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池州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调光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2166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调光笔,包括笔尖、防滑笔套、笔芯、笔杆、LED灯、智能模块、磁性笔帽、笔夹,笔尖与笔杆以螺纹结构连接,防滑笔套与笔杆的前端活动连接,笔芯穿过笔尖安装在笔杆内部;LED灯与笔杆的后端活动连接,智能模块与LED灯通过电信号进行连接;磁性笔帽与笔尖磁性连接,磁性笔帽上固定安装有笔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智能调光笔设有智能模块、LED灯,通过微控制器智能调节LED灯电流实现调光笔的亮度调节;笔杆上安装有防滑套使得书写更加舒适;笔帽与笔尖磁性连接,笔帽上安装有笔夹,使得调光笔携带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调光笔
本技术涉及发光笔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调光笔。
技术介绍
笔是办公人员常用的必需品,传统的笔在使用时,需要保证使用环境有足够的亮度,在夜晚或特殊的环境或特殊的低亮度环境下,使用非常不方便。目前市场上书写工具的研发仅仅致力于加强对书写舒适感、书写流畅等方面进行改进。现有笔的使用者在晚上写字时,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会有投影投在操作的纸张上,会影响视力以及写字时的效果,同时也会影响写字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笔在不同光照下书写时存在投影且无法调光的缺陷问题,提供了一种智能调光笔。(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智能调光笔,包括笔尖1、防滑笔套2、笔芯3、笔杆4、LED灯5、智能模块6、磁性笔帽7、笔夹8,笔尖1与笔杆4以螺纹结构连接,防滑笔套2与笔杆4的前端活动连接,笔芯3穿过笔尖1安装在笔杆4内部;LED灯5与笔杆4的后端活动连接,智能模块6与LED灯5通过电信号进行连接;磁性笔帽7与笔尖1磁性连接,磁性笔帽7上固定安装有笔夹8。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智能模块包括微控制器、光电检测电路、USB接口电路、蓄电池、开关、RC积分电路、MOS管、比较器、模数转换器,光电检测电路、USB接口电路、蓄电池、开关、RC积分电路为微控制器的外围电路分别与微控制器相连,RC积分电路、MOS管、比较器、模数转换器依次连接,MOS管与LED灯相连,微控制器通过RC积分电路、MOS管、比较器、模数转换器调节LED灯的电流实现LED灯亮度调节。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智能模块包括调光电路,调光电路包括电阻R1、R2,电容C1、MOS管Q1、比较器U1、与门U2、5V电源,电阻R1与电容C1构成RC积分电路,电阻R1一端与微控制器输出的PWM信号相连,电阻R1另一端与电容C1一端、MOS管Q1栅极相连,电容C1另一端接地;MOS管Q1的漏极与LED灯的阴极相连,LED灯的阳极与5V电源相连,MOS管Q1的源极与电阻R2一端、比较器U1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电阻R2另一端接地,比较器U1同相输入端为给定电压,比较器U1的输出端与与门U2的一个输入端相连,与门U2另一输入端与5V电源相连,与门U2的输出端作为反馈信号与微控制器相连。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微控制器为单片机,所述单片机为STC89C52。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MOS管Q1为2SK1058。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比较器U1为LM393。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光电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3、R5、R6、R7、R8、滑动变阻器R4,电容C2、C3,发光二极管D1、D2,运算放大器U3、5V电源,电容C2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1阳极、5V电源相连,电容C2另一端接地,发光二极管D1阴极与电阻R3一端相连,电阻R3另一端接地;滑动变阻器R4一端与5V电源相连,滑动变阻器R4另一端接地,滑动变阻器R4的滑动端与运算放大器U3的反相输入端相连,运算放大器U3同相输入端与电阻R5一端、电阻R6一端相连,电阻R5另一端与5V电源相连,电阻R6另一端接地,电容C3并联在电阻R6两端,电阻R6为光敏电阻;运算放大器U3的输出端与电阻R7一端、R8一端相连,电阻R7另一端与5V电源相连,电阻R8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2阴极相连,发光二极管D2阳极与5V电源相连。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U3为LM393。