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铝型材吸能盒底板冲切加工的下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1867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00
一种用于铝型材吸能盒底板冲切加工的下模结构,包括下模本体和静刀,静刀固定在下模本体上,静刀由依次设置的主定位段、连接段、冲切段和副定位段,主定位段、副定位段将静刀定位,连接段连接主定位段和冲切段;所述冲切段设有两条与产品件外廓匹配的修边刃口,在两条修边刃口之间设有圆形孔刃口和梯形孔刃口,在圆形孔刃口和梯形孔刃口之间设有固定静刀的第一紧固螺钉,第一紧固螺钉将冲切段与下模本体固定。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配合静刀只需一道工序即可完成吸能盒底板产品件的修边、冲孔冲切加工,减少了加工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大降低了加工成本且节省人力和模具的投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铝型材吸能盒底板冲切加工的下模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冲切模具,特别是用于铝型材吸能盒底板冲切加工的下模结构。
技术介绍
吸能盒底板是吸能盒与纵梁的连接件,其作用是将吸能盒与纵梁可靠连接。吸能盒是车身重要的碰撞吸能结构,在车身前部发生碰撞时,自身能够压溃变形并吸能,同时通过吸能盒底板将碰撞力传递到纵梁的承力结构上。作为连接件,吸能盒底板要保证其产品结构性能,外形尺寸要与吸能盒及纵梁连接处相匹配以保证焊接性,同时随着汽车轻量化的要求,车身各部件均要降低重量,一些吸能盒底板也采用铝型材制作。基于铝型材的特殊性,其形状可制成满足设计要求的截形,为了保证与吸能盒及纵梁的匹配,铝型材外形需要进行二次加工。一种吸能盒底板如图4所示,图示产品的上部需要进行修边及冲孔加工,该吸能盒底板的修边及冲孔尺寸较大。现有技术是采用机加工形式进行加工或分工序冲切加工。存在的问题是:机加工成本较高,工作效率低。冲压加工采用先冲孔,再以孔定位修边加工的分序加工。考虑到刀的强度及定位问题,两条修边也分为两工序,因此该铝型材底板冲切加工需要三道工序,增加了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效益,同时工装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之弊端,提供一种可在一道工序中同时完成修边、冲孔加工的用于铝型材吸能盒底板冲切加工的下模结构。本技术所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用于铝型材吸能盒底板冲切加工的下模结构,包括下模本体和静刀,静刀固定在下模本体上,静刀依次设置主定位段、连接段、冲切段和副定位段,主定位段、副定位段将静刀定位,连接段连接主定位段和冲切段;所述冲切段设有两条与产品件外廓匹配的修边刃口,在两条修边刃口之间设有圆形孔刃口和梯形孔刃口,在圆形孔刃口和梯形孔刃口之间设有固定静刀的第一紧固螺钉,第一紧固螺钉将冲切段与下模本体固定。上述用于铝型材吸能盒底板冲切加工的下模结构,所述主定位段为矩形,连接段为横截面积小于主定位段的矩形,下模本体对应主定位段和连接段设有形状匹配的定位孔,定位段、连接段匹配插合到定位孔内,主定位段经第二紧固螺钉与下模本体固定。上述用于铝型材吸能盒底板冲切加工的下模结构,所述副定位段为凸出于冲切段两侧的凸耳,下模本体一侧边部设有凸耳安装槽,凸耳位于凸耳安装槽内,凸耳与凸耳安装槽匹配对合,凸耳上部与侧部连接处圆弧过渡。上述用于铝型材吸能盒底板冲切加工的下模结构,主定位段与定位孔过渡配合,连接段与定位孔间隙配合,凸耳两端与凸耳安装槽过渡配合。上述用于铝型材吸能盒底板冲切加工的下模结构,连接段与冲切段连接部位设有圆弧过渡段。本技术包括用于冲切加工的下模本体和固定在下模本体上的静刀,根据产品件外形及冲切要求,静刀中部设计了可同时完成冲孔、修边的冲切结构,静刀两端设计了定位结构,定位结构配合紧固螺钉将静刀可靠定位、固定在下模上,静刀配合动刀一次性完成对吸能盒底板的修边、冲孔加工。采用本技术只需一道工序即可完成产品件的修边、冲孔冲切加工,减少了加工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大降低了加工成本且节省人力和模具的投入。