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井口智能电磁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9972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6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油气田井口智能电磁加热装置,属于油气田井口采出物换热外输装置,包括导热油储罐、电磁加热器和电磁控制柜,还包括螺旋环空换热器,所述的螺旋环空换热器是在两端封闭内部中空的螺旋外套管的内部套装了螺旋内管组合而成,在螺旋外套管的两端分别设有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螺旋内管穿过螺旋外套管的两端;导热油储罐的底部出口管路连接至螺旋外套管的一端的介质进口、在管路上安装有循环泵、另一端的介质出口管路连接至电磁加热器的一端、电磁加热器的另一端出口管路连接至导热油储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油气田井口智能电磁加热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加热装置不会直接暴露在外并且内部始终循环加热导热油,能够防止装备干烧造成危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气田井口智能电磁加热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油气田井口采出物换热外输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油气田井口智能电磁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油田生产井采出液中有油、气、水、沙、混合物被同时从油井中采出,通过管线输送到计量间在转输到中转站、联合站进行分离处理,从中转站到每个井口都安装有伴热热水管线,伴热管线热水在井口处与采出物混合提高温度再输送到计量间再到中转站分离,不但增加了初期建设投资,也为后续生产运行增加处理负荷,增加了管理难度,浪费人力物力。近年来,油田部分生产井至中转站之间采出液输送管线旁边伴热管线已取消,在井口上使用电加热装置直接加热或伴热用来输送采出液。而加热方式多采用的是电阻式加热,如电热棒加热、低电阻大电流加热等,这种电阻式加热用在油田油井含有易燃易爆天然气采出液环境是危险的,如果在采出液不足且天然气含量多使得加热部位呈半液半气时,裸露在天然气的部分电热棒或直接与天然气接触金属管部分处于干烧状态,不但加热效果差,还极易引发燃烧或爆炸;即使加热时始终充满液体,也会由于电阻加热部件使用寿命短而需要频繁更换和维修。也有采用电磁加热方式的,如专利技术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油气田井口智能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导热油储罐(1)、电磁加热器(2)和电磁控制柜(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旋环空换热器(6),所述的螺旋环空换热器(6)是在两端封闭内部中空的螺旋外套管(7)的内部套装了螺旋内管(8)组合而成,在螺旋外套管(7)的两端分别设有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螺旋内管(8)穿过螺旋外套管(7)的两端;导热油储罐(1)的底部出口管路连接至螺旋外套管(7)的一端的介质进口、另一端的介质出口管路连接至电磁加热器(2)的一端、电磁加热器(2)的另一端出口管路连接至导热油储罐(1);电磁加热器(2)外壁上设有电磁线圈与电磁控制柜(3)电缆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油气田井口智能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导热油储罐(1)、电磁加热器(2)和电磁控制柜(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旋环空换热器(6),所述的螺旋环空换热器(6)是在两端封闭内部中空的螺旋外套管(7)的内部套装了螺旋内管(8)组合而成,在螺旋外套管(7)的两端分别设有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螺旋内管(8)穿过螺旋外套管(7)的两端;导热油储罐(1)的底部出口管路连接至螺旋外套管(7)的一端的介质进口、另一端的介质出口管路连接至电磁加热器(2)的一端、电磁加热器(2)的另一端出口管路连接至导热油储罐(1);电磁加热器(2)外壁上设有电磁线圈与电磁控制柜(3)电缆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田井口智能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电磁加热器(2)的壳体内设有与壳体固定的电磁感应加热管(19)。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田井口智能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是在电磁加热器(2)的外部套接有护筒(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气田井口智能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是在电磁加热器(2)外壁上覆设有螺旋换热盘管(5),螺旋换热盘管(5)下端进口管路与上端出口管路均穿过护筒(4)的筒壁与冷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星海刘澜涛王心抒刘洪涛李永双王佳春杨树祥
申请(专利权)人:欧森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