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散热的钻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1912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易散热的钻头,包括钻柄及钻杆,所述钻杆上设有排屑槽,还包括散热机构,所述钻柄上设有外螺纹,所述钻柄与钻杆相接处设有凸环,所述散热机构包括螺接于钻柄上的底盖、设在底盖底部的第一出水嘴以及螺接于钻柄上且与底盖顶部相抵的水箱,所述底盖上开设有顶部呈开口的储水腔,所述储水腔底部插设有与其相连通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底端的外圆周壁上设有限位环,所述第一出水嘴包括套设于出水管底端的套接部以及设在套接部底端的出水部,所述套接部的内壁上设有与限位环相适配的限位槽,所述第一出水嘴相对出水管通过按拉的方式实现启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排尘、散热效果好,有效提高工件的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散热的钻头
本技术涉及切削工具
,具体涉及一种易散热的钻头。
技术介绍
钻头是用以在实体材料上钻削出通孔或盲孔,并能对已有的孔扩孔的刀具。常用的钻头主要有麻花钻、扁钻、中心钻、深孔钻和套料钻。扩孔钻和锪钻虽不能在实体材料上钻孔,但习惯上也将它们归入钻头一类。市场没有销售的易散热钻头,而现有的钻头排尘困难,不容易散热,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增大了工件的加工成本。现有的钻头通过在其轴向相方向设置过水通道来进行散热,因此,容易导致钻头本身的强度降低,从而使得钻头的钻杆部分容易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度高,散热、排尘效果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了工件加工成本的钻头。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易散热的钻头,包括钻柄及钻杆,所述钻杆上设有排屑槽,还包括散热机构,所述钻柄上设有外螺纹,所述钻柄与钻杆相接处设有凸环,所述散热机构包括螺接于钻柄上的底盖、设在底盖底部的第一出水嘴以及螺接于钻柄上且与底盖顶部相抵的水箱,所述底盖上开设有顶部呈开口的储水腔,所述储水腔底部插设有与其相连通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底端的外圆周壁上设有限位环,所述第一出水嘴包括套设于出水管底端的套接部以及设在套接部底端的出水部,所述套接部的内壁上设有与限位环相适配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相对出水管轴向方向至少设有两个,所述套接部内设有用于连通出水管内孔与出水部内腔的导水孔,所述第一出水嘴相对出水管通过按拉的方式实现启闭,所述第一出水嘴的出水方向朝向钻杆底端设置,所述水箱底部设有与储水腔相连通的出水孔,所述水箱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水孔。上述结构中,在使用本技术时,将钻柄顶端安装在电钻上,把安装好钻头的电钻携带到待打孔的工件旁,接通电源,通过进水孔向水箱中加满水,将钻头对准待打孔的工件,将第一出水嘴向下拉,使得上方的限位槽与限位环相配合进行卡合,即出水管的内孔通过导水孔与出水部的内腔相连通,水箱内的水通过出水孔流入储水腔内,再通过出水管从第一水嘴中流出;打开电源开关,在电钻的作用下,钻杆将在待打孔的工件上转动,钻杆钻进待打孔的工件中,产生的尘从孔中排出,钻孔的同时,从第一出水嘴内流出的水进行排尘,且能够对钻杆进行冷却散热,从而提高了工件加工的效率;孔钻好后,关闭电源开关,通过套接部向上按压第一出水嘴,使得限位环与初始的限位槽相配合卡合,导水孔与出水管的底壁配合密封,截断了出水管内孔与出水部内腔的连通,阻止水箱中的水从第一出水嘴流下。通过设置散热机构能够在钻头钻孔时进行排尘且能够对钻杆进行散热,从而提高了排尘、散热的效果,提高了工件的加工效率,降低了工件加工的成本。通过将第一出水嘴设置成按拉式的启闭方式能够提高启闭第一出水嘴的便捷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工件加工的效率。通过设置凸环能够对底盖的安装进行限位,防止安装底盖时扭矩过大而脱丝,从而提高了本技术安装时的便捷性及可靠性,提高了本技术的装配效率;还能够在使用者钻孔时,孔钻通了电钻还往下按压或钻孔深度达到钻杆最大长度时的情况下,凸环与工件先碰撞,从而保护了散热机构不损坏,降低了本技术的使用成本。通过设置多个限位槽能够对出水嘴的出水量进行调节,从而能够使得本技术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工况,扩大了本技术的适用范围。通过将水箱与底盖螺接于钻柄上能够便于在钻杆断裂的情况下,将其拆卸下来,从而降低了本技术的使用成本。通过将散热机构螺接于钻柄上来实现钻杆的排尘、散热,能够不用在钻头内开设通道,从而不影响钻头的结构强度,提高了本技术的可靠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盖的底部位于凸环外侧设有凹槽,所述第一出水嘴位于凹槽内,且其出水端至钻杆底端的垂直距离大于凸环底面至钻杆底部的垂直距离。采用上述结构,能够进一步保护第一水嘴在钻孔时不受损,从而提高了本技术的使用成本。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箱的外侧壁上设有阶梯,所述水箱外侧套设有与阶梯相抵的旋转套,所述旋转套的内壁上开设有与进水孔相连通的环形槽,所述旋转套的外圆周壁上开设有与环形槽相连通的连接孔。上述结构中,将水管一端连接于旋转套的连接孔内,另一端连接于水龙头或供水管道,使其对水箱进行供水,从而能够使得本技术不需要频繁对水箱进行加水而进行工作,提高了本技术工件的加工效率。通过设置环形槽能够使得旋转套不随着水箱转动的情况下始终能够保持与进水孔相连通的状态,从而能够提高本技术加工工件的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箱上方设有与钻柄螺接的锁紧套,所述锁紧套的底面与旋转套的顶面相抵。