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缸盖内径自动化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82987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缸盖内径自动化检测系统,包括测量平台、测量装置、驱动装置、定位夹具和关节机器人;定位夹具固定在测量平台上,用于定位放置在其上的待测气缸盖;测量装置位于在定位夹具的一侧,且可拆卸安装在驱动装置上,用于测量待测气缸盖的内孔的尺寸;驱动装置安装在测量平台上,用于驱动测量装置在测量平台上移动;关节机器人设置在测量平台一侧,关节机器人的末端设有工件夹具,关节机器人通过工件夹具夹取待测气缸盖,并实现待测气缸盖的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应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需求,无需人工作业,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降低检测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缸盖内径自动化检测系统
本技术属于检测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气缸盖内径自动化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摩托车发动机的气缸盖通常需要经过精镗加工,而且加工后还需要对加工的情况进行检测和记录。传统的加工就是先对缸盖进行精镗加工,然后操作员手动取出,手握住气动测量头对加工完成的气缸盖进行测量并记录,再根据检测的情况判断刀具的状态,以及时更换刀具,减少不良输出,当中由于不同人员手法和习惯,使得加工检测的作业效率非常低,并且测量的结果偏差较大。随着自动化技术的投入,构筑起一个自动化生产线,从机床的上下料作业,到工序间的衔接,再到关键加工工序的品质监控,都通过H型的桁架机械手或者关节机器人实现,所有工序实现无人化作业。然而,一方面,传统的对发动机缸盖的精镗加工的检测手段、作业方式,都由人工操作完成,无法适应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需求;另一方面,气动测量对作业人员的要求较高,不同的人员手法和习惯、不同的测量位置,对测量的结果影响较大,人工作业效率低下,增加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缸盖内径自动化检测系统,适应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需求,无需人工作业,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降低检测成本。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气缸盖内径自动化检测系统,包括测量平台、测量装置、驱动装置、定位夹具和关节机器人;定位夹具固定在测量平台上,用于定位放置在其上的待测气缸盖;测量装置位于在定位夹具的一侧,且可拆卸安装在驱动装置上,用于测量待测气缸盖的内孔的尺寸;驱动装置安装在测量平台上,用于驱动测量装置在测量平台上移动;关节机器人设置在测量平台一侧,关节机器人的末端设有工件夹具,关节机器人通过工件夹具夹取待测气缸盖,并实现待测气缸盖的移动。进一步地,测量装置包括气动测量头、控制器、通讯模块和触摸屏,气动测量头的第一端可拆卸安装在驱动装置上;气动测量头上开设有八个出气孔和四个进气孔,其中八个出气孔以两个为一组形成四组出气孔组,每组出气孔组的两个出气孔对称布置在气动测量头同一纵截面的两侧;四组出气孔组中,其中两组出气孔组布置在气动测量头中部,另外两组出气孔组布置在气动测量头的第二端;四个进气孔布置在靠近气动测量头第一端的位置,且均布置在气动测量头同一横截面上,四个进气孔与四组出气孔组一一对应,任一进气孔通过气道与对应的出气孔组的两个出气孔连通;任一进气孔通过气电转换器与气源连接;控制器通过通讯模块与气电转换器连接;控制器分别与驱动装置、触摸屏和关节机器人连接。进一步地,四个进气孔以两个为一组形成两组进气孔组,其中一组进气孔组的两个进气孔与布置在气动测量头中部的两组出气孔组一一对应,另外一组进气孔组的两个进气孔与布置在气动测量头第二端的两组出气孔组一一对应,任一进气孔与对应的出气孔组的两个出气孔布置在气动测量头的同一纵截面上,同一组进气孔组的两个进气孔的开口朝向相互垂直。进一步地,驱动装置包括安装板、测量夹具、直线驱动模组和辅助滑轨,安装板一端与直线驱动模组驱动连接,另一端与辅助滑轨滑动连接,测量夹具设置在安装板上,且与气动测量头可拆卸连接,直线驱动模组与辅助滑轨均设置在测量平台上,且相互平行。进一步地,气动测量头的第一端上设有通孔,测量夹具包括支撑板、滑动杆组件和固定螺栓,滑动杆组件的一端设有供气动测量头第一端插入的插入孔,其另一端设置在支撑板上,插入孔的侧壁上设有与通孔对应的螺纹孔,气动测量头的第一端插入滑动杆组件的插入孔内,并通过固定螺栓旋入螺纹孔和通孔内固定。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发出警示的警示装置,滑动杆组件包括固定杆、活动杆、传感器和第一弹性件,固定杆贯穿设置在支撑板上,且其内部设有贯穿两端的容纳腔,插入孔设置在活动杆的一端,活动杆的另一端从固定杆的容纳腔穿过后与传感器连接,支撑板上设有与传感器配合的感应头,第一弹性件套设在活动杆的外侧,其一端与活动杆抵接,其另一端与固定杆抵接,控制器分别与传感器和提示装置连接。进一步地,定位夹具为零点定位系统,其包括母板和与母板配合的子板,母板安装在测量平台上,子板远离母板的一侧面上设有与待测气缸盖的若干定位孔一一对应的第一定位销,第一定位销与对应的定位孔间隙配合。进一步地,关节机器人的末端还设有辅助压紧组件,辅助压紧部件包括固定板、活动板和第二弹性件,固定板固定在关节机器人的末端,且其两端设有固定柱,固定柱的下端穿过滑动板后连接有限位件,活动板可沿固定柱上下移动,活动板上可拆卸安装有若干压紧件,第二弹性件设置在固定板和活动板之间。进一步地,还包括校准环规,校准环规位于定位夹具远离测量装置的一侧且固定在测量平台上。进一步地,还包括过渡平台,过渡平台设置在测量平台的一端,用于摆放待测气缸盖。