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树脂生产用输送管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2864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树脂生产用输送管道,它属于树脂生产技术领域,包括管道本体,所述管道本体包括若干交替设置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外壁上套设有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电热板,所述电热板设于所述第一管道的外表面上,所述电热板上设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和所述电热板之间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有控制器,所述隔热层的外表面上套设有保温层;所述第二管道的内壁包括直筒,所述直筒的两端对称设有梯形筒,所述第二管道上梯形筒端与所述第一管道连通,所述第二管道的外壁上设有振动套,所述振动套连接有振动器。通过设置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加热组件等结构,提高了输送效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树脂生产用输送管道
本技术涉及树脂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树脂生产用输送管道。
技术介绍
树脂通常是指受热后有软化或熔融范围,软化时在外力作用下有流动倾向,常温下是固态、半固态,有时也可以是液态的有机聚合物。广义上的定义,可以作为塑料制品加工原料的任何高分子化合物都称为树脂。在树脂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液态的树脂在不同的处理罐体之间输送,以完成不同的反应等工艺,由于部分树脂输送管道不含加热措施或临时新增的树脂输送管道得不到有效加热,而导致树脂温度降低,粘度增大,影响树脂的输送,甚至在管道内形成凝结,影响树脂输送效率,现有管道输送方式主要通过在管道外部设置导热油夹套或电热丝进行树脂加热,然而采用导热油加热的方式存在导热油泄露的风险,而电热丝加热需要覆盖的面积较大,耗能高,加热效率较低,存在较大的热量散失。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树脂生产用输送管道,解决了树脂输送管道易冷却而致粘度增大,影响树脂输送效率的问题,提高了输送效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树脂生产用输送管道,包括管道本体,所述管道本体包括若干交替设置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内壁设为直通型,所述第一管道的外壁上套设有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电热板,所述电热板设于所述第一管道的外表面上,所述电热板上设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和所述电热板之间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有控制器,所述隔热层的外表面上套设有保温层;所述第二管道的内壁包括直筒,所述直筒的两端对称设有梯形筒,所述第二管道上梯形筒端与所述第一管道连通,所述第二管道的外壁上设有振动套,所述振动套连接有振动器,所述振动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管道的长度设为第一管道的长度的两倍。优选的,所述梯形筒和所述直筒之间的夹角设为12°。优选的,所述第二管道上所述直筒处的内径设为所述第一管道内径的2/3。优选的,所述电热板沿所述第一管道轴向设置。优选的,所述电热板的数量设为多个,若干所述电热板等距离覆盖在所述第一管道的外表面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表现在:1.本技术的第一管道和加热组件,避免了树脂凝结,解决了输送管道易冷却而致粘度增大,影响树脂输送效率的问题,保温层能够减少树脂的热量散失;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内壁打磨光滑,避免了管道内壁的粘附;同时,在第二管道处设置直筒和梯形筒,使第二管道在直径大小间变换,增加输送压力,提高了输送速度。2.本技术的加热组件只设置在第一管道处,不仅保证了树脂输送过程中的热量需求,同时降低了能耗,减少了资源的浪费。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一种树脂生产用输送管道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树脂生产用输送管道的电热板排列示意图。图中:1-管道本体、11-第一管道、12-第二管道、121-直筒、122-梯形筒、2-加热组件、21-电热板、22-隔热层、23-温度传感器、24-控制器、25-保温层、3-振动套、4-振动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1、附图2,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一种树脂生产用输送管道,包括管道本体1,管道本体1包括若干交替设置的第一管道11和第二管道12,第一管道11和第二管道12的内壁均设为光滑,以利于树脂的顺利通过,也避免了树脂冷却后粘结在管道本体1的内壁上,提高了树脂输送效率。第一管道11的内壁设为直通型,以利于树脂的顺利通过,第一管道11的外壁上套设有加热组件2,加热组件2包括电热板21,电热板21设于第一管道11的外表面上,以便于对第一管道11内的树脂进行加热,电热板21上设有隔热层22,以防止热量外泄,隔热层22和电热板21之间设有温度传感器23实时监控第一管道11内的树脂温度,在温度达到需要时停止加热,在温度下降时开始加热,确保树脂温度保持在需要值,温度传感器23连接有控制器24,隔热层22的外表面上套设有保温层25,以防止热量的散发。第二管道12的内壁包括直筒121,直筒121的两端对称设有梯形筒122,第二管道12上梯形筒122端与第一管道11连通,第二管道12的外壁上设有振动套3,振动套3的直径小于第一管道11的外径,振动套3的长度设为第二管道12长度的一半,振动套3嵌在第二管道12的外壁中心处,以降低第二管道12的磨损,并防止在第二管道12振动时脱落,同时对第二管道12内的树脂进行保温,振动套3连接有振动器4,以使第二管道12规律振动,以防止第二管道12内的树脂滞留,以利于树脂的输送。优选第二管道12的长度设为第一管道11的长度的两倍,以减少加热管道的长度,并确保管道本体1内的温度,降低了能耗,节约了资源。梯形筒122和直筒121之间的夹角设为12°,使梯形筒122和直筒121之间缓慢光滑过度,确保树脂的顺利通过,也避免树脂粘贴在内壁上。第二管道12上直筒121处的内径设为第一管道11内径的2/3,一方面缩小树脂通过的通道,增加管道内的压力,又保证了树脂的顺利通过。如图2所示,电热板21沿第一管道11轴向设置,以减少电热板的损伤,从而提高加热效率。电热板的数量设为多个,若干电热板等距离覆盖在第一管道11的外表面上,以便于对第一管道11内的树脂均匀加热。在树脂通过管道本体1时,首先经过第一通道,温度传感器23检测到树脂的温度较低时,传递信息给控制器24,加热组件2立即工作,电热板21开始通电散热,短时间的加热,确保了温度且降低了成本;升温后的树脂进入第二管道12,在短时间内树脂温度不会降低,随着树脂依次通过第二管道12的第一个梯形筒122、直筒121、第二个梯形筒122,通道由宽处逐渐变窄再变宽,第二管道12内的树脂的压力增大,在通过第二管道12后,压力释放,在反复增加压力和释放压力的过程中,加快了树脂的输送速度。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的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
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技术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树脂生产用输送管道,包括管道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本体包括若干交替设置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n所述第一管道的内壁设为直通型,所述第一管道的外壁上套设有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电热板,所述电热板设于所述第一管道的外表面上,所述电热板上设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和所述电热板之间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有控制器,所述隔热层的外表面上套设有保温层;/n所述第二管道的内壁包括直筒,所述直筒的两端对称设有梯形筒,所述第二管道上梯形筒端与所述第一管道连通,所述第二管道的外壁上设有振动套,所述振动套连接有振动器,所述振动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树脂生产用输送管道,包括管道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本体包括若干交替设置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
所述第一管道的内壁设为直通型,所述第一管道的外壁上套设有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电热板,所述电热板设于所述第一管道的外表面上,所述电热板上设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和所述电热板之间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有控制器,所述隔热层的外表面上套设有保温层;
所述第二管道的内壁包括直筒,所述直筒的两端对称设有梯形筒,所述第二管道上梯形筒端与所述第一管道连通,所述第二管道的外壁上设有振动套,所述振动套连接有振动器,所述振动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树脂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清云孙志勇刘萌孙笃新侯学臻孙之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永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