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信斌专利>正文

支护机构和临时支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2719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28
本申请涉及挖掘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支护机构和临时支护装置,该支护机构包括:翻转梁体和驱动部件;翻转梁体的第一端用于与顶梁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驱动部件的一端用于与顶梁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驱动部件的另一端与翻转梁体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翻转梁体的第二端设有弹性支撑件,弹性支撑件的第一端与翻转梁体固定连接,弹性支撑件的第二端外露于翻转梁体。本申请提供的支护机构,通过翻转梁体的上挑,将弹性支撑件与顶板接触实现快速支护,弹性支撑件具有一定的形变,对顶板具有较大的支护面积,且支护力柔和、可调,不易将顶板支碎,从而提高人员安全性;此外,翻转梁体还具有挑起金属网的作用,代替人工作业,提高了金属网的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护机构和临时支护装置
本申请涉及挖掘
,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支护机构和临时支护装置。
技术介绍
在巷道或者隧道掘进过程中,每掘进一段距离后,需要立即对刚暴露的顶板进行临时支护,以防止顶板塌冒。目前,一般是采用翻转型的翻转梁体对顶板进行支护。但翻转梁体是刚性体,而顶板是凹凸不平的表面,翻转梁体对顶板仅能实现一点支护,使得支护效果不理想。此外,刚性的翻转梁体的翻转力较大且不可调,容易将顶板支碎,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针对现有的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支护机构和临时支护装置,用以解决现有刚性支护装置对顶板支护效果不佳的问题。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护机构,包括:翻转梁体和驱动部件;所述翻转梁体的第一端用于与顶梁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所述驱动部件的一端用于与所述顶梁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所述驱动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翻转梁体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翻转梁体绕所述顶梁转动;所述翻转梁体的第二端设有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翻转梁体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支撑件的第二端外露于所述翻转梁体。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支撑件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翻转梁体的长度延伸方向一致。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部件为液压千斤顶或者电动推杆。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翻转梁体包括梁体顶板,所述弹性支撑件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翻转梁体的厚度方向靠近所述梁体顶板的一侧。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支撑件包括顺次连接固定段、连接段以及支撑段;所述固定段远离所述连接段的一端为所述弹性支撑件的第一端,所述支撑段远离所述连接段的一端为所述弹性支撑件的第二端;所述连接段与所述固定段呈一预设角度,使得所述支撑段相对于所述固定段朝远离所述翻转梁体的方向翘起。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支撑件为弹簧板组件,所述弹簧板组件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层叠的弹簧板;或者,所述弹性支撑件为钢棍组件,所述钢棍组件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沿着所述翻转梁体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的钢棍。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支撑件的长度至少大于目标顶板的长度与预设余留间距之和;所述预设余留间距为用于支护所述目标顶板的金属网与相邻金属网之间的重合长度。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部件为液压千斤顶或者电动推杆。第二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临时支护装置,包括:顶梁以及至少一个第一个方面的支护机构;任一所述支护机构中的翻转梁体的第一端与所述顶梁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任一所述支护机构中的驱动部件的一端与所述顶梁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所述驱动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翻转梁体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翻转梁体绕所述顶梁转动。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顶梁的数量为多根,所述多根顶梁平行于掘进方向布置且连接为一体;所述多根顶梁中,至少部分所述顶梁的前端连接有至少一个所述支护机构。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临时支护装置还包括:横向连接件;所述横向连接件位于所述支护机构远离所述顶梁的一侧;所述横向连接件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顶梁的长度延伸方向垂直;各所述支护机构中的弹性支撑件的第二端均与所述横向连接件连接。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临时支护装置还包括: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的上端与所述顶梁固定连接。本申请有益技术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护机构或者临时支护装置,通过翻转梁体的上挑,将弹性支撑件与顶板接触实现快速支护,由于弹性支撑件具有一定的形变,对顶板具有较大的支护面积,提高了对顶板的支护效果;且支护力柔和可调,不易将围岩的顶板支碎,从而提高人员安全性;此外,翻转梁体还具有挑起金属网的作用,代替人工作业,提高了金属网的安装效率。