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静刀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A向视图;图4是吸能盒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为:1、下模本体,1-1、定位孔,1-2、凸耳安装槽,2、静刀,2-1、主定位段,2-2、连接段,2-3、修边刃口,2-4、凸耳,2-5、圆弧过渡段,2-6、圆形孔刃口,2-7、梯形孔刃口,3、第一紧固螺钉,4、第二紧固螺钉。具体实施方式参看图1-图3,本技术包括下模本体1和静刀2。静刀固定在下模本体上。静刀依次设置主定位段2-1、连接段2-2、冲切段和副定位段构成,副定位段为对称设置在静刀一侧的凸耳2-4,由主定位段、副定位段将静刀可靠定位。冲切段是对吸能盒底板加工的主体,冲切段设有两条与产品件外廓匹配的修边刃口2-3,在两条修边刃口之间设有圆形孔刃口2-6和梯形孔刃口2-7,在圆形孔刃口和梯形孔刃口之间设有固定静刀的第一紧固螺钉3。参看图3,主定位段为矩形,连接段为横截面积小于主定位段的矩形,下模本体对应主定位段和连接段设有大矩形连接小矩形、与主定位段和连接段形状匹配的定位孔1-1,定位段、连接段匹配插合到定位孔内,主定位段与定位孔采用较大过盈量的过渡配合。主定位段的上下两个面与定位孔配合,构成对静刀在Y方向上的定位,主定位段的左右面与定位孔配合,构成对静刀X方向的定位。连接段与定位孔间隙配合,主定位段经第二紧固螺钉4与下模本体固定。参看图1、图3,副定位段即凸耳位于静刀的边部,下模本体一侧边部设有凸耳安装槽1-2,凸耳位于凸耳安装槽内,凸耳与凸耳安装槽匹配对合,凸耳两端与凸耳安装槽采用小过盈量的过渡配合。凸耳上部与侧部连接处圆弧过渡,该圆弧过渡部位与产品件的弯折部位贴合。副定位段一方面起到辅助定位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提高静刀边部的强度,还可以起到对产品件的支撑作用。参看图2,连接段与冲切段连接部位设有圆弧过渡段2-5,以避免应力集中。本技术采用主、副定位段的结构,实现了对静刀的可靠定位,可以满足对产品件的加工要求。修边刃口、圆形孔刃口和梯形孔刃口的设置,实现在一道冲切工序完成加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铝型材吸能盒底板冲切加工的下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本体(1)和静刀(2),静刀固定在下模本体上,静刀依次设置主定位段(2-1)、连接段(2-2)、冲切段和副定位段,主定位段、副定位段将静刀定位,连接段连接主定位段和冲切段;所述冲切段设有两条与产品件外廓匹配的修边刃口(2-3),在两条修边刃口之间设有圆形孔刃口(2-6)和梯形孔刃口(2-7),在圆形孔刃口和梯形孔刃口之间设有固定静刀的第一紧固螺钉(3),第一紧固螺钉将冲切段与下模本体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铝型材吸能盒底板冲切加工的下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本体(1)和静刀(2),静刀固定在下模本体上,静刀依次设置主定位段(2-1)、连接段(2-2)、冲切段和副定位段,主定位段、副定位段将静刀定位,连接段连接主定位段和冲切段;所述冲切段设有两条与产品件外廓匹配的修边刃口(2-3),在两条修边刃口之间设有圆形孔刃口(2-6)和梯形孔刃口(2-7),在圆形孔刃口和梯形孔刃口之间设有固定静刀的第一紧固螺钉(3),第一紧固螺钉将冲切段与下模本体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铝型材吸能盒底板冲切加工的下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定位段为矩形,连接段为横截面积小于主定位段的矩形,下模本体对应主定位段和连接段设有形状匹配的定位孔(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栋韩佳尚建花赵北明田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凌云工业科技有限公司凌云汽车技术分公司上海凌云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