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OLED显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3233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OLED显示结构,包括:在基板上的一侧设置有栅极金属,在基板上的另一侧设置有触控电极;在栅极金属和触控电极上设置有第一绝缘层,在触控电极区域上的第一绝缘层上设置有连通触控电极的孔;在栅极金属区域上的第一绝缘层上设置有半导体层;在半导体层上设置有源极金属和漏极金属,在触控电极区域上设置有触控信号线,触控信号线通过第一绝缘层上的孔与触控电极连接;在第二金属层和触控信号线上设置有像素膜层。上述技术方案将触控模组内嵌入显示结构中,进一步降低显示结构的厚度。同时,触控电极与栅极金属同一平面、源漏极金属与触控信号线同一平面,能够有效地降低触控电极的电阻,提高触控的精确度和灵敏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OLED显示结构
本技术涉及OLED
,尤其涉及一种OLED显示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触控技术主要分为On-Cell技术和In-Cell技术,其中In-cell是指将触摸面板功能嵌入到Array基板上。采用In-Cell技术的屏幕具有产品更轻,厚度更低,透光性更好,减少屏幕贴合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的优点。但是由于技术的限制,目前的采用In-Cell技术的显示面板主要是TFT-LCD显示面板。AMOLED作为一个热门的先进显示技术,将In-Cell嵌入到AMOLED的面板上从而降低产品的厚度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OLED是先在玻璃基板上进行曝光蚀刻后含有许多TFT和像素膜层的基板,然后在采用蒸镀技术,将RGB发光材料和阴极电极蒸镀到上述TFT基板上。由于蒸镀的FMM的精度限制,我们难以将AMOLED面板像TFT-LCD一样,将阴极分割成多块后与底层的信号线打洞相连,导致显示面板的厚度无法有效的减薄。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OLED显示结构,解决显示面板的厚度过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一种OL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OLED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在基板上的一侧设置有栅极金属,在基板上的另一侧设置有触控电极;/n在栅极金属和触控电极上设置有第一绝缘层,在触控电极区域上的第一绝缘层上设置有连通触控电极的孔;/n在栅极金属区域上的第一绝缘层上设置有半导体层;/n在半导体层上设置有源极金属和漏极金属,在触控电极区域上设置有触控信号线,触控信号线通过第一绝缘层上的孔与触控电极连接;/n在第二金属层和触控信号线上设置有像素膜层,像素膜层与源极金属或者漏极金属连接,像素膜层、源极金属、漏极金属、触控信号线、半导体层、第一绝缘层、触控电极和栅极金属组成子像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OLED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基板上的一侧设置有栅极金属,在基板上的另一侧设置有触控电极;
在栅极金属和触控电极上设置有第一绝缘层,在触控电极区域上的第一绝缘层上设置有连通触控电极的孔;
在栅极金属区域上的第一绝缘层上设置有半导体层;
在半导体层上设置有源极金属和漏极金属,在触控电极区域上设置有触控信号线,触控信号线通过第一绝缘层上的孔与触控电极连接;
在第二金属层和触控信号线上设置有像素膜层,像素膜层与源极金属或者漏极金属连接,像素膜层、源极金属、漏极金属、触控信号线、半导体层、第一绝缘层、触控电极和栅极金属组成子像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OLED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子像素为多个,多个的子像素按行列排列,组成触控区块;
每个触控区块中位于同一行的子像素的触控电极通过触控电极连线相连接,每个触控区块中位于同一列的子像素的触控信号线互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OLED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区块为多个,一个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振东阮桑桑刘汉龙郭智宇王强郑聪秀钟慧萍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华佳彩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