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纯二氧化碳吸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1696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纯二氧化碳吸附器,包括带紧装置压在吸附试剂盒上方,将吸附剂压制在吸附试剂盒内,减小死空间,防止吸附剂粉化及泄漏,其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成本低,在吸附试剂盒和拆卸时,所述第二压板上方的提拉带在提拉装置的作用下,将第二压板向上提升,使带紧装置中部离开吸附试剂盒上表面,方便吸附试剂盒的拆卸,采用气体分布器气流分布好,有效的解决了吸附塔内出现偏流现象,利用所述下气体分布器与带紧装置中间设置有吸附试剂盒,所述吸附试剂盒设置在环形托盘上,所述环形托盘可旋出筒体外部,方便吸附饱和之后的吸附剂替换,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纯二氧化碳吸附器
本技术涉及气体提纯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高纯二氧化碳吸附器。
技术介绍
对于生产电子级液体二氧化碳,吸附器的结构设计很关键,也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气流分布不理想,吸附塔内出现偏流现象,吸附器出来的气体中微量杂质可能超标,塔内的吸附剂利用率可能下降至80%甚至更低的水平;吸附剂在往复气流的冲刷震荡下,发生蠕动导致吸附剂粉化,在吸附塔内,随着往复气流的循环冲击,吸附剂蠕动、磨耗而出现小空隙,从而出现了跳动的空间,跳动加剧了吸附剂磨耗,磨耗产生粉末的流出使吸附剂空隙越来越大,空隙越大越给更大的跳动创造了条件,就这样恶性循环,久而久之,吸附剂出现大面积粉化,受设计工艺和装填方式的限制,吸附剂装填后多少都会留下一定的死空间,这给吸附剂的蠕动提供了更大的几率;吸附饱和之后的吸附剂替换困难,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纯二氧化碳吸附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包括上筒体和下筒体,所述上筒体和下筒体之间设置有环形托盘,所述上筒体和下筒体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支撑柱,所述上筒体和下筒体通过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筒体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口,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进气口,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气体分布器,所述筒体的上部设置有带紧装置,所述带紧装置包括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所述第一压板与第二压板为环形,所述第一压板直径大于第二压板直径,所述第一压板外边缘固定在上筒体内壁,所述第一压板内边缘与第二压板外边缘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压网,所述第二压板内设置有第二弹性压网,所述气体分布器与带紧装置中间设置有吸附试剂盒,所述第一压板的底部紧贴吸附试剂盒,所述吸附试剂盒设置在环形托盘上,所述环形托盘可旋出筒体外部。优选的是,所述进气口外设置有进气管接头,所述进气口与进气管接头可拆卸,所述排气口外设置有出气接头,所述出气接头与排气口可拆卸连接。优选的是,所述环形托盘一侧与支撑柱转动连接,所述环形托盘设置有套环,所述套环套设在支撑柱上。优选的是,所述环形托盘的内径小于筒体内径,所述环形托盘的外径大于筒体外径。优选的是,所述环形托盘上、下表面均设有膨胀密封套,所述膨胀密封套内设置有环形空腔,所述环形空腔通过通气管与外部的气泵相通。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压板上方设置有提拉带,所述提拉带底端与第二压板固定连接,顶端与上筒体上的提拉装置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下述有益效果:1、本技术利用带紧装置压在吸附试剂盒上方,将吸附剂压制在吸附试剂盒内,减小死空间,防止吸附剂粉化及泄漏,其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成本低,在吸附试剂盒和拆卸时,所述第二压板上方的提拉带在提拉装置的作用下,将第二压板向上提升,使带紧装置中部离开吸附试剂盒上表面,方便吸附试剂盒的拆卸。2、本技术采用气体分布器气流分布好,有效的解决了吸附塔内出现偏流现象。3、本技术利用所述气体分布器与带紧装置中间设置有吸附试剂盒,所述吸附试剂盒设置在环形托盘上,所述环形托盘可旋出筒体外部,方便吸附饱和之后的吸附剂替换,省时省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所述环形托盘俯视图。所示附图中,上筒体1,下筒体2,环形托盘3,支撑柱4,排气口5,进气口6,气体分布器7,第一压板8,第二压板9,第一弹性压网10,第二弹性压网11,吸附试剂盒12,提拉带13,提拉装置14,套环15,膨胀密封套16,气泵1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如图1-2所示,一种高纯二氧化碳吸附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包括上筒体1和下筒体2,所述上筒体1和下筒体2之间设置有环形托盘3,所述上筒体1和下筒体2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支撑柱4,所述上筒体1和下筒体2通过支撑柱4固定连接,所述筒体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口5,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进气口6,所述进气口6外设置有进气管接头,所述进气口6与进气管接头可拆卸,所述排气口5外设置有出气接头,所述出气接头与排气口5可拆卸连接。