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毕建乙专利>正文

一种地下钻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2702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钻孔装置,包括车架、CO致裂器以及液态CO致裂管,所述车架内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CO致裂器、电气柜,且电气柜上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车架顶端的中心位置处铰接有第一气缸,且第一气缸一侧的车架顶端铰接有第二气缸,并且第一气缸的输出端与第二气缸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安装有封孔塞,且封孔塞的内部开设有预留孔,所述封孔塞的上方设置有若干个液态CO致裂管,所述液态CO致裂管之间皆相互连通,且最下方的液态CO致裂管底端安装有输送管线。该地下钻孔装置,不仅能够精确调节钻孔仰角,适用于多种钻孔角度的要求,而且降低了地下钻孔装置的装配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钻孔装置
本技术涉及钻孔增透
,具体为一种地下钻孔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煤矿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矿井开采深度也越来越深,导致煤层地应力越来越大,使透气性系数减小,瓦斯抽采效率逐渐降低,严重影响矿井采掘衔接。为了提高煤层增透性系数和瓦斯抽采效果,近年来科研工作者研究出多种煤层钻孔增透方法:如卸压抽采、深孔预裂爆破、水力化措施等技术,但这些方法因在实施时具有技术条件和工艺不完善、不安全因素或引发煤体突出等问题,导致煤层增透效果不理想。针对这种现象,科研工作者提出了液态CO2致裂增透技术,基于损伤力学和空气动力学,分析液态CO2爆破过程中致裂筒主管内高压气体的压力时程变化,现场试验发现爆破后煤层透气性系数提高17.49-22.76倍、钻屑瓦斯解吸指标Δh2较少50%、瓦斯抽采量增大2倍,钻孔增透速度显著提高。但其中所采用的钻孔增透装置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1、在实际钻孔过程中,由于预设的控制孔和矿井通道地面之间并不完全保持垂直,则在安放液态CO2致裂管时,需要人工调整支架的相对仰角,费时费力且误差较大;2、钻孔增透装置中各组件相对固定,不便于局部组件的延长或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钻孔装置,具备适用于多种钻孔角度、降低装配难度等优点,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钻孔装置,包括车架、CO致裂器以及液态CO致裂管,所述车架内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CO致裂器、电气柜,且电气柜上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车架顶端的中心位置处铰接有第一气缸,且第一气缸一侧的车架顶端铰接有第二气缸,并且第一气缸的输出端与第二气缸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安装有封孔塞,且封孔塞的内部开设有预留孔,所述封孔塞的上方设置有若干个液态CO致裂管,且封孔塞、液态CO致裂管皆位于控制孔的内部,所述液态CO致裂管之间皆相互连通,且最下方的液态CO致裂管底端安装有输送管线。优选的,所述车架底端的拐角位置处皆安装有固定脚轮。优选的,所述第一气缸中部的前侧壁上固定有水平仪。优选的,所述第一气缸、封孔塞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封孔塞为橡胶材质,且封孔塞呈球型结构,并且封孔塞的直径大于液态CO致裂管的直径。优选的,所述预留孔呈Y型结构,且输送管线穿过预留孔。