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锋专利>正文

一种分布式冷链集装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2311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布式冷链集装器,包括矩形外壳、连接板、刹车片、滚轮、封闭门、拉环、合页、冷气箱、液晶显示屏、通风口、冷气释放孔、对接槽、隔板、制冷机、控制主板和电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电池为锂电池,且可无尾工作1小时,适配市电供电电源预计车载供电电源,给制冷机提供充足的电源,矩形外壳通过滚轮与地面呈滚动式连接,且连接板设置有万向转轴,便于该装置的移动,控制主板通过导线与液晶显示屏和制冷机串联连接,且该控制主板基于4G以及GPS的实时温度监测以及预防性报警管理系统,实时查看运行数据并进行远程操控,隔板通过其底部的导轨与对接槽呈可拆卸式连接,实现分层储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布式冷链集装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冷链集装器,具体为一种分布式冷链集装器,属于冷链集装器

技术介绍
冷链运输是指在运输全过程中,无论是装卸搬运、变更运输方式、更换包装设备等环节,都使所运输货物始终保持一定温度的运输,冷链运输方式可以是公路运输、水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也可以是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运输方式,冷链运输是冷链物流的一个重要环节,冷链运输成本高,而且包含了较复杂的移动制冷技术和保温箱制造技术,冷链运输管理包含更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此,则需要一种分布式冷链集装器来满足目前市面上的需求,虽然目前市面上已经生产出来了多种冷链集装器,但总的来看,却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通病,其一、现有的大部分的冷链物流车由于只有单一温区,货物之间存在温度兼容性问题,无法满载运输,其二、现有的大部分的冷链物流车由于只有单一温区,货物之间存在温度兼容性问题,无法满载运输箱货冷链车货门处的温度与出风口处的温度差异可达7℃以上,其三、现有的冷链集装器无法监控实时查看运行数据并进行远程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分布式冷链集装器。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分布式冷链集装器,包括矩形外壳、连接板、刹车片、滚轮、封闭门、拉环、合页、冷气箱、液晶显示屏、通风口、冷气释放孔、对接槽、隔板、制冷机、控制主板和电池;所述矩形外壳构成该冷链集装器的主体结构,所述连接板连接在矩形外壳的底部四角处,所述刹车片连接在连接板上,所述滚轮位于连接板的底部,所述封闭门设置在矩形外壳的前侧,所述拉环竖直固定在封闭门左侧,所述合页连接在封闭门右侧与矩形外壳之间,所述冷气箱设置在矩形外壳顶部,所述液晶显示屏位于冷气箱前侧面板上,所述通风口位于冷气箱的顶部,所述冷气释放孔设置在冷气箱的底部,所述对接槽固定在矩形外壳内部侧壁上,所述隔板连接在对接槽上,所述制冷机位于冷气箱内部,所述控制主板设置在制冷机和液晶显示屏之间,所述电池位于制冷机左侧。优选的,为了给制冷机提供充足的电源,所述电池为锂电池,且可无尾工作1小时,适配市电供电电源预计车载供电电源。优选的,为了能够一次性储存足够的货物,所述矩形外壳的尺寸为595mm*620mm*1700mm,共330L。优选的,为了便于该装置的移动,所述矩形外壳通过滚轮与地面呈滚动式连接,且连接板设置有万向转轴。优选的,为了实时查看运行数据并进行远程操控,所述控制主板通过导线与液晶显示屏和制冷机串联连接,且该控制主板基于4G以及GPS的实时温度监测以及预防性报警管理系统。优选的,为了实现分层储存,所述隔板通过其底部的导轨与对接槽呈可拆卸式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冷链集装器设计合理,电池为锂电池,且可无尾工作1小时,适配市电供电电源预计车载供电电源,给制冷机提供充足的电源,矩形外壳的尺寸为595mm*620mm*1700mm,共330L,能够一次性储存足够的货物,矩形外壳通过滚轮与地面呈滚动式连接,且连接板设置有万向转轴,便于该装置的移动,控制主板通过导线与液晶显示屏和制冷机串联连接,且该控制主板基于4G以及GPS的实时温度监测以及预防性报警管理系统,实时查看运行数据并进行远程操控,隔板通过其底部的导轨与对接槽呈可拆卸式连接,实现分层储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三维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滚轮细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内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隔板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控制主板连接关系示意图。