(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一种智能调光笔设有智能模块、LED灯,智能模块包括微控制器、光电检测电路、USB接口电路、蓄电池、开关、RC积分电路、MOS管、比较器、模数转换器,通过微控制器智能调节LED灯电流实现调光笔的亮度调节;笔杆上安装有防滑套使得书写更加舒适;笔帽与笔尖磁性连接,笔帽上安装有笔夹,使得调光笔携带更加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调光笔结构图;图2为智能模块原理框图;图3为调光电路原理图;图4为光电检测电路原理图。附图标记说明:1、笔尖;2、防滑笔套;3、笔芯;4、笔杆;5、LED灯;6、智能模块;7、磁性笔帽;8、笔夹。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结合图1,一种智能调光笔,包括笔尖1、防滑笔套2、笔芯3、笔杆4、LED灯5、智能模块6、磁性笔帽7、笔夹8,笔尖1与笔杆4以螺纹结构连接,防滑笔套2与笔杆4的前端活动连接,笔芯3穿过笔尖1安装在笔杆4内部;LED灯5与笔杆4的后端活动连接,智能模块6与LED灯5通过电信号进行连接;磁性笔帽7与笔尖1磁性连接,磁性笔帽7上固定安装有笔夹8。结合图2,智能模块6包括微控制器、光电检测电路、USB接口电路、蓄电池、开关、RC积分电路、MOS管、比较器、模数转换器,光电检测电路、USB接口电路、蓄电池、开关、RC积分电路为微控制器的外围电路分别与微控制器相连,RC积分电路、MOS管、比较器、模数转换器依次连接,MOS管与LED灯相连,微控制器通过RC积分电路、MOS管、比较器、模数转换器调节LED灯的电流实现LED灯亮度调节。结合图3,智能模块6包括调光电路,调光电路包括电阻R1、R2,电容C1、MOS管Q1、比较器U1、与门U2、5V电源,电阻R1与电容C1构成RC积分电路,电阻R1一端与微控制器输出的PWM信号相连,电阻R1另一端与电容C1一端、MOS管Q1栅极相连,电容C1另一端接地;MOS管Q1的漏极与LED灯的阴极相连,LED灯的阳极与5V电源相连,MOS管Q1的源极与电阻R2一端、比较器U1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电阻R2另一端接地,比较器U1同相输入端为给定电压,比较器U1的输出端与与门U2的一个输入端相连,与门U2另一输入端与5V电源相连,与门U2的输出端作为反馈信号与微控制器相连。微控制器为单片机,单片机可以为STC89C52。MOS管Q1可以为2SK1058。比较器U1为LM393。电阻R1为470欧姆,电容C1为100微法,电阻R2为100欧姆。结合图4,光电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3、R5、R6、R7、R8、滑动变阻器R4,电容C2、C3,发光二极管D1、D2,运算放大器U3、5V电源,电容C2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1阳极、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调光笔,其特征在于:包括笔尖(1)、防滑笔套(2)、笔芯(3)、笔杆(4)、LED灯(5)、智能模块(6)、磁性笔帽(7)、笔夹(8),笔尖(1)与笔杆(4)以螺纹结构形式连接,防滑笔套(2)与笔杆(4)的前端活动连接,笔芯(3)穿过笔尖(1)安装在笔杆(4)内部;LED灯(5)与笔杆(4)的后端活动连接,智能模块(6)与LED灯(5)通过电信号进行连接;磁性笔帽(7)与笔尖(1)磁性连接,磁性笔帽(7)上固定安装有笔夹(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调光笔,其特征在于:包括笔尖(1)、防滑笔套(2)、笔芯(3)、笔杆(4)、LED灯(5)、智能模块(6)、磁性笔帽(7)、笔夹(8),笔尖(1)与笔杆(4)以螺纹结构形式连接,防滑笔套(2)与笔杆(4)的前端活动连接,笔芯(3)穿过笔尖(1)安装在笔杆(4)内部;LED灯(5)与笔杆(4)的后端活动连接,智能模块(6)与LED灯(5)通过电信号进行连接;磁性笔帽(7)与笔尖(1)磁性连接,磁性笔帽(7)上固定安装有笔夹(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调光笔,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模块(6)包括微控制器、光电检测电路、USB接口电路、蓄电池、开关、RC积分电路、MOS管、比较器、模数转换器,光电检测电路、USB接口电路、蓄电池、开关、RC积分电路为微控制器的外围电路分别与微控制器相连,RC积分电路、MOS管、比较器、模数转换器依次连接,MOS管与LED灯(5)相连,微控制器通过RC积分电路、MOS管、比较器、模数转换器调节LED灯(5)的电流实现LED灯亮度调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调光笔,其特征在于,智能模块包括调光电路,调光电路包括电阻R1、R2,电容C1、MOS管Q1、比较器U1、与门U2、5V电源,电阻R1与电容C1构成RC积分电路,电阻R1一端与微控制器输出的PWM信号相连,电阻R1另一端与电容C1一端、MOS管Q1栅极相连,电容C1另一端接地;MOS管Q1的漏极与LED灯的阴极相连,LED灯的阳极与5V电源相连,MOS管Q1的源极与电阻R2一端、比较器U1的反相输入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传洋孙佐汪洋钱子阳
申请(专利权)人:池州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