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木榨油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2131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木榨油设备,包括榨油箱,所述榨油箱包括上、下盖板,其中上、下盖板均设有一个凹槽,上盖板的凹槽与下盖板的凹槽之间形成一个腔体,该腔体内部设有液压缸,压榨头,垫条,压榨块,油料饼等,其中液压缸固定在榨油箱上,液压缸的活塞杆上安装有压榨头,液压缸通过压榨头将力传递给垫条,垫条将压榨头的推力分散,使其均匀的作用于压榨块上,压榨块作用于油料饼上,从而达到出油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使用液压力代替传统人工重锤击打法榨油,可大大降低木榨油生产过程的劳动强度,降低安全风险,提高出油率,降低单个榨油工位的占地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木榨油设备
本技术涉及油籽榨油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压木榨油设备。
技术介绍
木榨榨油技艺是我国一项传统技艺,历史悠久,工艺源远流长,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该技艺是利用木榨油设备使用人力将油料作物籽粒压榨成食用油,相比于现代工业榨油,古法木榨油能最大程度保留油的原香和营养,产品香气浓郁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木榨榨油的原理,是将处理好的油料作物原料包裹成油料饼,依次叠加放入榨油箱的榨油腔内,在其一侧塞进粗连接块和木楔片,然后人工用吊着的重锤从榨油箱的侧面重击木楔片,俗称“撞榨”。随着楔片的打入,粗连接块向前移动进而挤压油料饼,油料饼受压出油,从槽底沥出。该传统工艺虽然榨出的油品质好,但是操作难度大,生产效率较低,人工强度也大。为改善人工榨油的操作难度与人工强度,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改进后的传统木质榨油设备。中国技术专利CN206264411U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木质榨油设备,该装置在传统榨油箱的楔块外侧设置重锤的导向槽,这个改进可以降低撞榨操作的难度,节省部分劳动力。但是劳动强度依然还是比较大,在撞榨过程中,需要人工连续推动重块不断撞击,而且因为受到了人力的限制,榨后的饼中残油能达到7%~10%,造成浪费,也还是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撞榨操作对技巧要求很高,稍有不慎便会对操作者或周边人造成严重伤害,由于撞榨操作是在榨油箱的外侧发力,一个木榨油工位的占地面积可达榨油箱本身占地面积的3~4倍。为改善人工撞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劳动强度大等问题,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8749071A公开了一种菜籽木榨油加工用自动撞榨装置,该装置的主体为工作台,在工作台的一侧安装液压缸,另外一侧安装U形框架和设置有三级台阶的楔形片,使用时,将U形框架安装到木榨油箱的榨仓内,通过液压缸撞击楔形片来挤压菜籽饼。这个改进可以降低劳动强度及安全风险,提高出油率,但整个装置结构复杂体积庞大,使用时需要垂直于榨油箱放置,一个工位的占地面积比传统装置更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人工撞榨导致的劳动强度高,生产效率低,危险系数高,出油率低以及装置占地面积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代替人工撞榨,安全系数高,出油率高且装置占地面积较小的一种液压木榨油设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液压木榨油设备,包括榨油箱,榨油箱包括上、下盖板,上、下盖板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用于支撑榨油箱的支撑柱,其中上盖板面向下盖板的面上设有一个凹槽,下盖板面向上盖板的面上对应该凹槽位置也设置有一个凹槽,上盖板的凹槽与下盖板的凹槽之间形成一个腔体,其特征在于:该腔体内部从后往前依次安装有垫块、液压缸、压榨头、垫条、压榨块、油料饼,其中液压缸的活塞杆与压榨头相连,液压缸的另一端与垫块以固定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榨油箱上。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上盖板上设有的凹槽与下盖板上设有的凹槽大小一样。对称结构更易于制造,节省制造时间和成本,可使力的分布更均匀。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腔体内,液压缸的上方与下方均安装有定位块,使得液压缸的活塞杆中心线与榨油箱内腔体的中心线位置重合。液压缸的活塞杆处于中间可使液压缸的推力处于中心位置,受力更均衡,且能对液压缸的上下左右的自由度进行约束。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榨油箱的上、下盖板均套有钢箍。钢箍的存在可以有效防止榨油箱在液压缸的强大推力作用下撕裂损坏,对榨油箱的结构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保护作用。