(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钻孔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地下钻孔装置,由于车架、第一气缸以及第二气缸之间皆采用转动连接,则可通过第二气缸推动第一气缸整体在一定范围内任意旋转、改变倾角,并通过水平仪精确读数,确保液态CO致裂管、控制孔之间轴向对应,从而适用于多种钻孔角度的要求;2、该地下钻孔装置,由于第一气缸、封孔塞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便于封孔塞的拆装,并通过在封孔塞的内部开设Y型结构的预留孔,便于输送管线向下延伸,从而降低了地下钻孔装置的装配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局部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架;2、固定脚轮;3、CO2致裂器;4、电气柜;5、控制面板;6、第一气缸;7、水平仪;8、第二气缸;9、封孔塞;10、预留孔;11、液态CO2致裂管;12、输送管线;13、钻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地下钻孔装置,包括车架1、CO2致裂器3以及液态CO2致裂管11,车架1内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CO2致裂器3、电气柜4,且电气柜4上安装有控制面板5,车架1顶端的中心位置处铰接有第一气缸6,且第一气缸6一侧的车架1顶端铰接有第二气缸8,并且第一气缸6的输出端与第二气缸8的中部转动连接,第一气缸6的输出端安装有封孔塞9,且封孔塞9的内部开设有预留孔10,封孔塞9的上方设置有若干个液态CO2致裂管11,且封孔塞9、液态CO2致裂管11皆位于控制孔13的内部,液态CO2致裂管11之间皆相互连通,且最下方的液态CO2致裂管11底端安装有输送管线12,该CO2致裂器3的型号可为SKH-140,该控制面板5的型号可为TC45,该第一气缸6的型号可为SC160-100,该第二气缸8的型号可为SC160-50,且CO2致裂器3、第一气缸6以及第二气缸8的输入端皆与控制面板5内部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如图1中车架1底端的拐角位置处皆安装有固定脚轮2,方便推移。如图1中第一气缸6中部的前侧壁上固定有水平仪7,用于精确读取实际角度值。如图1中第一气缸6、封孔塞9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方便拆装。如图2中封孔塞9为橡胶材质,且封孔塞9呈球型结构,并且封孔塞9的直径大于液态CO2致裂管11的直径,用于底部封堵,形成相对密闭空间。如图2中预留孔10呈Y型结构,且输送管线12穿过预留孔10,避免封孔塞9、输送管线12之间相互阻碍。工作原理:在使用时,根据附图1所示,首先通过固定脚轮2将车架1整体推移至地下待钻孔区域,然后根据预先钻出的控制孔13的角度,并读出当前放置状态下水平仪7的数值,计算出偏差值并输入控制面板5中,则控制面板5内部PLC控制器自动第二气缸8相应伸长,使得第一气缸6整体旋转至对应角度,进而使得第一气缸6整体和控制孔13之间轴向对应;随后,将一根液态CO2致裂管11安插至封孔塞9的顶端,并将其底端的输送管线12穿过Y型结构的预留孔10并与CO2致裂器3相互连接,此时,再次操控控制面板5控制第一气缸6伸长,使得封孔塞9将液态CO2致裂管11推入控制孔13中并形成密闭空间,即可开始钻孔增透工作;根据附图1和附图2所示,随着控制孔13的逐渐加深,可控制第一气缸6收缩复位,然后逐个加设液态CO2致裂管11并一一对接,然后重复上述操作即可;若封孔塞9处磨损严重,还可将其从第一气缸6上螺旋拧下进行更换,最终完成该地下钻孔装置的全部工作。综上所述,该地下钻孔装置,不仅能够精确调节钻孔仰角,适用于多种钻孔角度的要求,而且降低了地下钻孔装置的装配难度。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钻孔装置,包括车架(1)、CO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钻孔装置,包括车架(1)、CO2致裂器(3)以及液态CO2致裂管(1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内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CO2致裂器(3)、电气柜(4),且电气柜(4)上安装有控制面板(5),所述车架(1)顶端的中心位置处铰接有第一气缸(6),且第一气缸(6)一侧的车架(1)顶端铰接有第二气缸(8),并且第一气缸(6)的输出端与第二气缸(8)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气缸(6)的输出端安装有封孔塞(9),且封孔塞(9)的内部开设有预留孔(10),所述封孔塞(9)的上方设置有若干个液态CO2致裂管(11),且封孔塞(9)、液态CO2致裂管(11)皆位于控制孔(13)的内部,所述液态CO2致裂管(11)之间皆相互连通,且最下方的液态CO2致裂管(11)底端安装有输送管线(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边俊奇胡志伟边小峰毕建乙梁建明赵宇新赵忠维
申请(专利权)人:毕建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