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根据自动化生产线进行设计,适应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需求,通过关节机器人夹取待测气缸盖,并将待测气缸盖放置在定位夹具上进行定位,驱动装置驱动测量装置移动至待测气缸盖内,测量所述待测气缸盖的内孔的尺寸,整个过程无需人工作业,自动化程度高,检测效率高,节省测试时间,同时可以避免人工操作不稳定,避免由于人工手法和习惯带给测试结果的不确定性,从而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降低检测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气缸盖内径自动化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气缸盖内径自动化检测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未显示关节机器人);图3为本技术气缸盖内径自动化检测系统中测量装置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气缸盖内径自动化检测系统中气动测量头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气缸盖内径自动化检测系统中气动测量头和测量夹具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气缸盖内径自动化检测系统的图2的A区域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气缸盖内径自动化检测系统中关节机器人末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测量平台,2-测量装置,21-气动测量头,211-出气孔,212-进气孔,213-气道,214-通孔,22-气电转换器,23-气源,3-驱动装置,31-安装板,32-测量夹具,321-支撑板,3211-感应头,322-固定螺栓,323-固定杆,324-活动杆,325-传感器,326-第一弹性件,327-螺纹孔,33-直线驱动模组,34-辅助滑轨,4-定位夹具,41-母板,42-子板,421-第一定位销,5-关节机器人,51-工件夹具,52-固定板,53-活动板,54-第二弹性件,55-固定柱,56-压紧件,57-限位件,6-校准环规,7-过渡平台,8-待测气缸盖。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缸盖内径自动化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测量平台、测量装置、驱动装置、定位夹具和关节机器人;/n所述定位夹具固定在测量平台上,用于定位放置在其上的待测气缸盖;/n所述测量装置位于在定位夹具的一侧,且可拆卸安装在所述驱动装置上,用于测量所述待测气缸盖的内孔的尺寸;/n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测量平台上,用于驱动所述测量装置在测量平台上移动;/n所述关节机器人设置在测量平台一侧,所述关节机器人的末端设有工件夹具,所述关节机器人通过工件夹具夹取待测气缸盖,并实现所述待测气缸盖的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缸盖内径自动化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测量平台、测量装置、驱动装置、定位夹具和关节机器人;
所述定位夹具固定在测量平台上,用于定位放置在其上的待测气缸盖;
所述测量装置位于在定位夹具的一侧,且可拆卸安装在所述驱动装置上,用于测量所述待测气缸盖的内孔的尺寸;
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测量平台上,用于驱动所述测量装置在测量平台上移动;
所述关节机器人设置在测量平台一侧,所述关节机器人的末端设有工件夹具,所述关节机器人通过工件夹具夹取待测气缸盖,并实现所述待测气缸盖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内径自动化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装置包括气动测量头、控制器、通讯模块和触摸屏,所述气动测量头的第一端可拆卸安装在驱动装置上;
所述气动测量头上开设有八个出气孔和四个进气孔,其中八个出气孔以两个为一组形成四组出气孔组,每组出气孔组的两个出气孔对称布置在气动测量头同一纵截面的两侧;四组出气孔组中,其中两组出气孔组布置在气动测量头中部,另外两组出气孔组布置在气动测量头的第二端;
所述四个进气孔布置在靠近气动测量头第一端的位置,且均布置在气动测量头同一横截面上,所述四个进气孔与四组出气孔组一一对应,任一所述进气孔通过气道与对应的出气孔组的两个出气孔连通;
任一所述进气孔通过气电转换器与气源连接;
所述控制器通过通讯模块与气电转换器连接;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驱动装置、触摸屏和关节机器人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缸盖内径自动化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进气孔以两个为一组形成两组进气孔组,其中一组进气孔组的两个进气孔与布置在气动测量头中部的两组出气孔组一一对应,另外一组进气孔组的两个进气孔与布置在气动测量头第二端的两组出气孔组一一对应,任一所述进气孔与对应的出气孔组的两个出气孔布置在气动测量头的同一纵截面上,同一组进气孔组的两个进气孔的开口朝向相互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缸盖内径自动化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安装板、测量夹具、直线驱动模组和辅助滑轨,所述安装板一端与直线驱动模组驱动连接,另一端与辅助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测量夹具设置在安装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远海王彬钟结林
申请(专利权)人:五羊—本田摩托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