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面叠合导流墙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面叠合导流墙,属于导流墙
技术介绍
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制装配化是实现工业化建造的重要发展方向,它具有提高质量、缩短工期、节约能源、减少消耗、清洁生产等优点,是国家大力推广的绿色建造技术。预制叠合结构体系兼具工业化程度高和结构整体性好的优点,是一种较好的适合建筑工业化的结构体系。双面叠合混凝土墙板由两侧预制混凝土墙板、桁架钢筋和后浇混凝土层组成,国内针对该结构体系的性能已经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技术比较成熟,在民用建筑、桥梁、综合管廊等领域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对于水池工程中的各类构件,由于标准化程度低、使用要求高,目前国内应用及相关研究较少。池中导流墙的作用是对水体进行分流,以增强水体的流动。现有技术中的导流墙防水要求不高,通常是在底板施工完成后采用砖砌方式施工,导流墙抗震性能差,而且耗费人工,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由于导流墙按平面外悬臂板设计,为满足强度“等同现浇”的原则,叠合墙板与底板之间的连接节点为设计的重点,现有技术中底板预留插筋干式连接见图2,该方案是在底板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面叠合导流墙,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埋件、叠合板、U型筋和底板,所述预埋件设置于所述叠合板的背面,所述U型筋与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叠合板的底部,叠合板、U型筋和底板依次从上向下固定连接;叠合板包括预制板一、现浇层和预制板二,预制板一、现浇层和预制板二依次从前向后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面叠合导流墙,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埋件、叠合板、U型筋和底板,所述预埋件设置于所述叠合板的背面,所述U型筋与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叠合板的底部,叠合板、U型筋和底板依次从上向下固定连接;叠合板包括预制板一、现浇层和预制板二,预制板一、现浇层和预制板二依次从前向后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叠合导流墙,其特征在于,预制板一内设置单层双向钢筋网片,单层双向钢筋网片为Φ10@1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叠合导流墙,其特征在于,叠合板上设四道变形缝,叠合板上还开设有六道检修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叠合导流墙,其特征在于,U型筋和叠合板宽度相同,U型筋采用现浇混凝土固定连接叠合板和底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叠合导流墙,其特征在于,叠合板采用60mm宽度的预制板一、100mm宽度的现浇层和60mm宽度的预制板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叠合导流墙,其特征在于,叠合板高度3.75m,叠合板长度102.665m,叠合板宽度220mm,叠合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7.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兴,张家华,魏国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南建筑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