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级发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81251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一种逐级发电系统,包括:集能部、产能部、储能部及与储能部连接的转换部,产能部包括多个产电量递增的产能区,储能部包括多个储能量递增的储能区,集能部连接产能区,多个产能区之间通过多个储能区连接。通过集能部、产能部及储能部的配合使用,集能部提供初始电能驱动首个产能区,首个产能区将产生的电能储存于储能区,并由储能区驱动下一个产能区工作,如此类推,最后一个产能区产生的电能储存于相应的储能区,且该储能区通过转换部将电能输出至日常使用,如此,则可以将小能量集中并用于驱动首个产能区,再通过产能区与储能区以滚雪球的方式形成最后的大能量,并用于市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逐级发电系统
本技术涉及发电
,具体地,涉及一种逐级发电系统。
技术介绍
电,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着,通过电可使得灯泡发亮,解决光线不足的问题;通过电等带动生产机器运作,提高生产效率,解放人员劳动力;通过电使空调工作,在炎热的夏天起到降温的作用。目前,我们的电主要依靠化石燃料的转化,例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等,其中,都是通过消耗大量原材料使得瞬间形成能量的转换,进而得到大量电能,最后将电能传递到不同地区使用,则如何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能量转化为可日常使用的大能量,仍然是需要攻克的一大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逐级发电系统。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逐级发电系统,包括:集能部、产能部、储能部及与储能部连接的转换部,产能部包括多个产电量递增的产能区,储能部包括多个储能量递增的储能区,集能部连接产能区,多个产能区之间通过多个储能区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集能部连接储能区。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产能部包括四个依序连接的产能区,每个产能区包括至少一个产能件,且四个产能区内的产能件的数量依序递增。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储能部包括五个储能区,每个储能区包括至少一个储能件,且五个储能区内的储能件数量递增。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储能件为超级电容,或者为超级电容与锂电池组合。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集能部包括太阳能集电件和/或风能集电件,太阳能集电件和/或风能集电件连接产能区。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太阳能集电件和/或风能集电件通过储能过渡件连接产能区。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固向部,固向部设置于集能部、产能部及储能部的输出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固向部为二极管。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集能部与储能区通过限流部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集能部、产能部及储能部的配合使用,集能部提供初始电能驱动首个产能区,首个产能区将产生的电能储存于储能区,并由储能区驱动下一个产能区工作,如此类推,最后一个产能区产生的电能储存于相应的储能区,且该储能区通过转换部将电能输出至日常使用,如此,则可以将小能量集中并用于驱动首个产能区,再通过产能区与储能区以滚雪球的方式形成最后的大能量,并用于市电。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实施例中逐级发电系统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集能部;11-太阳能集电件;12-风能集电件;2-产能部;21-产能区;211-产能件;22-第一产能区;23-第二产能区;24-第三产能区;25-第四产能区;3-储能部;31-储能区;311-储能件;32-储能过渡件;33-第一储能区;34-第二储能区;35-第三储能区;36-第四储能区;37-第五储能区;4-固向部;5-限流部;6-转换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1所示,图1为实施例中逐级发电系统的示意图。本技术的一种逐级发电系统包括集能部1、产能部2、储能部3及与储能部3连接的转换部6,集能部1、产能部2、储能部3及转换部6依序连接;产能部2包括多个产能区21,且多个产能区21的产电量依序递增。储能部3包括多个储能区31,且多个储能区31的储能量依序递增,通过转换部6与市电连接。集能部1连接产能区21,多个产能区21之间通过多个储能区31连接。优选地,储能区31还与集能部1连接。逐级发电系统工作时,首先,集能部1收集能量后转换为电能,将转换后的电能输送至首个产能区21,用以驱动首个产能区21工作发电,首个产能区21将产生的电能输送至首个储能区31,首个储能区31将电能进行储存,当首个储能区31储存的电能达到一定程度后,便可用以驱动下一个与之连接的产能区21,以此类推,形成滚雪球的形式,即越到后面的储能区31所储存的电能越多,并能驱使相应的产能区21产生更多的电能,进而最后通过转换部6输送至市电进行使用,同时,储能区31还将部分的电能输送到集能部1,防止集能部1无法供电驱使首个产能区21工作。具体的,转换部6为逆变器。优选地,集能部1包括太阳能集电件11,太阳能集电件11连接产能区21,通过太阳能集电件11将白天的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并将电能输送至产能区21。进一步优选地,集能部1还包括风能集电件12,风能集电件12连接产能区21,通过日常的风能转换为电能,并将转换后的电能输送至产能区2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太阳能集电件11与风能集电件12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将两者结合使用,同时,两者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置。本实施例中将以产能部2包括四个产能区21为例进行说明,其中,四个产能区21分别为第一产能区22、第二产能区23、第三产能区24及第四产能区25,第一产能区22、第二产能区23、第三产能区24、第四产能区25的产能量依序递增;太阳能集电件11和/或风能集电件12连接第一产能区22。第一产能区22包括至少一个产能件211,为了使得第二产能区23、第三产能区24、第四产能区25的产能量更大,则第二产能区23内设置的产能件211数量比第一产能件211多;第三产能区24内设置的产能件211数量比第二产能件211多;第四产能区25内设置的产能件211数量比第三产能件211多,如此,通过多个产能件211的设置,提高产能量。具体的,产能件211为发电机,具体的产能原理为:当太阳能集电件11和/或风能集电件12将电能输送至产能件211时,产能件211内的导线(图中未标识)通电产生磁场,同时,在产能件211的转动轴(图中未标识)上设置有磁铁,导线产生的磁场与磁铁相互排斥,进而排斥的力将带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则带动相应部件作切割磁感线运动,进行发电,将产生的电能输送至储能区31进行存储。本实施例中,第一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逐级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能部(1)、产能部(2)、储能部(3)及与所述储能部(3)连接的转换部(6),所述产能部(2)包括多个产电量递增的产能区(21),所述储能部(3)包括多个储能量递增的储能区(31),所述集能部(1)连接所述产能区(21),多个所述产能区(21)之间通过多个所述储能区(31)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逐级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能部(1)、产能部(2)、储能部(3)及与所述储能部(3)连接的转换部(6),所述产能部(2)包括多个产电量递增的产能区(21),所述储能部(3)包括多个储能量递增的储能区(31),所述集能部(1)连接所述产能区(21),多个所述产能区(21)之间通过多个所述储能区(3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逐级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能部(1)连接所述储能区(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逐级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产能部(2)包括四个依序连接的所述产能区(21),每个所述产能区(21)包括至少一个产能件(211),且四个所述产能区(21)内的所述产能件(211)的数量依序递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逐级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部(3)包括五个所述储能区(31),每个所述储能区(31)包括至少一个储能件(311),且五个所述储能区(31)内的所述储能件(311)数量递增。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波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鸣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