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钢箍包括左右对称的两个钢条和前后对称的两个连接块,通过螺栓螺母连接紧固而成。该钢箍的结构简单且易于安装与拆卸。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钢箍为一体式结构,该一体式钢箍上设有螺栓安装部,可通过螺栓进行拧紧。此结构简单且易于安装与拆卸,成本相对较高一些。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榨油箱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两对支撑柱,对称设置的支撑柱通过上下两个连杆连接在一起,两个连杆分别位于榨油箱的上侧与下侧上下两个连杆对榨油箱的上下结构起到了一个约束以及支撑作用,使整体的结构更为稳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再进一步改进,液压缸与垫块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榨油箱上。这种连接方式方便安装与拆卸。该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中采取了液压缸替代了人工使用重锤榨油,极大程度的降低了人工强度以及操作难度,且安全风险极低,由于液压缸作用于油料饼的力大于人工作用力,可以有效的提高出油率,液压缸安装在榨油箱的内腔里,不占用额外位置,使得整个榨油工位的占地面积大大减小。虽然该结构采用了现代化液压缸作为动力源,但油料作物原料的前处理方式、出油方式、接触的器具、防止的位置均未改变,因此使用该设备生产的木榨油并不会改变品质,依然保留了传统木榨有的优良品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榨油箱;2、垫块;3、液压缸;4、压榨头;5、垫条;6、压榨块;7、油料饼;8、定位块、9、钢条;10、连接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液压木榨油设备,包括榨油箱1,垫块2,液压缸3,压榨头4,垫条5,压榨块6,油料饼7,定位块8,钢箍,所述榨油箱1包括上、下盖板,上、下盖板左右两侧对称设置两对有用于支撑榨油箱1的支撑柱,对称设置的支撑柱通过上下两个连杆连接在一起,两个连杆位于榨油箱的上侧与下侧,从而对榨油箱1的上下结构起到了一个约束以及支撑作用,其中上盖板面向下盖板的面上设有一个凹槽,下盖板面向上盖板的面上对应该凹槽位置也设置有一个凹槽,上盖板上设有的凹槽与下盖板上设有的凹槽大小一致且形成一个腔体,该腔体从后往前依次设有垫块2、液压缸3、垫条5、压榨块6、油料饼7。其中液压缸3与垫块2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在榨油箱1上,设置垫块2的目的在于均匀分散液压缸3尾部的反作用力,防止损坏榨油箱1,液压缸3的活塞杆与压榨头4相连,液压缸3的上下方均安装有定位块8,使得液压缸3的活塞杆中心线与榨油箱内腔体的中心线位置重合,从而使液压缸3的推力处于中心位置。为了使榨油箱1在液压缸3的强大推力下依然保持结构的完好,榨油箱1的上、下盖板上均套有钢箍,该钢箍包括左右对称的两个钢条9和前后对称的两个连接块10,其中钢条9的两端设有外螺纹,连接块10设有与之对应的孔穿过该螺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木榨油设备,包括榨油箱,榨油箱包括上、下盖板,上、下盖板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用于支撑榨油箱的支撑柱, 其中上盖板面向下盖板的面上设有一个凹槽,下盖板面向上盖板的面上对应该凹槽位置也设置有一个凹槽,上盖板的凹槽与下盖板的凹槽之间形成一个腔体,其特征在于:该腔体内部从后往前依次安装有垫块、液压缸、压榨头、垫条、压榨块、油料饼,其中液压缸的活塞杆与压榨头相连,液压缸的另一端与垫块以固定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榨油箱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木榨油设备,包括榨油箱,榨油箱包括上、下盖板,上、下盖板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用于支撑榨油箱的支撑柱,其中上盖板面向下盖板的面上设有一个凹槽,下盖板面向上盖板的面上对应该凹槽位置也设置有一个凹槽,上盖板的凹槽与下盖板的凹槽之间形成一个腔体,其特征在于:该腔体内部从后往前依次安装有垫块、液压缸、压榨头、垫条、压榨块、油料饼,其中液压缸的活塞杆与压榨头相连,液压缸的另一端与垫块以固定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榨油箱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木榨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上设有的凹槽与下盖板上设有的凹槽大小一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木榨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内,液压缸的上方与下方均安装有定位块,使得液压缸的活塞杆中心线与榨油箱内腔体的中心线位置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权刘洋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香满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