上述结构中,通过设置锁紧套能够对水箱进行限位固定,使得水箱固定更稳定,提高了水箱供水的稳定性;还能够对旋转套进行限位固定,防止其上下晃动位移,从而提高了旋转套的稳定性,提高了本技术的可靠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槽内位于第一出水嘴的外侧设有第二出水嘴,所述第二出水嘴的出水方向与第一出水嘴的出水方向反向设置,所述第一出水嘴与第二出水嘴均设有若干个,且相对底盖中心周向均布设置。上述结构中,第二出水嘴与第一出水嘴通过钻头带动底盖进行转动的同时转动,从而能够形成两层水帘,能够在对钻孔位置进行散热、排尘的同时,防止多余的尘遗漏,从而提高了本技术排尘、散热的效果,且能够避免使用者将尘吸入身体内,提高了本技术的可靠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盖上位于凹槽外侧设有弹性组件,所述底盖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弹性组件包括位于通孔内的球体以及弹簧,所述通孔底端设有与球体相适配的限位孔,所述球体相对限位孔可滚动,所述弹簧一端抵于球体上,另一端抵于水箱底部。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在使用者钻孔时,孔钻通了电钻还往下按压或钻孔深度达到钻杆最大长度时的情况下,球体与工件先碰撞,从而保护了散热机构不损坏,降低了本技术的使用成本。通过设置弹簧能够进一步降低散热机构受到的力,且能够极大的减少钻柄受到的应力,从而提高了本技术的可靠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组件至少设有三组,且相对底盖中心轴线周向设置。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提高底盖的稳定性,且能够提高弹性组件的缓冲能力以及耐摩擦能力,从而提高了本技术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图3为图1中B处的结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中出水部内腔通过导水孔与出水管内孔相连通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含义:1-钻柄;2-钻杆;21-排屑槽;3-散热机构;11-凸环;31-底盖;32-第一出水嘴;33-水箱;311-储水腔;4-出水管;41-限位环;321-套接部;322-出水部;3211-限位槽;3212-导水孔;331-出水孔;332-进水孔;312-凹槽;5-旋转套;51-环形槽;52-连接孔;6-锁紧套;7-第二出水嘴;8-弹性组件;313-通孔;81-球体;82-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易散热的钻头,包括钻柄及钻杆,所述钻杆上设有排屑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机构,所述钻柄上设有外螺纹,所述钻柄与钻杆相接处设有凸环,所述散热机构包括螺接于钻柄上的底盖、设在底盖底部的第一出水嘴以及螺接于钻柄上且与底盖顶部相抵的水箱,所述底盖上开设有顶部呈开口的储水腔,所述储水腔底部插设有与其相连通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底端的外圆周壁上设有限位环,所述第一出水嘴包括套设于出水管底端的套接部以及设在套接部底端的出水部,所述套接部的内壁上设有与限位环相适配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相对出水管轴向方向至少设有两个,所述套接部内设有用于连通出水管内孔与出水部内腔的导水孔,所述第一出水嘴相对出水管通过按拉的方式实现启闭,所述第一出水嘴的出水方向朝向钻杆底端设置,所述水箱底部设有与储水腔相连通的出水孔,所述水箱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水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散热的钻头,包括钻柄及钻杆,所述钻杆上设有排屑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机构,所述钻柄上设有外螺纹,所述钻柄与钻杆相接处设有凸环,所述散热机构包括螺接于钻柄上的底盖、设在底盖底部的第一出水嘴以及螺接于钻柄上且与底盖顶部相抵的水箱,所述底盖上开设有顶部呈开口的储水腔,所述储水腔底部插设有与其相连通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底端的外圆周壁上设有限位环,所述第一出水嘴包括套设于出水管底端的套接部以及设在套接部底端的出水部,所述套接部的内壁上设有与限位环相适配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相对出水管轴向方向至少设有两个,所述套接部内设有用于连通出水管内孔与出水部内腔的导水孔,所述第一出水嘴相对出水管通过按拉的方式实现启闭,所述第一出水嘴的出水方向朝向钻杆底端设置,所述水箱底部设有与储水腔相连通的出水孔,所述水箱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水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散热的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的底部位于凸环外侧设有凹槽,所述第一出水嘴位于凹槽内,且其出水端至钻杆底端的垂直距离大于凸环底面至钻杆底部的垂直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散热的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的外侧壁上设有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紫晖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浙南合金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