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主动回油式油气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1680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主动回油式油气分离器,包括底盘和设置在底盘上的箱体,箱体上端设置有盖板,盖板下端位于油气混合气出口下方处分别设置有出口滤网,箱体上设置有回油口,箱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液位镜,箱体内还纵向设置有升降杆,升降杆的上端贯穿盖板并与PLC控制单元连接,升降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单向挡板,单向挡板将箱体上下分隔为分油腔和压缩腔,压缩腔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单向挡板通过埋设在升降杆中的引线与PLC控制单元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使油气分离器内部避免出现存油过多而导致出口工质携带润滑油过多,影响其他部件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主动回油式油气分离器
本技术工程机械设备润滑的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主动回油式油气分离器。
技术介绍
在工厂动力循环的工程实践中,闭式系统的关键设备需要被润滑,但设备本身无法将已经完成润滑任务的润滑油重新利用,因而需要使用专门的油气分离器,在设备出口对含油工质进行油气分离,以防止工质携带润滑油进入到系统中,影响其他部件的正常运行,降低系统效率。但是,现有的油气分离器大多注重于分油而忽略了回油,导致回油效果不理想,从而引起油气分离器内部存油过多,过多的润滑油没有及时回流到润滑油循环系统中,以至于经油气分离器后排出的工质携带的润滑油过多,对系统效率以及其他部件的正常运行带来影响。因此,现有技术中亟需一种可以根据分油量来调节回油量,使油气分离器内部不会出现因存油过多导致出口工质携带过多润滑油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调控回油速度,避免油气分离器内部出现存油过多,从而避免出口工质携带润滑油过多的主动回油式油气分离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主动回油式油气分离器,包括底盘和设置在所述底盘上的箱体,所述箱体上端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设置有油气混合气进口和油气混合气出口,所述盖板下端位于所述油气混合气进口下方处分别设置有进口滤网,所述盖板下端位于所述油气混合气出口下方处分别设置有出口滤网,所述箱体上设置有回油口,所述箱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液位镜,所述箱体内还纵向设置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上端贯穿所述盖板并与PLC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升降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单向挡板,所述单向挡板将所述箱体上下分隔为分油腔和压缩腔,所述压缩腔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单向挡板通过埋设在所述升降杆中的引线与所述PLC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盖板下端还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单向挡板为合页。所述回油口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侧壁的下方。所述升降杆为伸缩杆。所述升降杆为直杆。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根据压力传感器的示数,通过调节杆来调节压缩腔与大气的压差,从而调节回油量,使油气分离器内部不会出现存油过多而导致出口工质携带润滑油过多,影响其他部件的正常运行,降低系统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油气分离器压缩腔被压缩前的主视图。图2是油气分离器压缩腔被压缩后的主视图。图3是油气分离器的俯视图。附图标记:1-油气混合气进口,2-油气混合气出口,3-盖板,4-进口滤网,5-挡板,6-升降杆,7-出口滤网,8-单向挡板,9-回油口,10-液位镜,11-底盘,12-压力传感器,13-箱体,14-PLC控制单元。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主动回油式油气分离器,包括底盘11和设置在底盘11上的箱体13,箱体13上端设置有盖板3,盖板3设置有油气混合气进口1和油气混合气出口2,盖板3下端位于油气混合气进口1下方处分别设置有进口滤网4,盖板3下端位于油气混合气出口2下方处分别设置有出口滤网7,盖板3下端还固定连接有挡板5,挡板5将进口滤网4和出口滤网7隔开,避免刚刚流出油气分离器的带油工质气体污染油气混合气出口2。