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扩散防护装置、电池模组及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3242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热扩散防护装置、电池模组及汽车,涉及汽车技术领域。该热扩散防护装置,包括:一种热扩散防护装置,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下方的第一保护片;其中,所述第一保护片上设置有多个避让孔;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在所述第一保护片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多个所述避让孔,且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第一保护片之间形成间隔空间。通过支架、第一保护片和第二保护片形成用于导出带有热量的气体和电解液的流动通道,将发生热失控的电芯产生的气体和电解液导出电池模组,防止其与其他电芯产生热传导,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电池模组发生热失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扩散防护装置、电池模组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热扩散防护装置、电池模组及汽车。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目前在面临的安全问题上很严峻,其中引起着火的原因基本在于单体电池爆喷着火,从而引起整个模组以及电池系统着火。为了降低由电芯单体引起模组发生热失控,现对模组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通过大量实验及原理分析,引起模组热扩散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失控电芯短时间内把热量传递给相邻电池,引起相邻电池的失控,进而引发整个模组及系统PACK的失控,从而给乘客带来安全风险。目前主流电池厂与主机厂在应对模组热散方法中主要运用电芯与电芯增加隔热材料,减少电芯与电芯接触面之间的热传导,但电池热扩散时失效电池会从电池上部防爆阀位置喷出大量的高温气体与液体,这些气体与液体目前没有有效方案使其与其他未失效电池隔离,从而引起热扩散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热扩散防护装置、电池模组及汽车,用以解决如何对失效电池进行热扩散防止热量传导到相邻电池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热扩散防护装置,包括: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下方的第一保护片;其中,所述第一保护片上设置有多个避让孔;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在所述第一保护片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多个所述避让孔,且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第一保护片之间形成间隔空间。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一保护片之间设置有第二保护片,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第二保护片之间也具有间隔空间,所述间隔空间形成流动通道。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保护片包括封闭平面片体,所述封闭平面片体在所述第一保护片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多个所述避让孔。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从所述支架的第一端延伸至相对的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为多个所述避让孔的排列方向。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保护片的材质为云母片。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保护片的材质为隔热材料。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二保护片粘接;所述第一保护片和所述第二保护片粘接。进一步地,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凸起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在所述第一保护片上,所述避让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在所述第二保护片上,所述封闭平面片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三通孔;其中,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第一保护片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第二保护片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三通孔。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电池单元,还包括上述的热扩散防护装置;其中,每一所述电池单元上对应贴合设置有一个所述热扩散防护装置,所述电池单元上设置有防爆阀,所述避让孔位于所述防爆阀的上方位置。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电池模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上述方案,通过支架、第一保护片和第二保护片形成用于导出带有热量的气体和电解液的流动通道,将发生热失控的电芯产生的气体和电解液导出电池模组,防止其与其他电芯产生热传导,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电池模组发生热失控。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热扩散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热扩散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热扩散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图4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热扩散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四。附图标记说明:1-支架;11-凸起部;12-第一通孔;2-第一保护片;21-避让孔;22-第二通孔;3-第二保护片;31-封闭平面片体;32-第三通孔;4-流动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技术针对如何对失效电池进行热扩散防止热量传导到相邻电池的问题,提供一种热扩散防护装置、电池模组及汽车。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热扩散防护装置,包括:支架1;设置在所述支架1下方的第一保护片2;其中,所述第一保护片2上设置有多个避让孔21;所述支架1上设置有凸起部11,所述凸起部11在所述第一保护片2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多个所述避让孔21,且所述凸起部11与所述第一保护片2之间形成间隔空间。所述支架1与所述第一保护片2之间设置有第二保护片3,所述凸起部11与所述第二保护片3之间也具有间隔空间,所述间隔空间形成流动通道4。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支架、第一保护片和第二保护片形成用于导出带有热量的气体和电解液的流动通道,将发生热失控的电芯产生的气体和电解液导出电池模组,防止其与其他电芯产生热传导,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电池模组发生热失控。电动汽车的电池模组发生热失控的原因主要是热的传导,因此,通过减少电芯之间热交换能够有效降低发生热失控的风险。本技术实施例通过采用该热扩散防护装置,所述避让孔21位于电池单元的防爆阀的上方位置,在电池单元发生热失控时,电芯内产生的带有大量热量的气体及电解液会通过防爆阀冲出电池单元,而该热扩散防护装置的第二保护片2被冲破,气体和电解液继续向上喷射,由于支架1的阻挡,改为水平流动,进而通过该流动通道4排出电池模组,在此过程中,由于第一保护片2和第二保护片3的设置可以将热量与其他电池单元隔离开,从而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电池模组发生热失控。具体地,所述第二保护片3包括封闭平面片体31,所述封闭平面片体31在所述第一保护片2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多个所述避让孔21。所述凸起部11从所述支架1的第一端延伸至相对的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为多个所述避让孔21的排列方向。所述支架1与所述第二保护片3粘接;所述第一保护片2和所述第二保护片3粘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保护片2的材质为隔热材料。所述第二保护片3的材质为云母片。在电芯发生热失控时,通过防爆阀喷出的气体和液体需要冲破第二保护片3的封闭平面片体31,故所述第二保护片3不宜过厚,如太薄又无法起到隔热作用,故第一保护片2主要起到隔热作用。具体地,为了对电池模组起到热扩散作用,同时为了不影响电池单元上各个电芯极柱的后续连接提供空间,需要避让极柱位置,通常极柱位于防爆阀的两侧,故在所述支架1上,所述凸起部1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12;在所述第一保护片2上,所述避让孔2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22;在所述第二保护片3上,所述封闭平面片体3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三通孔32;其中,所述第一通孔12在所述第一保护片2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通孔22,所述第一通孔12在所述第二保护片3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三通孔32。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电池单元,还包括上述的热扩散防护装置;其中,每一所述电池单元上对应贴合设置有一个所述热扩散防护装置,所述电池单元上设置有防爆阀,所述避让孔21位于所述防爆阀的上方位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扩散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架(1);/n设置在所述支架(1)下方的第一保护片(2);/n其中,所述第一保护片(2)上设置有多个避让孔(21);/n所述支架(1)上设置有凸起部(11),所述凸起部(11)在所述第一保护片(2)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多个所述避让孔(21),且所述凸起部(11)与所述第一保护片(2)之间形成间隔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扩散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1);
设置在所述支架(1)下方的第一保护片(2);
其中,所述第一保护片(2)上设置有多个避让孔(21);
所述支架(1)上设置有凸起部(11),所述凸起部(11)在所述第一保护片(2)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多个所述避让孔(21),且所述凸起部(11)与所述第一保护片(2)之间形成间隔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扩散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与所述第一保护片(2)之间设置有第二保护片(3),所述凸起部(11)与所述第二保护片(3)之间也具有间隔空间,所述间隔空间形成流动通道(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扩散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护片(3)包括封闭平面片体(31),所述封闭平面片体(31)在所述第一保护片(2)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多个所述避让孔(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扩散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11)从所述支架(1)的第一端延伸至相对的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为多个所述避让孔(21)的排列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扩散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护片(3)的材质为云母片。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国代康伟盛军李彦良石国柱王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