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增压板的检测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3024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增压板的检测治具,增压板具有内部通道,在端面上开设有与通道相通的孔,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于所述增压板相接触,在所述支架上具有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从水平方向对所述增压板提供压力,所述第二气缸从垂直方向对所述增压板提供压力;在所述孔上通过气管上连接电磁阀,增压板、支架、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位于水槽内,通过以上技术方案,能够使增压板处于受压状态下进行检测,无需将倍力缸组装完成再进行检测,提升了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增压板的检测治具
本技术涉及倍力缸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增压板的检测治具。
技术介绍
倍力缸因其出力为同气缸的数倍,具有出力大的优点,其动力来源于气源,适合短行程高出力的无油操作场合,能够广泛应用于机床等设备。增压板作为倍力缸的核心部件,其在倍力缸工作过程中承受非常大的工作压力,因此对于增压缸的气密性测试显得较为重要,现有技术中心,采用传统的气密性检测系统,在常压下检测并不能准确反映其气密性数据,因此需要将倍力缸组装完成后再进行测试,由此带来的弊端在于,当增压板出现气密性问题时,需要将倍力缸拆卸后,再重新更换增压板进行检测,造成检测效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增压板的检测治具,将增压板放置在该治具上,通过模仿高压环境进行在线检测,改变了现有技术中组装完成后进行成品测试的方式,提升了检测效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增压板的检测治具,增压板具有内部通道,在端面上开设有与通道相通的孔,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于所述增压板相接触,在所述支架上具有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从水平方向对所述增压板提供压力,所述第二气缸从垂直方向对所述增压板提供压力;在所述孔上通过气管上连接电磁阀;增压板、支架、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位于水槽内,通过利用支架和气缸的配合模拟实际工况,并将支架、增压板、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置于水槽内,通过电磁阀控制,对增压板的不同部位进行检测。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左框、右框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将所述左框和所述右框连接,所述增压板与所述左框相接触,所述右框与所述第一气缸相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与所述增压板相接触,在所述调节板上安装有连接套;包括手柄,手柄上连接有丝杆,在左框的左侧连接有定位框,丝杆穿过所述定位框,与所述连接套相配合,通过利用手柄推动调节板,能够降低左框的承压强度,使第一气缸和调节板相反的推力能够实现平衡,增压板保持稳定且承受高压力。优选地,所述增压板具有两个以上的内部通道,每个通道相独立,电磁阀与孔之间相接的气管上安装有旋塞。优选地,电磁阀为两位三通阀。进一步地,所述电磁阀具有气源进气端、气源排气端和气源出气端,气源排气端通过并联的方式形成回路,气源进气端通过并联后与空气接通,气源出气端与孔通过气管相接。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利用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从不同的方向对增压板形成压力,模拟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受到的高压,也就是说,增压板在高压的环境下进行检测,能够更加准确的检测其气密性,通过利用电磁阀通入气体至通道内,如果出现气密性不足的问题,则水槽内会冒出水泡,本技术通过设计一种用于增压板的检测治具,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将倍力缸制成成品后才能对零部件进行检测,极大的提升了检测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用于增压板的检测治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电磁阀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1、左框;2、右框;3、支撑杆;4、第一气缸;5、压块;6、连接套;7、丝杆;8、手柄;9、定位框;10、第二气缸;11、第一电磁阀;12、第二电磁阀;13、第三电磁阀;14、第一旋塞;15、第二旋塞;16、第三旋塞;17、增压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一种用于增压板的检测治具,请结合图1至图2,增压板17,增压板17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属于现有技术,通常其内部具有通道,在端面具有孔,与通道相接通,在此不做赘述。所述支架包括左框1、与左框1位置相对的右框2,所述左框1与所述右框2通过支撑杆3相连接,使所述左框1与所述右框2处于同一水平线,并且同心布置。增压板17定位于所述左框1,左框1的边框将所述增压板17定位,在所述右框2上连接有第一气缸4,第一气缸4的头部具有压块5,所述第一气缸4伸长时,压块5能够向增压板17接近,当压块5与所述增压板17相接触时,能够对增压板17进行挤压,使其位置固定。在增压板17的左侧与调节板相接触,所述调节板上具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具有内螺纹,还包括手柄8,手柄8上连接有丝杆7,丝杆7与所述连接套旋拧配合。请参照图1,在左框1的左侧连接有定位框9,丝杆7穿过所述定位框9,手柄8通过旋转带动丝杆7转动,推进调节板移动,这样能够使增压板17的左右两侧均受到压力,能够模拟其实际工况中受压情形,并且通过第一气缸4和调压板,能够使增压板17稳定的定位于左框1中。由此可见,所述第一气缸4通过所述右框2的定位,第一气缸4在伸缩过程中沿着支架的轴心方向进行运动,也就是说,支架能够对第一气缸4进行定位,并为第一气缸4提供了运动空间。在左框1的上方连接有第二气缸10,所述第二气缸10通过伸缩运动,与增压板17能够接触或者分开。通过所述第一气缸4、调压板和第二气缸10,能够使所述增压板17受到持续压力,模拟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受压状况,并且利用第一气缸4、调压板和第二气缸10,能够使增压板17定位于左框1,防止出现位移。下面针对实际过程中对于增压板17的测试进行进一步阐述,请参照图2,不同的部位开设有气孔,以增压板17的气孔分布在左侧、右侧和顶部为例,将左侧的气孔定义为左气孔,右侧的气孔定义为右气孔,顶部的气孔定义为上气孔,将左气孔通过第一气管与第一电磁阀11相接,右气孔通过第二气管与第二电磁阀12相接,上气孔通过第三气管与第三电磁阀13相接,在所述第一气管上布置有第一旋塞14,通过第一旋塞14控制第一电磁阀11与左气孔的通断;在所述第二气管上布置有第二旋塞15,通过第二旋塞15控制第二电磁阀12与右气孔的通断,在第三气管上布置有第三旋塞16,通过第三旋塞16控制第三电磁阀13与上气孔的通断。所述第一电磁阀11、所述第二电磁阀12和所述第三电磁阀13采用相同的电磁阀,在本实施例中,电磁阀选用两位三通阀,所述第一电磁阀11、所述第二电磁阀12和所述第三电磁阀13的气源入口端通过并联后与空气相通,所述第一电磁阀11、所述第二电磁阀12和所述第三电磁阀13的气源排气端通过气管连通,并联后形成回路,以此能够降低其检测过程中出现的噪音,所述第一电磁阀11、所述第二电磁阀12和所述第三电磁阀13的气源出口端分别连接有气管,该气管与所对应的电磁阀的气源入口端的气管相接通。工作过程中,打开第一电磁阀11,并保持第二电磁阀12处于无切换状态,然后关闭第二气管上的旋塞,将第三电磁阀13切换至排气状态,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增压板的检测治具,增压板具有内部通道,在端面上开设有与通道相通的孔,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于所述增压板相接触,在所述支架上具有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从水平方向对所述增压板提供压力,所述第二气缸从垂直方向对所述增压板提供压力;在所述孔上通过气管上连接电磁阀;增压板、支架、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位于水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702 CN 20192101823391.一种用于增压板的检测治具,增压板具有内部通道,在端面上开设有与通道相通的孔,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于所述增压板相接触,在所述支架上具有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从水平方向对所述增压板提供压力,所述第二气缸从垂直方向对所述增压板提供压力;在所述孔上通过气管上连接电磁阀;增压板、支架、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位于水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增压板的检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左框、右框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将所述左框和所述右框连接,所述增压板与所述左框相接触,所述右框与所述第一气缸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增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新锋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喜拿卡液压气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