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火灾报警装置,包括烟雾报警器,烟雾报警器上装设有罩盖,罩盖的外壁环向均匀设有排出孔,罩盖的底部装设有中管,中管内对称装设有连接杆,连接杆之间装设有电机,电机的转子轴端部装设有涡扇,罩盖的端口处装设有边环,边环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一穿孔,烟雾报警器的两侧设有第二穿孔,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内穿插有螺丝。电机保持长期运行,带动涡扇向下吸入空气,向上排风,当地面出现火灾时,通过软管的连接,涡扇旋转产生的空气吸力能够更加快速从地面上吸火灾产生的烟雾,最后排至烟雾报警器上,利于烟雾报警器快速反应,解决了无法快速捕捉地面火灾烟雾情况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火灾报警装置
本技术属于城市轨道交通消防
,具体涉及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火灾报警装置。
技术介绍
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具有固定线路,铺设固定轨道,配备运输车辆及服务设施等的公共交通设施。由于城市轨道交通为公共设施中人员聚集的场所之一,因此设置火灾报警装置尤为重要,目前较为常用的是火灾报警器,轨道交通管廊顶部设置接线明盒,并通过管道通向地铁急控室,其中接线明盒和管道内穿射电源线和弱电线缆,一端连接地铁急控室内的常开电源和计算机,另一端连接火灾报警器电源输入端和数据传输端,火灾报警器的两侧设置穿孔,穿孔内穿插螺丝,可将螺丝旋入接线明盒两侧的螺纹孔内,从而可将火灾报警器稳定安装在轨道交通管廊顶部,而火灾报警器内部包括烟雾温度感应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报警模块和传输模块,当烟雾温度感应模块感应到烟雾时,立即通过数据处理模块将感应数据转化成控制信号,这个控制信号会向报警模块和传输模块发起,使得报警模块报警,而通过传输模块和数据线传输至急控室内的计算机上,由于每个火灾报警器都与计算机达成数字加密协议,计算机可显示不同烟雾报警器的状态,并且每个火灾报警器的位置信息被一同加载在计算机火灾管理系统中,因此能够及时确定火灾发生现场,为及时控制火灾现场提供有效条件,存在的不足之处是:由于轨道交通管廊顶部与地面位置距离大,且烟雾飘散是随机性的,即便烟雾上飘也是缓慢的,而烟雾报警器安装在轨道交通管廊顶部,因此无法有效捕捉地面火灾烟雾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火灾报警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有效捕捉地面火灾烟雾情况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火灾报警装置,包括烟雾报警器,所述烟雾报警器上装设有罩盖,所述罩盖的外壁环向设有排出孔,所述罩盖的底部装设有中管,所述中管内装设有电机,电机通过连接杆固定在中管内壁上,所述电机的转子轴端部装设有涡扇。优选的,所述罩盖的端口处装设有边环,边环上对称设有第一穿孔,烟雾报警器上设有第二穿孔,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内穿插有螺丝。优选的,所述中管的一侧设有线孔。优选的,所述中管的底部装设有进气管,进气管与软管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火灾报警装置,电机保持长期运行,带动涡扇向下吸入空气,向上排风,当地面出现火灾时,通过软管的连接,涡扇旋转产生的空气吸力能够有效从地面上吸收火灾产生的烟雾,排至烟雾报警器上,利于烟雾报警器快速反应,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有效捕捉地面火灾烟雾情况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剖切示意图;图3为图1的A-A处横向剖切仰视示意图。图中:1烟雾报警器、2罩盖、3边环、4第一穿孔、5第二穿孔、6螺丝、7排出孔、8中管、9连接杆、10电机、11涡扇、12线孔、13进气管、14软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请参阅图1、图2和图3,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火灾报警装置,包括烟雾报警器1,烟雾报警器1的型号为JKD-501,烟雾报警器1上盖有罩盖2,罩盖2为圆盖结构,罩盖2的上端口处装设有边环3,罩盖2与边环3为熔铸一体件,边环3为圆环结构,边环3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第一穿孔4,烟雾报警器1的左右两侧设有第二穿孔5,第一穿孔4和第二穿孔5为圆孔结构,第一穿孔4和第二穿孔5内穿插有螺丝6,当螺丝6锁紧在接线明盒中螺纹孔内时,可将整个火灾报警装置稳定安装在轨道交通管廊顶部,轨道交通管廊顶部设置接线明盒,并通过管道通向地铁急控室,接线明盒和管道内穿射电源线和弱电线缆,一端连接地铁急控室内的常开电源和计算机。参阅图1和图2,罩盖2的外壁环向均匀设有排出孔7,排出孔7为圆孔结构,排出孔7的内径为2厘米,罩盖2的底部中心位置装设有中管8,中管8为圆管结构,罩盖2与中管8连通,中管8的内壁左右侧对称焊接连接杆9,连接杆9为圆杆结构,连接杆9之间焊接电机10,电机10的型号为JKD-501,电机10的转子轴端部焊接涡扇11,中管8的左侧设有线孔12,线孔12为圆孔结构,电机10的电源插头线穿出线孔12并连接直流电源线,直流电源线安装在轨道交通管廊顶部的线槽内,直流电源线另一端连接地铁急控室内的常开电源,电机10为常通电顺旋状态,涡扇11为逆型扇片结构,顺旋时,向下吸入空气,向上排风,中管8的底部装设有进气管13,中管8与进气管13为熔铸一体件,中管8连通进气管13,进气管13上过盈套入软管14,软管14的长度根据轨道管廊顶部与地面距离设计,满足软管14的下端与地面距离2.5米。软管14的使用,方便截取,且相对硬质,软管的设置,在管廊内搬运较高的物体是较为方便的,不会对物体产生阻碍。使用时,电机10保持运行,带动涡扇11向下吸入空气,向上排风,当地面出现火灾时,通过软管14,涡扇11旋转产生的空气吸力能够快速从地面上吸收火灾产生的烟雾,并排至烟雾报警器1上,利于烟雾报警器1快速反应,烟雾最后通过排出孔7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火灾报警装置,包括烟雾报警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雾报警器(1)上装设有罩盖(2),所述罩盖(2)的外壁环向设有排出孔(7),所述罩盖(2)的底部装设有中管(8),所述中管(8)内装设有电机(10),电机(10)通过连接杆(9)固定在中管(8)内壁上,所述电机(10)的转子轴端部装设有涡扇(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火灾报警装置,包括烟雾报警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雾报警器(1)上装设有罩盖(2),所述罩盖(2)的外壁环向设有排出孔(7),所述罩盖(2)的底部装设有中管(8),所述中管(8)内装设有电机(10),电机(10)通过连接杆(9)固定在中管(8)内壁上,所述电机(10)的转子轴端部装设有涡扇(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火灾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盖(2)的端口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琼,刘陆军,李亚涛,周倜,杨博文,
申请(专利权)人:王琼,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