图中:1、矩形外壳,2、连接板,3、刹车片,4、滚轮,5、封闭门,6、拉环,7、合页,8、冷气箱,9、液晶显示屏,10、通风口,11、冷气释放孔,12、对接槽,13、隔板,14、制冷机,15、控制主板和16、电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一种分布式冷链集装器,包括矩形外壳1、连接板2、刹车片3、滚轮4、封闭门5、拉环6、合页7、冷气箱8、液晶显示屏9、通风口10、冷气释放孔11、对接槽12、隔板13、制冷机14、控制主板15和电池16;所述矩形外壳1构成该冷链集装器的主体结构,所述连接板2连接在矩形外壳1的底部四角处,所述刹车片3连接在连接板2上,所述滚轮4位于连接板2的底部,所述封闭门5设置在矩形外壳1的前侧,所述拉环6竖直固定在封闭门5左侧,所述合页7连接在封闭门5右侧与矩形外壳1之间,所述冷气箱8设置在矩形外壳1顶部,所述液晶显示屏9位于冷气箱8前侧面板上,所述通风口10位于冷气箱8的顶部,所述冷气释放孔11设置在冷气箱8的底部,所述对接槽12固定在矩形外壳1内部侧壁上,所述隔板13连接在对接槽12上,所述制冷机14位于冷气箱8内部,所述控制主板15设置在制冷机14和液晶显示屏9之间,所述电池16位于制冷机14左侧,所述液晶显示屏9的型号为AN-238W03D,所述制冷机14的型号为JBW-93。所述电池16为锂电池,且可无尾工作1小时,适配市电供电电源预计车载供电电源,给制冷机14提供充足的电源,所述矩形外壳1的尺寸为595mm*620mm*1700mm,共330L,能够一次性储存足够的货物,所述矩形外壳1通过滚轮4与地面呈滚动式连接,且连接板2设置有万向转轴,便于该装置的移动,所述控制主板15通过导线与液晶显示屏9和制冷机14串联连接,且该控制主板15基于4G以及GPS的实时温度监测以及预防性报警管理系统,实时查看运行数据并进行远程操控,所述隔板13通过其底部的导轨与对接槽12呈可拆卸式连接,实现分层储存。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冷链集装器时,先将矩形外壳1通过滚轮4与地面呈滚动式连接,然后将隔板13通过其底部的导轨与对接槽12呈可拆卸式连接,实现分层储存,此时控制主板15基于4G以及GPS的实时温度监测以及预防性报警管理系统,通过液晶显示屏9实时查看运行数据并进行远程操控即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布式冷链集装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外壳(1)、连接板(2)、刹车片(3)、滚轮(4)、封闭门(5)、拉环(6)、合页(7)、冷气箱(8)、液晶显示屏(9)、通风口(10)、冷气释放孔(11)、对接槽(12)、隔板(13)、制冷机(14)、控制主板(15)和电池(16);所述矩形外壳(1)构成该冷链集装器的主体结构,所述连接板(2)连接在矩形外壳(1)的底部四角处,所述刹车片(3)连接在连接板(2)上,所述滚轮(4)位于连接板(2)的底部,所述封闭门(5)设置在矩形外壳(1)的前侧,所述拉环(6)竖直固定在封闭门(5)左侧,所述合页(7)连接在封闭门(5)右侧与矩形外壳(1)之间,所述冷气箱(8)设置在矩形外壳(1)顶部,所述液晶显示屏(9)位于冷气箱(8)前侧面板上,所述通风口(10)位于冷气箱(8)的顶部,所述冷气释放孔(11)设置在冷气箱(8)的底部,所述对接槽(12)固定在矩形外壳(1)内部侧壁上,所述隔板(13)连接在对接槽(12)上,所述制冷机(14)位于冷气箱(8)内部,所述控制主板(15)设置在制冷机(14)和液晶显示屏(9)之间,所述电池(16)位于制冷机(14)左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布式冷链集装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外壳(1)、连接板(2)、刹车片(3)、滚轮(4)、封闭门(5)、拉环(6)、合页(7)、冷气箱(8)、液晶显示屏(9)、通风口(10)、冷气释放孔(11)、对接槽(12)、隔板(13)、制冷机(14)、控制主板(15)和电池(16);所述矩形外壳(1)构成该冷链集装器的主体结构,所述连接板(2)连接在矩形外壳(1)的底部四角处,所述刹车片(3)连接在连接板(2)上,所述滚轮(4)位于连接板(2)的底部,所述封闭门(5)设置在矩形外壳(1)的前侧,所述拉环(6)竖直固定在封闭门(5)左侧,所述合页(7)连接在封闭门(5)右侧与矩形外壳(1)之间,所述冷气箱(8)设置在矩形外壳(1)顶部,所述液晶显示屏(9)位于冷气箱(8)前侧面板上,所述通风口(10)位于冷气箱(8)的顶部,所述冷气释放孔(11)设置在冷气箱(8)的底部,所述对接槽(12)固定在矩形外壳(1)内部侧壁上,所述隔板(13)连接在对接槽(12)上,所述制冷机(14)位于冷气箱(8)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锋
申请(专利权)人:陈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