两端均通过粘接的调节轴承座转动连接有调节座7,且两组调节座7远离支撑柱1的一侧分别与置物槽上半部内周对应的一侧粘接,通过调节柱6与调节座7转动连接,由支撑柱1带动限位杆8旋转,将限位杆8与置物槽的内周分离,从而使限位杆8由竖直向上的使用状态转化为竖直向下的收纳状态。具体的,所述限位机构3包括U形的限位杆8和限位柱9,所述限位杆8两侧弯折部的中心均开设有连接槽,且限位杆8内周的两侧均钻设有多组呈等距离分布并与对应的连接槽连通的限位孔,两组连接槽的内周均与限位柱9的外周榫接,且两组限位柱9远离限位杆8的一端均与支撑柱1的侧面粘接,两组所述限位柱9的侧面均钻设有与限位孔相适配的限位槽,通过限位柱9与限位槽榫接,拉伸限位杆8,调节限位杆8与限位柱9之间的距离,从而根据需要的使用高度进行调节。具体的,所述固定机构4包括固定柱10和压簧11,所述固定柱10一端的外周与限位机构3对应的限位槽的内周榫接,且固定柱10与限位槽的内周之间粘接有压簧11,所述固定柱10远离压簧11一端的外周与其中一组限位孔的内周榫接,通过压簧11的回复力作用,使收纳于限位槽内周的固定柱10移动,并与对应的使用高度所处的限位孔榫接,使限位柱9与限位杆8稳定地连接。具体的,所述限位机构3的限位杆8的外周与置物槽下半部的内周相适配,且限位杆8固定部的外周粘接有防滑保护套,通过粘接的防滑橡胶保护套,降低搬运过程中发生脱落的可能性。工作原理,该蓄电池的便携提手,需要使用时,通过调节柱6与调节座7转动连接,由支撑柱1带动限位杆8旋转,将限位杆8与置物槽的内周分离,从而使限位杆8由竖直向下的收纳状态转化为竖直向上的使用状态,转化完成后,按压固定柱10,使固定柱10收纳于限位槽的内周,同时通过限位柱9与限位槽榫接,拉伸限位杆8,调节限位杆8与限位柱9之间的距离,从而根据需要的使用高度进行调节,并通过压簧11的回复力作用,使收纳于限位槽内周的固定柱10移动,并与对应的使用高度所处的限位孔榫接,使限位柱9与限位杆8稳定地连接,从而根据需要的使用高度进行固定,固定完成后,即可通过提拉两组限位杆8对蓄电池壳体5进行搬运。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电池的便携提手,包括两组支撑柱(1)、调节机构(2)、限位机构(3)和固定机构(4),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支撑柱(1)之间设有外部的蓄电池壳体(5),且蓄电池壳体(5)靠近支撑柱(1)的两侧均开设有置物槽,两组所述支撑柱(1)的中心均开设有支撑槽,且两组支撑槽的内周均设有调节机构(2),两组所述调节机构(2)分别与对应的置物槽上半部的内周连接,所述支撑柱(1)外周的一侧设有限位机构(3),且限位机构(3)的外周与置物槽下半部的内周相适配,所述限位机构(3)两侧的内周均设有固定机构(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电池的便携提手,包括两组支撑柱(1)、调节机构(2)、限位机构(3)和固定机构(4),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支撑柱(1)之间设有外部的蓄电池壳体(5),且蓄电池壳体(5)靠近支撑柱(1)的两侧均开设有置物槽,两组所述支撑柱(1)的中心均开设有支撑槽,且两组支撑槽的内周均设有调节机构(2),两组所述调节机构(2)分别与对应的置物槽上半部的内周连接,所述支撑柱(1)外周的一侧设有限位机构(3),且限位机构(3)的外周与置物槽下半部的内周相适配,所述限位机构(3)两侧的内周均设有固定机构(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的便携提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2)包括调节柱(6)和调节座(7),所述调节柱(6)的外周与支撑槽的内周粘接,所述调节柱(6)的两端均通过粘接的调节轴承座转动连接有调节座(7),且两组调节座(7)远离支撑柱(1)的一侧分别与置物槽上半部内周对应的一侧粘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的便携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培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升隆电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