如图1-2所示,箱体13上设置有回油口9,回油口9设置在箱体13的侧壁的下方。箱体13的侧壁上设置有液位镜10,液位镜10为竖直长条状的透明玻璃镜片,通过液位镜10可以看到箱体13内油的液位高度。箱体13内还纵向设置有升降杆6,升降杆6的上端贯穿盖板3并与PLC控制单元14连接,本实施例中,升降杆6为多级伸缩杆,当需要升降杆6拉升单向挡板8时,PLC控制单元14控制升降杆6运动,靠下一级的杆部伸缩到靠上一级的杆部内的中空腔内;当需要单向挡板8下降时,靠下一级的杆部从靠上一级的杆部内的中空腔内向下伸出。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升降杆6也可以为直杆,PLC控制单元14直接控制直杆的升降。升降杆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单向挡板8,单向挡板8通过埋设在升降杆6中的引线与PLC控制单元14连接,本实施例中,单向挡板8为合页,合页的合页轴与升降杆6的最低端通过焊接或螺纹连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且合页只能向下闭合。当需要让油向下通过单向挡板8时,PLC控制单元14控制合页张开,合页的直径与箱体13的内径相同,因而当合页张开时刚好将箱体13内部上下隔断,单向挡板8将箱体13上下分隔为分油腔和压缩腔,上方为分油腔,下方为压缩腔,压缩腔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2。油气混合气进口1,油气混合气出口2和回油口9与各自外接的管路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焊接或法兰连接的方式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均采用螺纹连接。本技术的工作方式如下:油气混合气通过油气混合气进口1进入箱体13,经进口滤网4初步过滤,如图1所示,合页没有完全张开,润滑油可经过合页流到压缩腔中,部分工质气体直接在分油腔经出口滤网7二次过滤后,通过油气混合气出口2流出。与此同时,进入压缩腔的油经过回油口流出。通过液位镜10可以观察箱体13内油的液位,当液位过高,逼近合页高度时,通过PLC控制单元14控制合页张开,并控制升降杆6下降,使合页的高度下降。此时,压缩腔内压力增大,与大气压的压差增大,使压缩腔内油流出回油口9时的流速加快,提高的回油速度,在回油速度增大的同时,观察压力传感器12的压力值,根据压缩腔内压力调整升降杆6下降的幅度,从而控制回油速度。当回油完毕后,提升升降杆6,从而提升合页的高度,使压缩腔内压力恢复正常,并将合页闭合,使存留在合页上表面的油逐渐流入压缩腔,再继续下一次进行分油回油过程。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主动回油式油气分离器,包括底盘(11)和设置在所述底盘(11)上的箱体(13),其特征是,所述箱体(13)上端设置有盖板(3),所述盖板(3)设置有油气混合气进口(1)和油气混合气出口(2),所述盖板(3)下端位于所述油气混合气进口(1)下方处分别设置有进口滤网(4),所述盖板(3)下端位于所述油气混合气出口(2)下方处分别设置有出口滤网(7),所述箱体(13)上设置有回油口(9),所述箱体(13)的侧壁上设置有液位镜(10),所述箱体(13)内还纵向设置有升降杆(6),所述升降杆(6)的上端贯穿所述盖板(3)并与PLC控制单元(14)连接,所述升降杆(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单向挡板(8),所述单向挡板(8)将所述箱体(13)上下分隔为分油腔和压缩腔,所述压缩腔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2),所述单向挡板(8)通过埋设在所述升降杆(6)中的引线与所述PLC控制单元(14)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动回油式油气分离器,包括底盘(11)和设置在所述底盘(11)上的箱体(13),其特征是,所述箱体(13)上端设置有盖板(3),所述盖板(3)设置有油气混合气进口(1)和油气混合气出口(2),所述盖板(3)下端位于所述油气混合气进口(1)下方处分别设置有进口滤网(4),所述盖板(3)下端位于所述油气混合气出口(2)下方处分别设置有出口滤网(7),所述箱体(13)上设置有回油口(9),所述箱体(13)的侧壁上设置有液位镜(10),所述箱体(13)内还纵向设置有升降杆(6),所述升降杆(6)的上端贯穿所述盖板(3)并与PLC控制单元(14)连接,所述升降杆(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单向挡板(8),所述单向挡板(8)将所述箱体(13)上下分隔为分油腔和压缩腔,所述压缩腔内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歌群曹鑫鑫田华王明涛王轩石凌峰康克石晓磊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