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支护结构与梁体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支护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支护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支护结构的俯视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支护结构的弹性支撑件的俯视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临时支护装置的部分结构的俯视图。其中:100-翻转梁体;100a-翻转梁体的第一端;100b-翻转梁体的第二端;100c-延伸部;110-梁体顶板;120-空腔结构;200-弹性支撑件;200a-弹性支撑件的第一端;200b-弹性支撑件的第二端;210-固定段;220-连接段;230-支撑段;300-驱动部件;400-顶梁;500-连接销轴;600-横向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首先对本申请涉及的名词进行介绍和解释:顶板,是指巷道顶部裸露的矿层或者岩石层。弹性支撑件,是指有弹性和柔性的支撑件。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考虑到,现有的临时支护装置中,翻转梁体为刚性体,对于凹凸不平的顶板的支护效果不佳,而且由于翻转梁体的翻转力较大,与顶板的硬接触会碎石下落,增加人员的安全风险。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支护机构和临时支护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如上技术问题。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护机构,包括:翻转梁体100和驱动部件300。翻转梁体100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翻转梁体的第一端100a用于与顶梁400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驱动部件300的一端用于与顶梁400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驱动部件300的另一端与翻转梁体100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用于驱动翻转梁体100绕顶梁400转动。翻转梁体的第二端100b设有弹性支撑件200,弹性支撑件的第一端200a与翻转梁体100固定连接,弹性支撑件的第二端200b外露于翻转梁体100。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护机构,通过翻转梁体的上挑,将弹性支撑件与顶板接触实现快速支护,弹性支撑件具有一定的形变,对顶板具有较大的支护面积,且支护力柔和可调,不易将顶板支碎,从而提高人员安全性;此外,翻转梁体还具有挑起金属网的作用,代替人工作业,提高了金属网的安装效率。在需要支护顶板时,通过驱动部件300将翻转梁体100挑起,弹性支撑件200直接给顶板所需的初撑力,可快速完成破碎顶板的临时支护。此外,在翻转梁体100向下转动后,可以将金属网及钢带放到弹性支撑件200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护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翻转梁体(100)和驱动部件(300);/n所述翻转梁体(100)的第一端(100a)用于与顶梁(400)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n所述驱动部件(300)的一端用于与所述顶梁(400)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所述驱动部件(300)的另一端与所述翻转梁体(100)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翻转梁体(100)绕所述顶梁(400)转动;/n所述翻转梁体(100)的第二端(100b)设有弹性支撑件(200),所述弹性支撑件(200)的第一端(200a)与所述翻转梁体(100)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支撑件(200)的第二端(200b)外露于所述翻转梁体(10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护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翻转梁体(100)和驱动部件(300);
所述翻转梁体(100)的第一端(100a)用于与顶梁(400)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
所述驱动部件(300)的一端用于与所述顶梁(400)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所述驱动部件(300)的另一端与所述翻转梁体(100)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翻转梁体(100)绕所述顶梁(400)转动;
所述翻转梁体(100)的第二端(100b)设有弹性支撑件(200),所述弹性支撑件(200)的第一端(200a)与所述翻转梁体(100)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支撑件(200)的第二端(200b)外露于所述翻转梁体(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件(200)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翻转梁体(100)的长度延伸方向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300)为液压千斤顶或者电动推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件(200)包括顺次连接固定段(210)、连接段(220)以及支撑段(230);
所述固定段(210)远离所述连接段(220)的一端为所述弹性支撑件(200)的第一端(200a),所述支撑段(230)远离所述连接段(220)的一端为所述弹性支撑件(200)的第二端(200b);
所述连接段(220)与所述固定段(210)呈一预设角度,使得所述支撑段(230)相对于所述固定段(210)朝远离所述翻转梁体(100)的方向翘起。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件(200)为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信斌
申请(专利权)人:李信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