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气体分布器7,所述气体分布器7使进入筒体内的气体合理分布,有效的解决了吸附塔内出现偏流现象,所述筒体的上部设置有带紧装置,所述带紧装置包括第一压板8和第二压板9,所述第一压板8与第二压板9为环形,所述第一压板8直径大于第二压板9直径,所述第一压板8外边缘固定在上筒体1内壁,所述第一压板8内边缘与第二压板9外边缘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压网10,所述第二压板9内设置有第二弹性压网11,所述气体分布器7与带紧装置中间设置有吸附试剂盒12,所述第一压板8的底部紧贴吸附试剂盒12,所述第二压板9上方设置有提拉带13,所述提拉带13底端与第二压板9固定连接,顶端与上筒体1上的提拉装置14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压网10,第二弹性压网11在吸附器工作时压紧所述吸附试剂盒12上表面,所述第一弹性压网10和第二弹性压网11可由2-3层20目的弹性网组成,减小吸附剂内部的死空间,防止吸附剂粉化及泄漏,所述吸附试剂盒12设置在环形托盘3上,所述环形托盘3可旋出筒体外部,方便吸附饱和之后的吸附剂替换,省时省力,所述环形托盘3一侧与支撑柱4转动连接,所述环形托盘3设置有套环15,所述套环15套设在支撑柱4上,所述环形托盘3的内径小于筒体内径,所述环形托盘3的外径大于筒体外径,所述环形托盘3上、下表面均设有膨胀密封套16,所述膨胀密封套16内设置有环形空腔,所述环形空腔通过通气管与外部的气泵17相通,当环形托盘3选入筒体后,所述气泵17向膨胀密封套16内输送空气,将环形托盘3与上、下筒体2之间的空间密封。尽管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技术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技术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纯二氧化碳吸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包括上筒体和下筒体,所述上筒体和下筒体之间设置有环形托盘,所述上筒体和下筒体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支撑柱,所述上筒体和下筒体通过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筒体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口,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进气口,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气体分布器,所述筒体的上部设置有带紧装置,所述带紧装置包括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所述第一压板与第二压板为环形,所述第一压板直径大于第二压板直径,所述第一压板外边缘固定在上筒体内壁,所述第一压板内边缘与第二压板外边缘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压网,所述第二压板内设置有第二弹性压网,所述气体分布器与带紧装置中间设置有吸附试剂盒,所述第一压板的底部紧贴吸附试剂盒,所述吸附试剂盒设置在环形托盘上,所述环形托盘可旋出筒体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纯二氧化碳吸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包括上筒体和下筒体,所述上筒体和下筒体之间设置有环形托盘,所述上筒体和下筒体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支撑柱,所述上筒体和下筒体通过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筒体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口,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进气口,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气体分布器,所述筒体的上部设置有带紧装置,所述带紧装置包括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所述第一压板与第二压板为环形,所述第一压板直径大于第二压板直径,所述第一压板外边缘固定在上筒体内壁,所述第一压板内边缘与第二压板外边缘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压网,所述第二压板内设置有第二弹性压网,所述气体分布器与带紧装置中间设置有吸附试剂盒,所述第一压板的底部紧贴吸附试剂盒,所述吸附试剂盒设置在环形托盘上,所述环形托盘可旋出筒体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纯二氧化碳吸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外设置有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涛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佰成气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